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都市快报爱写作的狮子推出“我和我的家乡”国庆主题征文校际PK大赛,邀请孩子们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国庆见闻。

我的家乡在浙江的优秀作文(国庆主题征文校际PK大赛)(1)

作者:文海实验学校七(3)班 许雅棋

南湖菱水南湖情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七(7)班 黎想

一觉醒来,我的心情就格外兴奋,因为今天是祖国母亲的生日,也是中秋,更是回家团圆的日子。收拾好礼物,自驾出发,我把《我和我的祖国》设置成单曲循环,轻松的旋律给我们一路的好心情。

到家一下车,就看到正向我们打招呼,眉开眼笑的外婆,拉着我的手就往里走:“饭菜都好了,就等你们!”舅舅也迎了出来:“这么久没回来了,一定馋外婆烧的红烧肉了吧?”还真别说,外婆烧的肉,就是特别香!

吃完午饭,邻居约我们去采今年新移种的南湖菱。我们拿上篮子,穿过村边的稻田,半熟的稻谷迎着风摇晃着,沉甸甸的。一路上,妈妈也趁机给我普及了南湖菱的知识。

何为南湖菱?南湖菱是一种生长在嘉兴南湖的菱角,圆滚滚,没有角。和其他地方种植的菱相比,口感爽脆,特别清甜。老家一带流传着一种说法:南湖菱不能离开南湖,一旦离开,移种到其他水域就会长出角来,而且味道也会变得不一样。我特别好奇,我们要去采的南湖菱,已经不是种在南湖里了,会不会真的跟妈妈说的那样,长出了角来?

我们到了水塘边,我翻起一株菱,藏在菱叶下面的,是两颗饱满的菱,菱的两侧,各有一只小小的角,真的和我印象中的南湖菱不一样了,南湖菱离开南湖真的会长角啊!

晚上,吃着香糯的菱角,想起妈妈白天跟我说的话,一下子感触良多。离开南湖的南湖菱,就会长出角来,因为南湖是南湖菱的家乡,中华儿女不也一样吗,离开中国的中国人,就会长出思念的“角”。

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回归祖国,让我们的国家拥有了最先进的导弹和火箭,还有数学家华罗庚、地质学家李四光、原子能领路人钱三强……这些离开家乡就会长“角”的人,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有一天我外出求学,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告别了从小吃习惯了的味道,背井离乡,那时,也会想起南湖菱,也会长出思念的“角”,也会沿着伟人的脚印回归我的家乡,并为之贡献我的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我的祖国。

归来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七(3)班 周映谷

车子在细雨中行驶,车窗上的雨刮器单调而有节奏地左右摇摆着,窗外的风景一时清晰,一时迷蒙。下了高速公路没多久,眼前渐渐变得开阔起来,视线再也没有了阻挡,车子穿行在乡间的公路上,像一尾畅游田野的蓝色小鱼。

近了,近了,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从心底升起,经历旅途劳顿的我也莫名兴奋起来,额头几乎抵着车窗向远处痴痴张望。

正是稻谷成熟的季节,田野里一派秋黄。三角形的矮松树,一行一列整齐地站在稻田里,像一枚枚绿得鲜亮的跳棋子。于是,秋天的田野,变成了大地上一副黄绿相间的巨大棋盘。也会有几头老牛闯入视线,它们迈着缓慢的步子,低头啃几口青草,然后抬眼望一望伸向远处的“棋盘”,像极了战场上气定神闲、运筹帷幄的大将军。偶尔闪过的大大小小的几处水塘,水面泛着光亮,如同蛊惑的眼睛。我早已按捺不住,心里仿佛长出了一根细细的鱼线,直探向水底,急着要和鱼儿们比一比谁更有耐心,更有毅力。

远处的村落,一片粉墙黛瓦。近午时分,有些人家的屋顶有炊烟袅袅升起,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吸一吸鼻子,闻一闻柴火灶煮饭、烧鱼的香味。再远处,山色空蒙,浮槎山在雨雾中更加挺拔苍翠,也更神秘了,它真的是人间凡人与天上仙人亲密往来的浮槎(木筏)吗?雨过天晴,我一定要登上山顶,看一看被欧阳修命名为“天下第七泉”的清浊二泉,读一读他的妙文《浮槎山水记》。不知怎么,我突然想起了镇上十字街口竖着的那尊几米高的包公像,墨面黑身,不怒自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那个黑脸的包文正,就是因为日日畅饮清浊二泉的水,才一腔正气、刚正不阿的吧?

