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有哪几所重点高中(常熟这所录取率堪比哈佛的高中)(1)

常熟有哪几所重点高中(常熟这所录取率堪比哈佛的高中)(2)

在UWC身上有太多传说。然而光环之下,一所学校如何实现她的教育使命,实是由一天天校园生活、一门门具体课程、一场场集体活动构成。

“小联合国”的校园环境有哪些美好和酸涩?在UWC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UWC高大上的理念如何落地?

橡树君采访3位在UWC(常熟校区)度过高中时光的学生,想通过一些细节观察,对UWC的真实生活一探究竟,近距离看“神校”。

本文由蓝橡树原创,转载需要经过授权。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在国际教育圈子里,UWC(全称:United World Colleges,世界联合学院)可谓无人不知,是不少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神校”一般的存在。

记得4年前我去往江苏常熟,初访昆承湖畔的UWC,比“贝聿铭风”的校园建筑更触动我的,是频频出现在校园醒目位置的UWC的办学使命——“致力于通过教育,联合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当我们还在拼高中的升学率的时候,半个多世纪前,UWC就以培养世界公民,教育改造世界,促进和平为己任了!

常熟有哪几所重点高中(常熟这所录取率堪比哈佛的高中)(3)

正是这令人着迷的办学使命和多元校园文化,UWC的知名校友中不乏皇室和名流。UWC身上有太多太多传说。然而光环之下,一所学校如何实现她的教育使命,实是由一天天校园生活、一门门具体课程、一个个独特师生构成。

在UWC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近期我们采访3位在UWC(常熟校区)度过高中时光的学生,想通过一些细节观察,对UWC的真实生活一探究竟,近距离看UWC。

“迷你联合国”中的和而不同

普遍来说,UWC常熟校区在校生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期间有部分国际学生没有回到校园),一间宿舍里的4个同学很可能来自不同大洲,每年的室友都不一样。如果你在UWC读完三年高中,去全世界大部分国家旅游,都不难找到当地向导。

多元化好处当然不仅是“咱UWC的学生全世界都有人”。

即便已经毕业一年,耶鲁女孩张北辰依然对三年高中时光念念不忘——那些与荷兰、缅甸、墨西哥、乌克兰等国家的室友们深夜聊天的日子。有时候她们会认真讨论全球问题,有时候则分享自己童年趣事。在送别毕业生的时候,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学生一起坐在草地上,唱歌,畅谈……那时候大家的感情又如此一致。

多元化校园本身就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北辰告诉我,一节IB地理课,20多位同学来自14个国家。彼此从同学的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真实案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些我认为是绝对事实的观点,通常都会被同学反驳,并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挑战我以前的假设并提供更多可能性。”

常熟有哪几所重点高中(常熟这所录取率堪比哈佛的高中)(4)

另一位接受采访的毕业生邓之聿,也对在UWC经历的观点碰撞印象深刻。在他最喜欢IB哲学课上,无论涉及多冷门、多稀奇的观点和案例,都能有一个同学站起来,用TA的亲身经历指出:这是偏见!真相是……

在UWC偏见不是贬义词,邓之聿说:“我们有机会倾听不同的观点,才有机会铲除根植在身体里的偏见。信息对称,自由表达,是改变固定思维模式的一个基本因素。”

在创造自由表达和观点碰撞机会方面,UWC不遗余力。定期在大剧院举行Global Issue Forum是一场盛会,全校师生共同讨论一个世界问题,所有人都可以发言。

邓之聿说,他至今还不太理解有些国家同学对申请大学佛系的心态,他们对中国学生的“进取心”也不置可否,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成长背景,丝毫不妨碍他们成了特别好的朋友。

在多元化的校园中,UWC的学生通过大量沟通、交流、活动,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又在不可避免的“分歧和误解”中,去体现“和而不同”的价值。

甜蜜的“压力”:

见识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采访前我很好奇,与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一起,会不会感到压力很大?张北辰告诉我,压力不是我们想像的“学霸如云,智力碾压”。而是各有各的精彩,彼此欣赏。

UWC的学生全方面、多角度的优秀——有些篮球打得特别好、有些计算机超强、有些社交能力卓越。北辰甚至不记得有多少次惊讶于同龄人的优秀,多少次跑过去跟他们说:“嘿,这太酷了,你可以教我吗?”

常熟有哪几所重点高中(常熟这所录取率堪比哈佛的高中)(5)

比起从国际化初中一路到UWC的张北辰,小城青年Sam在UWC感受的压力则更具体。在Sam成长的小城,“世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模糊而抽象的概念,在进UWC之前,Sam曾认为他的理想未来,就是拿到高中文凭,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一次宣讲会上,Sam见到了UWC的招生官Tim,他说出了改变命运的那句话:“相比有教育特权的学生,UWC更希望找到那些出身平凡,却心怀梦想的年轻人。”Sam于是坚信自己是UWC想要的学生。

刚进UWC的时候,Sam的英语水平差不多只有托福50-60分的水平。前四个月,Sam抱着百词斩每天生啃200个单词,到处找人聊天。第二年,Sam就能在IB哲学课上,就柏拉图《理想国》中提到的社会阶层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侃侃而谈了。

