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绝对是一本传世佳作,虽然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如今再次翻读,却让我这样一个现代人如芒在背。

围城真正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再读围城的顿悟)(1)

钱钟书先生故居

年轻时看《围城》,只觉得方鸿渐咎由自取,不求上进,最后的落魄是应有的下场。然而我半生已过,努力过,上进过,才发现自己也活成了方鸿渐,在自己构筑的围城里打转、纠结,而所谓的围城不过是自己挖的坑,自已种下的因果。

顿悟:婚姻重要的不是选了谁,而是婚后怎样过日子

围城真正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再读围城的顿悟)(2)

小说中方鸿渐的感情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先是在回国的轮船上和“辣妹”鲍小姐玩了一夜情,然后是默认“御姐”苏文纨的投怀送抱,同时私下和“小萝莉”唐小芙情意缠绵。感情的泡沫虽然美好,但却在一瞬间破灭。一夜之间,他被苏文纨抛弃,被唐小芙拒绝。

方鸿渐是一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但却迷之自信,他鄙视鲍小姐的现实,又嫌弃苏文纨缺少风情,喜欢唐小芙的清纯,但对方却不喜欢他的世故油腻。原本在心中挑三拣四的选女人,却没想到三个女人最终都抛弃了他。上海十里洋场都是他失恋的回忆,于是他决定去内地开始新生活。

没想到经验丰富的猎人却被鸟儿啄了眼,情场老手方鸿渐一不小心掉进了“心机女”孙柔嘉的情网中,正式开启了婚姻围城的生活。

围城真正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再读围城的顿悟)(3)

钱钟书先生故居

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后生活只有短暂的甜蜜,回到上海后就陷入了家务事的争吵中。两个人逐渐发现三观不合,孙柔嘉为了撑起家庭一心想要挣钱,而方鸿渐却放不下虚荣心,任性的一再变换工作;两个人的生活习惯也有巨大差距,方鸿渐的父母观念传统守旧,认为儿媳无论挣多少钱,也应该对丈夫言听计从;孙柔嘉却是新时代的职业女性,宁愿自己受累也要自立自强。

他们婚姻的不幸有很多的必然性。方鸿渐是有了多次感情经历才选了孙柔嘉,而孙柔嘉为了得到方鸿渐不惜花费小心机,他们对另一半的选择都是认真的。虽然认真挑选了爱人,但俩个人都没有好好过日子的决心。

围城真正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再读围城的顿悟)(4)

钱钟书先生著作

他们之间缺少包容、理解和支持,总是在家务小事上纠缠不清,像他们这样的态度,方鸿渐无论是和苏文纨,还是和唐小芙,都会一样过不好。所以,婚姻最重要的不是选择了谁,而是婚后如何过好日子。

大多数人都会犯这种错误,婚前千挑百选,选不称心就宁愿单着,好不容易选上了心仪的爱人,结婚后立马放松警惕,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我们在羡慕别人恩爱,埋怨自己遇人不淑时,总是习惯性把原因放在当初的选择上,但是只要你理智地分析对比,就会发现,人和人的差距并不大,我们选择和谁结婚,都会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围城真正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再读围城的顿悟)(5)

钱钟书先生故居

“鼻毛长了不剪,吃饭吧唧嘴,上厕所不关门,打游戏上瘾”等等这些理由,促使你和前任分了手,然而等你结婚后,你会发现精心挑选的人不过是“擅于伪装的人”,他在被窝乱放气,偷攒私房钱喝酒,和初恋情人暧昧不清,这些行为更加让你难以容忍,然而一旦入了婚姻的围城,想要解脱谈何容易。

当然也有勇敢冲破枷锁的人,但只要再一次入城,依然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想要在城中过好日子的秘诀,不是破城而出,而是在城中苦心经营。

围城真正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再读围城的顿悟)(6)

杨绛先生

钱钟书和杨绛的生活就是我们最好的范例。钱钟书在外人看来的“言语刻薄”,却是杨绛眼中“有趣的灵魂”;钱钟书在外人看来的“木讷少言”,却是杨绛眼中的“痴气和福气”。“爱一个人,就要接受他的一切”,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俩个人在十年浩劫中,一个专职扫院子,一个专职扫女厕,从高级知识分子跌落最底层。但即使这样,他们依然能共同扶持找寻生活的乐趣。俩个人像小学生做手工一样,认真的制作批斗自己的牌子。一张圆形牌子,白底黑字,一张长方形牌子,黑底白字,用工楷写上自己的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

如果《围城》中的方鸿渐和孙柔嘉也能像钱钟书夫妇一样,在生活习惯上包容,在事业上相互扶持,在鸡毛小事中理解,也许他们就会躲过感情破裂的结局。

由此可以推断,婚姻是不是围城,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你若自己挖坑自己跳,和自已选择的人较劲、拧巴,那婚姻就真的成了围城;如果自己能够豁达开朗,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愉悦,那么婚姻何来“围城”一说?

围城真正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再读围城的顿悟)(7)

钱钟书先生故居

年少时读《围城》只觉得故事荒谬可笑,而中年再读时,却觉得形同现实的生活,原来我一直在围城中打转修行。岁月给我们最大的馈赠,大概就是对人和事物的通透吧!所幸能够及早顿悟,及时改变我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