自鸣得意于这样的联想,我忍不住轻声笑出来。若不是爸爸用手推了我一下,压根儿没注意到车子早已停稳了。

脚下是开满格桑花的小路,两旁高而挺的灯柱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国旗灯箱,一派和乐安详、岁月静好的模样。这里不是我的出生地,不是我常年生活的地方,却有一股神奇的魔力,时时唤我归来。

围垦丰碑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七(11)班 倪敏行

国庆老家亲戚聚会时,姑姑很兴奋地说,政府来征求家族意见,打算用她逝去姥爷的名字命名一座桥,以纪念老人家在60年前围垦时所作的贡献。顿时,场面就热闹了起来,爷爷他们老辈人都聊起了当年围垦的故事。

是的,围垦对我们来说早已陌生。但对老一辈来说,那曾经是他们壮年为之奋斗的火热战场,是他们一生难忘的记忆乡愁。

姑姑姥爷祖上就在沿江滩涂上种地、晒盐、讨生活,那是当时最苦的人。有首歌谣说,“盐民就像潮头鸟,一会南,一会北”。喜怒无常、变幻莫测的钱塘江,每次变换江道,就使大片大片的沙地塌入江中。一夜之间,滩涂上的人房屋尽毁、田地尽失。这样苦难的生活,伴随着钱塘江的坍江,年复一年,不断循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姑姑姥爷不想再过这样颠沛流离的日子。那时,他已经是围垦指挥部的一员。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一起,用肩挑背扛修起了一条条大堤,锁住了钱塘江这条放荡不羁的“巨龙”。听别人回忆说,每当潮水大风来袭时,他就带领着大家去抗潮抢险。滂沱大雨中,每人只有一顶小笠帽,个个淋成了“落汤鸡”。大家吆喝着口号,将一块块巨石投入江中,在刺骨寒风中彻夜奋战。抢险结束,黑夜笼罩下好多人找不到回去的路,只能在湿冷的雨中等到天明。

围垦干了几十年,整整一代人。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爷爷还参加了几期围垦。每每说起那时千军万马、红旗飘飘的场景,爷爷眼睛里依旧闪现着激动的光芒:“那是我们为自己修的”。

今天的围垦,稻田里黄绿相间、稻香四溢;片片鱼塘,阳光下熠熠生辉;湿地芦苇丛生、花草繁茂,一不小心就惊起一群白鹭、野鸭。远处隐隐约约的高楼,是正在建设的大江东新城和现代化工厂,一幅欣欣向荣之景。

这是老一辈人肩挑背扛为杭州留下的一座丰碑!

大江东去,奔竞不息。看着眼前的钱塘江如同野马一般奔腾向前,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气壮山河、直上云霄,仿佛预示着围垦精神延绵不绝,预示着围垦的明天将更美好。

时光的记忆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七(3)班 宋曦煜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旧年已过又逢秋,恰巧国庆月圆时,又拾旧事……”

国庆节已至,再次经过去年那条繁华的街道。今年的国庆不再是烟火、人潮、喧闹,而是路灯、行人、寂静。

每个早晨温柔的阳光透过云层轻抚我的脸颊,还未醒透就坐在窗边,隔着一层纱窗都能抓住和煦的秋风,拥抱温暖的晨光,捕捉柔软的云朵。坐在这儿,世界仿佛被冻住了,只留下我和秋天。

换上舒适的衣服,背上帆布包出门走走吧。门前窗外天上,被耀眼而温暖的光笼上了。太阳像个追风筝的小孩儿似的,一会儿落在这儿,一会儿又跑到那儿。叶子穿上发光的斗篷;花朵开在日光的花园里;星星点点的光斑穿过摇曳的树木,映射在我眼前。路上行人稀拉,偶尔有滚动的车轮声和几声鸟鸣。

路边间隔插着一面面迎着风,披着月光的国旗,空气中能嗅到阵阵桂花的香味儿。祖国和睦的气息融化在晚风中,萦绕着我,风里翻滚的国旗如汹涌磅礴的中华精神,冲刷着我的心灵。我忙碌在生活中的心,也静下来了。