翻过了“语言大山”,Sam又给自己新添了一个更有压力的目标:“我努力奋斗的目的更多是希望通过自身的付出将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其他心怀远方却因种种条件限制而无法得到更好教育的青少年们。”

常熟有哪几所重点高中(常熟这所录取率堪比哈佛的高中)(6)

Sam给河南思源学校的学生们做演讲

在UWC,同学们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见识了一个更大的世界,看到了山外有山。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局限 ,同时也感受到自己潜藏的能量,世界一下子就被打开了,挑战扑面而来。

知行中的坚持与试错

上百个知行项目,构成了UWC校园生活浓墨重彩的一部分。不少UWC的家长会“抱怨”,孩子进了UWC,周末、假期都不爱回家,问他们在干嘛,时间都被一个个知行项目安排得明明白白。

每个UWC学生身上少则两、三个,多则八、九个知行项目,活动季一天花4个小时在项目运营上的不在少数。

常熟有哪几所重点高中(常熟这所录取率堪比哈佛的高中)(7)

张北辰与其他Mini-UWC的组织者

Sam在UWC创立了环保相关的知行项目,同时也在教育类社会服务上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他告诉我们,学校专设一个部门对接所有知行项目,提供各种资源,包括资金、场地和指导老师。

最令他感慨的一点是,学校拿出的是真金白银,却不会要求学生一定要“拿出成绩”,换句话说,学校扶持知行项目不是以功利结果为导向的,而是真正希望学生能锻炼能力,充分试错。“学校充分信任学生。”

常熟有哪几所重点高中(常熟这所录取率堪比哈佛的高中)(8)

感兴趣的项目太多而时间太少。学习的时间,做知行的时间,北辰到UWC后完全离不开日程表。

“花那么多时间在知行项目中,意义是什么?”

北辰想了一下回答说:“让我意识到自己并非是微不足道的……它们意味着即使作为高中生我们也可以做出一些改变。如果我们能养成做出改变的习惯而不仅仅是口头抱怨时,当我们拥有更多资源和技能时,我们就可以力所能及,推动改变。”

对学生而言,UWC的“知行项目”就是一个广阔自由的平台,你可以在平台上折腾,喜欢做什么,就坚持把它做好。很多学生在高中毕业后,还会把知行中的兴趣和项目继续做下去。从这个方面来说,知行提供了试错的机会,给到这群高中生充分的资源,知道自己未来想要做什么。

UWC的学术难度

挑战在课外

IB文凭教育素有“最难国际课程”的名头。对中国学生来说,IB课程的挑战如何呢?受访同学给了一个特别巧妙的答案:“看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

常熟有哪几所重点高中(常熟这所录取率堪比哈佛的高中)(9)

Sam是体制内的学霸。择校时除了UWC,手里还握着中科大少年班的offer,也在奥赛中拿过名次。“不能说是清北种子选手,但还是可以冲一冲的。”他在进入UWC之前,已经在国内读到高二,IB理科的知识点难不倒他。他可以花更多时间在知行和体验多元化校园。

张北辰初中阶段学习的是IGCSE课程。她认为IB对她的挑战是多样化的测试,大小测试繁多,中文还有口试,小说续写;数学要研究数学问题并写论文;生物课做实验,写实验报告;地理课大家一起出去田野调查……“这些挑战让我各方面成长都非常快,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探索和试验能力等等。”

之聿提到最多的是IB的学习方式:高度自由。能不能学好,还要看你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进入大学后,之聿愈发感受到IB课程与海外大学学习方式的相似性——高度的自由和自律。

在UWC的学术挑战是个千人千面的体验,包含因素包括但不仅限于:入学前的学科基础、对IB学习理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各人综合能力。

UWC的使命:

落地与传承

回到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UWC办学使命,我很好奇这个极具高度的目标,在UWC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存在。

Sam承认,在入学前他曾以为UWC的社区会过分理想化。在加入UWC之后,他很开心看到几乎所有同学都对UWC使命高度认可。是每个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讨论的话题,也是他们毕业后的方向。

常熟有哪几所重点高中(常熟这所录取率堪比哈佛的高中)(10)

之聿强调,他在UWC学到最重要的就是“接受和包容不同”,不要轻易下判断。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的认知比天都大,但进入UWC之后你会意识到观念不同没有任何问题,任何人都有表达的权力。

曾听一位UWC的老师说:进入UWC之前,你看到的是国旗;进UWC后你看到的是一个个人。北辰如今深以为然。

在观念碰撞中,互相理解是一面,更了解自己是另一层收获。Sam说,他越来越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要往哪里走——投身中国的基础教育和弱势群体:“UWC让我这个平凡的小城青年有勇气拥抱更大的世界。而我想做的,也正是把我有幸在这个多元世界里学到的东西带回那些不起眼的小地方,让千千万万像我一样心怀远方的青年们看到世界的缤纷与夺目。”

1000个学生眼中有1000个UWC。就像邓之聿所说,UWC是一个让喜欢的人狂点赞,不适合的人很难适应的学校。

文章中提到的多元化、学习压力、自由校园、充分信任学生的管理理念,对今天采访的这三位同学来来说,有压力,更有收获。但我们依然可以听到那些迟迟不能融入的故事。

在常熟UWC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可以用北辰的话来总结此文:“也许你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了解UWC教育的神奇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