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于2014年2月正式提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7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发展、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所规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的目标任务已全面顺利完成。人民数据研究院基于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让我们用数据来感知京津冀三地7年发展变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解读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7年变化)(1)

图1:京津冀城市群 来源: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着力推进高精尖产业布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解读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7年变化)(2)

图2:2014-2019年北京地区高精尖技术产业主体趋势变化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

自2014年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北京市制定并实施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禁限目录在严守功能底线的同时,也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开了更大空间,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的新设市场主体持续增加,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0年的60%左右。

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而信息产业作为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产业,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意义重大。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主体由2014年的8947户增长至2019年的15612户,在数量上几乎翻了一番。

交通网络一体化“串起”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解读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7年变化)(3)

图3:北京大兴机场周边区域高速网络交通图 来源:北京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解读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7年变化)(4)

图4:机场周边地区轨道网络示意图 来源:北京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解读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7年变化)(5)

图5:2015、2016、2020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卫星图 来源:人民星云数据中心

区域交通一体化是推进区域内产业整合、升级的重要方式。京津冀地缘相接,交通运输方式齐全,此前,出于历史原因缺少有效协同,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交通在促进区域发展中的先导和引领作用远未有效发挥。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核心是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近几年按下了“快进键”: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从开工到投运至今近七年时间,大兴国际机场已经逐渐成为京津冀的综合交通枢纽,依托于它的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正落地生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高地由此崛起。此外,京津冀三地还联手共同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加速度”、城际铁路不断“舒筋活络”;三地机场布局焕然一新;目前,京唐(北京至唐山)城际铁路稳步推进,促进北三县与北京一体化发展的北京地铁22号线将在“十四五”期间建成通车。可以说,一体化交通串起京津冀城市群。未来,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地铁,将构成京津冀之间的四层轨道交通网络。

公开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京津冀路网结构持续优化。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1.55亿元,比十二五增长了7.56%,京张高铁、京雄城际、京沈客专等重点项目相继高质量开通运营。营运里程由8458.3公里增加到9471.9公里,增长了12%。其中高铁由1616.3公里增加到2288.6公里,增长了41.6%。

京津冀产业协同7年成效卓著

京津冀协同发展解读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7年变化)(6)

图6:北京对外疏解产业规模图,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

京津冀的产业协同不是简单的产业搬迁,而是三地根据各自资源禀赋与区域定位,真正做到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北京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773个。“十三五”期间,天津累计引进北京项目4500多个,到位资金超过8000亿元;截至2019年,河北共承接北京转移基础单位7009个,1400多家京津高科技企业落户河北。

据人民数据分析显示,近年来,北京对外疏解产业企业总数在14942家,规模千万以上企业有1744家。截至目前,北京市一般制造业企业仅存四百多家,河北省目前拥有制造业企业约九千三百余家,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约四百多家。

近两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过120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分支机构累计达8300多家,科技创新链加快形成。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建成投产以来累计产销整车超过50万辆,北京 · 沧州生物医药园共吸引95家北京医药企业签约落户,北京大数据产业链部分环节加快向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集聚。

京津冀协同发展解读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7年变化)(7)

图7:2013年—2019年北京对外投资企业数据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

京津冀协同发展解读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7年变化)(8)

图8:2014年—2019年,天津、河北占北京对外投资的趋势图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

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北京加大对天津、河北地区的投资力度,北京市对外投资各省数据排名显示,河北省在2018年,2019年排名位居北京对全国其他各省投资的第五名。

当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7年努力也仅仅是为其打下个不错的基础。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直被党中央、国务院寄予厚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也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功能,更加承担着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陈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