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历史有明显的分期,唐代之前的洛阳做过多个朝代的都城,最不济也是陪都;唐代之后的洛阳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原来都城或准都城的特殊地位,在经过后唐一朝的回光返照后,再也没有任何王朝于此定都。

洛阳为什么会成十三朝古都(洛阳为啥在唐代之后不光失去了帝都的地位)(1)

洛阳隋唐城遗址公园

唐代之后,开封异军突起,在之后近千年时间里,开封的重要性都高过洛阳。洛阳为啥在唐代之后不光失去了帝都的地位,就连河南省会都不是了?

先来说说唐代的洛阳繁荣的原因。唐代洛阳为东都,甚至在武则天时期成为神都,成为准都城。《全唐书》中记载洛阳:“东都有河朔之饶,食江淮之利,九年之储已积,四方之赋牧均。”这句话的意思是洛阳交通很便利,漕运发达,现代考古也在洛阳发现了回洛仓、含嘉仓等隋唐时期的国家粮仓,证明了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节点。

洛阳在唐代之后失去准都城地位,显然和漕运有关,先来说说为啥古代水运那么重要。在古代社会交通条件不甚发达的情况下,水路交通明显优越于陆路交通。

洛阳为什么会成十三朝古都(洛阳为啥在唐代之后不光失去了帝都的地位)(2)

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根据《唐六典》记载:“凡陆行之程,马日七十里,步及驴五十里,车三十里。沿流之舟则轻重同制,河日一百五十里,江日一百里,余水七十里。”“河南、河北、河东、关内等四道诸州运租、庸、杂物等脚,每默一百斤,一百里一百文,山阪处一百二十文,车载一千斤九百文。黄河及洛水河,并从幽州运至平州,上水十六文,下,水六文……”

由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古代水运的速度大大高于陆运,而且运费也大大低于陆运。李白当年从四川到扬州,大部分时间是坐船的,因为船速度快,不用怎么换乘,更为便捷。

漕运是水运最特殊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国家机器的运转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许慎的 《说文解字 》将其解释为 “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

洛阳为什么会成十三朝古都(洛阳为啥在唐代之后不光失去了帝都的地位)(3)

江苏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

漕运和建都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由于我国历代王朝的京师人口众多,长安、洛阳巅峰时期的人口都多达百万之众,必然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而这绝不是都城所在地的农业生产所能解决的。

洛阳其实在中唐时期就衰落了。安史之乱爆发后,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成为叛军和政府军作战的主战场,饱受战争摧残。大批居民逃离洛阳,城市日渐衰落萧条,这成为洛阳城市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唐朝末年,经过黄巢起义和军阀混战,洛阳更加残破不堪。

而且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丧失了河北地区的税赋,更加倚重江淮地区。而开封处于汴水咽喉位置,成为联系政治军事中心和经济中心的交通枢纽,所谓 “梁宋之地,水陆要冲运路咽喉。”由于河北的丧失和江淮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开封的交通枢纽地位开始凌驾于洛阳之上。

洛阳为什么会成十三朝古都(洛阳为啥在唐代之后不光失去了帝都的地位)(4)

开封清明上河园

另外,唐玄宗时期发生了裴耀卿漕运改革。在裴耀卿改革之前,所有的江淮和河北漕船都将租粮送至洛阳含嘉仓,洛阳起到联系政治军事中心和经济中心的枢纽作用。但是改革之后,江淮和河北漕船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先集中于洛阳,这样一来洛阳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最后一个原因是唐代中期以来黄河和汴水的运输条件的逐渐恶化,洛阳彻底失去了联系东南经济基地的可能。

所以总结来说,洛阳在唐代之后丧失了准帝都地位,主要原因还是丧失了其运河优势,你赞同这一看法吗?欢迎留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