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到你的古诗词#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原文《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考试填词柳三变(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桀骜与真性情)(1)

天性风流,才性高妙。

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路途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

据传说,柳永善作俗词,而宋仁宗颇好雅词。有一次,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柳永并不求登科,而是奔着状元龙头去考的科举,科举失利了,也只是一个偶字,一个暂字并代过。黄金榜上偶然的一次失利,只不过使自己成了仁宗清明盛世的遗贤而已,似在讽刺宋仁宗,没有做到野无遗贤的开明盛世,才有了前面的奉旨填词柳三变。

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这句话足以表达出柳永狂傲不羁的性格。他认为落榜只是未遂,一身才华还会无处施展?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考试填词柳三变(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桀骜与真性情)(2)

于是他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烟花巷陌风流事”,表示要无拘无束地过那种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齿的流连坊曲的狂荡生活。“偎红倚翠”、“浅斟低唱”,是对“狂荡”的具体说明。柳永这样写,是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科举落第,使他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只有以极端对极端才能求得平衡。所以,他故意要造成惊世骇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优势。

足见科举落第,虽然被诗人嘴上说成是“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但在诗人心里却又是忿忿不平的,却也无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诗人为寻找落第后的寄托那就依红偎翠,风流事,平生畅。柳永喜欢为歌姬填词,然后歌姬为他唱词,也许只有这样,趁着浓浓的醉意朦胧,才能忘却落第后的失落与痛苦,也许只有歌姬才能真正欣赏他的才华,抚平他内心的苦闷。

诗人得出结论: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青春本就短暂,怎么能为了虚名而暗自懊恼,倒不如杯酒浅唱,为了虚名而牺牲赏心乐事呢?

柳永狂放不羁常年出入与烟花巷陌,善作俗词,喜欢引用民间俚语,与下层人民生活比较贴切。据说柳永去世后,一贫如洗,全汴京的歌姬纷纷自发为其凭吊,凑了钱财,为偶像柳官人举行了隆重的出殡仪式,出殡那天哭声震天,一个个歌姬排成长队,泣不成声。此后每年都会去凭吊,谓之“吊柳七。

这首词是柳永进士科考落第之后的一纸“牢骚言”,它正面鼓吹文人士者与统治者分离,而与歌妓等下层人民接近,有一定的思想进步性。

世人只知他生性风流,却不知他的真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