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FIFA(国际足联)发布的一条短片中,50位现役或退役的球星出镜,为抗疫英雄鼓掌致意,用自己的方式向医护人员们鼓掌致敬。

“作为足球运动员,我们早已习惯了获得大家的掌声,但这一次,我们则有机会向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抗击疫情的人们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你们是大家的英雄,我们想要代表所有足球界的人士向你们表示支持,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贝克汉姆

明星抗疫体育锻炼(球星为抗疫英雄打气)(1)

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疗工作者也出现在了短片末端,这段充满正能量的视频还有一个暖心的结尾,用各国语言写出了“谢谢你”,寓意着疫情早日结束,尽快战胜疫情,让所有人的生活归于平静。

除了为医护人员拍摄鼓气视频,还有不少体育明星捐款捐物,跳水皇后郭晶晶捐款7000万元,网球冠军李娜捐款1300万元,优质篮球偶像林书豪捐款总额已经超过1000万元,国足主教练李铁捐款100万元……

足球明星C罗与他的经纪人门德斯也共同筹集了100万欧元善款,帮助葡萄牙当地医院建设了三间ICU(重症监护病房);穆里尼奥则走上街头为受疫情影响的老人送上食物,加里·内维尔也将自己旗下的酒店给医护人员免费入住……梅西捐款100万欧元,助巴塞罗那以及阿根廷的多家医院和医疗中心;除了捐款,他还与国际足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一起拍摄了视频,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明星抗疫体育锻炼(球星为抗疫英雄打气)(2)

体育明星的号召力绝不亚于娱乐圈明星,影响范围广,形象正面,号召力可见一斑。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体育明星参与过的公益项目。

体育名人搞慈善,声势浩大

最早利用名人效应做慈善的国人运动员,当属篮球运动员姚明。大姚不仅身处体育一线,也在建设体育基础时发光发热。

从2008年成立姚基金捐助汶川地震起,姚基金已运作十余年,并在2019年成为了FIBA篮球世界杯首个官方公益合作伙伴,重点关注青少年体育培育,

并通过姚基金慈善赛、希望小学篮球季、慈善拍卖等方式筹集善款。

明星抗疫体育锻炼(球星为抗疫英雄打气)(3)

在做体育公益的道路上,中外的路数基本一致:直接或间接捐赠,如门票、慈善捐款、义卖等收入;或体育资源输出,如教练,运动课程培训,运动器材等,国外著名运动员也如此,在自己擅长的运动门类下,做基础建设性的工作,或倾向于关注儿童、残障人群等弱势群体。

明星抗疫体育锻炼(球星为抗疫英雄打气)(4)

马塔的Common Goal计划

2017年,胡安-马塔启动了“Common Goal”计划,希望球员加入计划,并将工资收入所得的1%捐赠出来,他将这些钱捐给一家位于柏林的慈善基金,该基金名为“街头足球世界”,在全球80个国家拥有120个分支机构,资助那些渴望踢足球的残疾儿童。运营至今,已有559名成员、132家体育组织加入了计划,马塔的基金会规模也越发壮大。

明星抗疫体育锻炼(球星为抗疫英雄打气)(5)

除了公益慈善更普及的欧美国家,广袤的非洲大地,也有很多因体育走出贫困的人,以实际行动回馈故乡和人民。“奔跑先生”埃鲁德·基普乔格参加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为家乡的濒危动物奔走。他还担任Daily Mile大使,这是由英力士(INEOS)支持的一项旨在改善儿童健康和福祉的计划。

体育赛事做公益,辐射面广

1.慈善比赛,筹款捐赠

今年6月,一场有法拉赫和博尔特两位田径名将,参加的慈善足球赛(Soccer Aid)在斯坦福桥上演。这项赛事从2006年开始,运作至今,通过门票及捐赠收入,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已募集了超过2000万镑的善款。

明星抗疫体育锻炼(球星为抗疫英雄打气)(6)

