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时间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原来这才是元宵节不放假的真相 关于元宵节放假的那些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原来这才是元宵节不放假的真相 关于元宵节放假的那些事

原来这才是元宵节不放假的真相 关于元宵节放假的那些事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时间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

有说东汉汉明帝永平年间,弘扬佛法,燃灯表佛对元宵习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影响和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慢慢在中国扩展开来。

后来到了南北朝时期,元宵燃灯逐渐形成风气。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到达了顶峰相见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

从汉朝开始的元宵节基本都有假期,但是现在元宵却不给放假了。

汉朝:汉明帝期间,燃灯祭祀活动的日期定在了正月十五,放假一天

唐朝:元宵节被正式定义为“法定假日”,算是有了正式“名分”,搭建灯轮、灯树、灯楼等,照亮都城,歌舞百戏,放假三天

宋朝:除了从全国各地赶到都城来的能工巧匠带来的花灯、歌舞以外的,元宵佳节,少男少女们结伴出游,共赏花灯,“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千古名句便出于此,放假五天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历法由传统的农历历法,改用公历历法,这导致法定节假日期也发生了变化,当时政府将新年、端午、中秋、冬至定为法定假日,元宵被排除在外。

至此元宵节就逐渐形成了不放假的习惯!

在新中国成立后,春节、清明、端午等节日也被重新定义为法定节假日,唯独元宵节孤零零的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民国时期,元宵节就没有被定义为法定节假日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