我被这波涛卷入回忆中去,仍记得几年前的国庆:早晨明朗,家家户户早早起床了,老老小小都出来了,买菜的买菜,赛跑的赛跑,洋溢着欢快的声音。中午祥和,有些人去午睡了,午后的阳光也懒懒地洒在屋檐上,跟一个老爷爷似的。下午安适,这时候大家都出来玩儿了,老爷子们一起下下象棋,奶奶们一起打打麻将,爸爸妈妈一起嗑嗑瓜子,巴适得很。晚上是最喧闹的,灯火通明的大街小巷,各种门店里琳琅满目,小餐馆儿外也挤满人,比过年还热闹。

曾经的国庆节在我的脑海中躺着,可已模糊了面孔。新的时代又映入眼帘,没有人山人海的点缀,没有繁花似锦的灯光,也没有街坊邻居的热闹。安静的时间隧道中只剩我的记忆中、内心里,最寂静的,最深沉的,也是最由衷的,对祖国的敬意!

再忆鄱阳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八(7)班 余蒙

记忆中的家乡似乎已经离我很遥远了。

不知从何时起,我逐渐习惯于大城市所谓的灯火通明,厌恶了村子里那落后的设备。记得上次踏上这片土地还是去年暑假,繁忙的学业与突如其来的疫情都成了我拒绝回乡的理所当然的理由,这次国庆长假,本想用出省需报备隔离来搪塞祖母的催促的我,在父亲不容回绝的言语中再次踏上了久违的回乡之途。

进村的路一点没变,坑坑洼洼跌宕起伏,窄到转弯处需要下车帮忙指挥。村子里的人却少了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都离开了这里走向远方。刚下车,便见祖母带着合不拢的嘴角迎接我们,院子似乎变大了许多,房子也显得空荡了许多,果真让人措手不及的总是时间与经历。

好在秋风轻拂的晌午是美好的,我与母亲相伴步行村中,犬吠时不时地出现,怕狗的我如同打狙击战一样躲在我妈身后,却又被路边突然出现的青蛙吓得静止,也难怪我妈笑话我是个“假鄱阳人”。路过小商铺时,店主激动地叫住了我,上下欣喜地打量,笑着寒暄真的好久不见,长大了好多。我笑着应和着,她便又用家乡话与我交谈,听不懂的我只是“嗯嗯”附和着,然后给予她一个礼貌的微笑。后来她送了我一根棒冰。一路上,好像大家都是这样,或许在我心中并不怎么熟悉,但在他人眼中就如久别重逢般激动与欣喜。

夜晚出门,寥寥无几的路灯与疯狂出没的蚊虫让人心烦意乱,但四处虫鸣却又使人心如止水,各家都在迎接许久不见的归人,源源不断的汽车从村口驶进,游子归来,真叫人欢喜。

家乡的人,故乡的路,似乎都成为了生活在每个都市的人心中最朴实的回忆,与其说它是温柔的港湾,不如说它是心中最亮的灯塔,因为国泰所以民安,家和所以月圆。

愿我们都能拾起最初的自己。

文海实验学校郑建周老师点评:

本组文章从地域上讲,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空间广阔,但有共同的语言气质:质朴,细腻;有相似的结构特征:精巧,首尾呼应;以小见大、对比等手法运用娴熟,均为表达情感而用。

《南湖菱水南湖情》《归来》《再见鄱阳》,作者均基于小物、小景、小事,借助联想与想象,把个人对家乡的情感升华到对祖国的热爱,突显少年稚嫩又朴素的家国情怀。

《围垦丰碑》生动描绘了这片滩涂地上的人们,从颠沛流离的日子,到战天斗地的围垦,再到今天美好生活的巨大变迁,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家乡人围垦精神的赞美,寄托着对家乡的浓浓感情以及对明天更美好的憧憬。《时光的记忆》将今年“我”留在杭州所看到的国庆,与“我”心中曾经的国庆对比,展现出疫情之大背景下,中国百姓生活严中有序、安宁和谐过节的珍贵画面,结尾以“我对祖国的敬畏”点题,深化主旨。

这些不仅是小作者眼中的世界,也是祖国繁荣昌盛的见证。这些文章展现的均是孩子眼里的国泰民安,盛世太平,无关宏大,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可见、可感,让读者感受到天地大美,领略到人文底蕴。

我的家乡在浙江的优秀作文(国庆主题征文校际PK大赛)(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