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乾德二年(964),从龙之臣赵普终于拜相,继任枢密使一职的是李崇矩。

人要学会逢场作戏吗(就算夹起尾巴作人)(1)

按旧规矩:宰相、枢密使每天上朝前于长春殿等待,一同在庐中休息。可能是因为每天等候入朝同止一庐的原因,赵普与李崇矩接触的多了,感情日洽就此结为儿女亲家。宰相与枢密使结为儿女亲家,在外人眼中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好姻缘。然而赵普却百密一疏,忽略了自己天子近臣的特殊身份。二人一文一武,都是执掌赵宋朝廷重权者,乃是赵匡胤的左膀右臂,肱股之臣。两个人如果同荣辱共进退,那么完全可以左右朝局,当然也具备了动摇赵匡胤皇权的力量。

人要学会逢场作戏吗(就算夹起尾巴作人)(2)

开宝五年(672),郑申听到了赵匡胤令赵普与李崇矩分庐的消息后,立即嗅出了其中味道。一番斟酌之后,郑申跑去击响了登闻鼓。有关部门不敢拦阻,急忙带了他来见赵匡胤。郑申不但添油加醋的状告李崇矩受贿请托等不法之事,而且还自以为得计的找来了军器库使范阳刘审琼为证。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刘审琼当堂反供:“审琼具言其诬”。

如此一来,就令人尴尬了。然而,更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就在郑申心中惴惴之时,赵匡胤传旨:李崇矩出为镇国军节度使;赐郑申同进士出身,任为酸枣主薄。

人要学会逢场作戏吗(就算夹起尾巴作人)(3)

被诬者贬官,诬告者升官——莫非是赵官家感冒发烧,烧坏了脑子啊?

其实,这正是赵匡胤的高明之处。重要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李崇矩违法乱纪是否事实清晰、证据确凿,他都必须离开中枢之地。试想,郑申一个食客,怎么会知晓李崇矩的秘密?

郑申只是摸准了赵匡胤的心思,才跳出来揭发李崇矩的。从事情的最终处理结果上就可以看的出赵匡胤对此事的态度如何,只有请李崇矩离开汴梁他才会放心。朝堂上,关键位置只余一个文臣赵普,再能折腾也翻不起大浪来。

人要学会逢场作戏吗(就算夹起尾巴作人)(4)

六月债、还得快,郑申在官位子上没有干几天,就一命归西,丢下了一个年迈的老母。老太太贫饿之下,顾不得脸面,走顺了道儿,又乞讨至李崇矩儿子李继昌家门口。李府家人纷纷争着上前驱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继昌见过郑母之后,以德报怨,赠金百两。

李继昌此举善有善报,后来他的儿子李遵勗娶万寿长公主为妇,李家重新门庭显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