博尔特参加Soccer Aid慈善赛

而素有最慈善马拉松之称的伦敦马拉松,自1981年以来,赛事募集的捐款总额近9亿英镑,是世界体育盛会中慈善捐款之最。比赛所募集到的捐款将全数交给慈善机构,为残疾人士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明星抗疫体育锻炼(球星为抗疫英雄打气)(7)

除了这类品牌赛事,还有层出不穷的“为爱徒步”、“彩色跑”、“无声静走”等为各类弱势群体而发声的公益赛事。

2.环保比赛,呼吁环保理念

2018年的伦敦半程马拉松赛,是伦敦首次承诺完全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饮水瓶的环保特色比赛。参赛者可以在沿线13.1英里的水站用Ooho补充水分。

明星抗疫体育锻炼(球星为抗疫英雄打气)(8)

无独有偶2018年10月举行的杭州国际女子马拉松比赛,就实行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处理。在20公里的赛事路段内,主办方设立了65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并配置了70余名志愿者加以引导,大大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准确率。

明星抗疫体育锻炼(球星为抗疫英雄打气)(9)

工作人员对不同垃圾桶进行分类收集,绿桶内的餐厨垃圾被送至资源化处置场加工成富养肥;可回收物送至废品集中分拣中心进行再生利用;剩余垃圾将送至焚烧厂进行高温焚烧,实现“资源化、0填埋”。

明星抗疫体育锻炼(球星为抗疫英雄打气)(10)

据报道,3.5万名跑友产生的垃圾总量超过10吨,但在经过处理后,最终残留物仅有0.8吨,超过60%的垃圾成为了资源化产品。

还有去年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前夕,主办方鼓励参与上马跑友做“清道夫·零废弃跑者”,告别一次性纸杯,让赛道更整洁。体育赛事作为一场大型集会,不仅仅宣扬体育竞技的精神,也更多地靠近了公益和慈善的style。

体育精神与公益精神的互动与贯通

相信看过《无问西东》的人,都不会忘记李光耀推开窗外时,操场上冒雨跑步的身影。虽然雨声“哗哗哗”地下着,一位老头儿的口号却听得一清二楚,异常洪亮。这位体育老师就是清华体育大师马约翰,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教导学生要健康、坚韧。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被要求着锻炼身体,后来他说,马约翰先生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了我们的人格,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在漫漫人生道路上,

使我有勇气承担风雨,有毅力克服困难,有意志不断战胜自我。

体育精神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对健康和生命的敬畏,和对希望的坚信。而公益的精神与它有诸多相似之处。

公益精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向善,关怀生命的精神,它在一种利他的博大胸怀下,拥抱更温暖的奇迹。

用体育赛事来号召公益,用公益来升华体育运动,是一种难得的契合。

呼唤理性与专业

体育爱好者有着很鲜明的特征:热情,有信仰,正能量充沛,是推动公益事业的理想支持者。相对于普通的明星粉丝,

他们在忠诚度之外,有更积极的精神面貌和利他的热情。

同时,体育消费属于享受型及发展型消费,忠实的体育爱好者尤其是体育参与者,他们追求生活质量,受教育水平及收入水平较高。正因如此,与运动相关的公益营销数量剧增。运动类公益营销是目前为止公益营销领域创收最多的一个类别,并且增长速度保持稳定。

但是截止到2019年3月6日,全国一共有7201家基金会,其中的体育基金会有74家,仅占比1%,还伴随着专业公益机构和人员的缺位。这说明体育公益的专业性和规模性,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仅靠体育明星的个人感召力,和少数体育赛事的宣传互动,体育公益将难以长足发展。而紧靠传统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捐赠,也难以满足现代公益的发展需求。

公益项目更需要理性,能够感召人和吸引到资金后,善款的合理应用,公益资源的合理分配,公益项目的在地化和本土化,都是需要深思熟虑和筹划的内容。

体育不缺激情,但公益更需要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