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笔者燕地密码系列文章。燕,是北京城的代称。自古燕地多奇人,燕地奇人秘事多,求得密码可解密,欲知众多3000年北京城历史之迷和答案,请看燕地密码系列连载。】

上篇文章我们说到了隐峰禅师曾在唐幽州的银山建立了佛严寺,并设道场进行讲经说法。但他当时都讲授了那些高深佛学知识,因未见相关史料记载,已经成迷,似乎只有银山铁壁三峰和那块依然完好如初的讲法台知道这一切。

悟道一词指的是领会道理,而佛教此语指的是领会佛理。佛学中的道,被认为是宇宙的根本,生育万物,养育万物,运行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无形无象,本无名字,而由人强行名为道。

我的理解,道就是宇宙间的真理性规律,其实我们人类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都一直处在不懈探索这真理的本来面貌的历程当中。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1)

▲隐峰禅师画像。

好在,高僧的一些传奇故事能够反映出他的悟道历程和佛学功力,从而让今人从侧面了解这位高僧在银山脚下都阐述过什么佛学高论,而使山峰也为之动容点头。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2)

▲银山佛严寺遗址说法台。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3)

▲说法台诗意图。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4)

▲幽州银山及佛严寺遗址风景。

隐峰禅师之所以在幽州城边的银山建寺,除了银山的风景秀丽,环境静雅,适合修行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幽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恰在中原与东北的地理交汇处,当然更是文化的交汇处。

幽州作为这交汇处的一座最为发达城市,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发达,必然孕育着佛教文化的厚重。隐峰禅师选择这里自然是情理中之事。

古代幽州的范围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当然京津之地也包括在内了。

战国时期,燕昭王破东胡后,在燕国设置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

东汉时幽州治所设在蓟县,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幽州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隋朝隋炀帝时,命罢州置郡,遂改幽州为涿郡。等到了唐朝时涿郡复名为幽州。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5)

▲隋炀帝画像。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6)

▲隋时涿郡位置地图。

在隋唐时期,幽州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炀帝曾在涿郡(今北京)筑临朔宫作为行宫。

据历史学家考证,临朔宫就在蓟县城内的今法源寺附近。隋大业七年(611年)后,隋炀帝三次用兵讨伐高句丽,都是以涿郡为讨伐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也是因此而建。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7)

▲幽州蓟县临朔宫位置示意图。

再到后来大唐初年,唐太宗在贞观十八年(644年)出兵讨伐高句丽,也是以幽州为后方大本营。今天仍存的法源寺,就是当年的悯忠寺,正是为了纪念出征将士而建的。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8)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9)

▲法源寺大门照片,2003年。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10)

▲唐幽州时地图。

隐峰作为佛教禅宗大师,佛教文献中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很多,如《佛教奇人谭》一书中记载:

有一位飞锡禅师,本名叫邓隐峰,为什么称他为“飞锡禅师”呢?

据说有一次,他前往五台山时,路遇两方的军队打仗,死伤无数,并害得老百姓民不聊生,他劝双方放下干戈不要再争战,可是刀兵无情,谁肯听一个出家人的劝说?

不得已,隐峰禅师就把锡杖往空中一抛,自己也随之在天空中飞行。

鏖战激烈的兵士看到半空中有个和尚飞来飞去,都啧啧称奇。不觉停战看他飞舞,看得发楞了,认为见到了奇人,不敢再争战打仗,纷纷撤离。自此以后他就得了“飞锡禅师”的美称。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11)

▲禅师与锡杖。

当然,一代佛学大师隐峰禅师的故事还有很多,怎样从这些故事中得知他在银山佛严寺讲法的内容,并使我们获得启示呢?

佛教文献中还有他求教于佛学高僧马祖道一终获为徒的一则故事。

故事说:隐峰,俗姓邓,福建人。初参马祖道一,后拜石头希迁为师,又折回马祖道一处契悟。

佛教高僧马祖道一是禅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据史料记载,马祖俗姓马,又称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汉州什方县(今四川省什邡马祖镇)人,谥号大寂禅师。

对于佛学修行,马祖主张道不用修,或者说任心为修。认为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这是他的佛性思想与实践的总纲领概括。

马祖道一让“顿悟”学说付诸于佛学修行之中,改变了看经坐禅的传统方式,促使禅僧普遍得以革新禅的观念和行为。

据史料记载,某一年,邓隐峰前来求高僧马祖道一收他作徒弟,马祖轻易不允,而是寻找机会对他进行考察和点拨。考察过程体现了马祖道一的佛学观点和隐峰的开悟过程,我们从中也可直观了解禅宗的智慧。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12)

▲马祖道一画像。

有一天,隐峰推土车而行时,恰逢马祖伸脚坐在山路边,路窄不能行。隐峰就对马祖说:“请把脚收起来。”马祖说:“已展不收。”隐峰也不让,就说:“已进不退。”说完就推着车子从马祖脚上碾了过去。两个直性子的所为可谓不想而直接行动。

被碾伤了脚的马祖回到法堂后,让人找来砍柴的板斧,他提着板斧对僧众说:“刚才碾伤老僧脚的人,给我出来。”

邓隐峰于是就走到马祖大师跟前,伸长脖子,见此,马大师却放下了斧头,不予理会。

原来,马祖大师知道隐峰的心中是透明的,就原谅了他。而邓隐峰也因此顿悟,原来一切都应在自然之态,处于自然之态时,人心静如水,则一切问题可得解,这是宇宙规律的本源,而不能刻意执着,丢弃哪怕再细微的执着,就一定会发现,一切海阔天空,终得心灵的自由,从而获得人身的自由,与宇宙间规律相合。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13)

▲唐幽州佛严寺遗址照片。

记得,有位禅师讲禅时,曾经说过如下之语:

对于禅者,每一个心念、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展开在阳光下检验。

这一句话正可以作为前面隐峰禅师和马祖道一大师故事的注脚。

真正已开悟佛教禅师的心灵,永远都是如冰晶一般的透明,体现出真诚的意味。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真诚,禅师们问心无愧,心灵得以解脱,独立于世间,享精神自由并永存于宇宙间。

隐峰拜马祖道一为师,刻苦修行,不断觉悟,此后终成一代大师。

隐峰禅师的修行经历,为后人展示了佛教禅宗的魅力,这魅力不仅在于它的智慧,更在于它的独特性和坦诚。

在纷繁杂乱的人世中生活的人们,只有具有了一种超然于世的心境,才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百变无形的欲望中,让人们发现自己的真心和诚意是战胜一切问题的无敌法宝,这无疑是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14)

▲银山处风景。

历史上真实的白云洞寺(曾在唐幽州银山佛严寺讲经说法的隐峰禅师悟道奇事探秘)(15)

▲银山处俯瞰风景。

至此,我想我们应该能一窥些许隐峰禅师,曾在银山佛严寺说法的高深内容了。其实,真正佛学的本源应该是极为普通的宇宙普遍规律的表述,但如何发现和解释清楚,并认同,这是佛学修行的关键了,所以真正的佛学被称为智慧之学,就是这个道理。


细读正史也轻松,文尚清新易懂,图尚高清真实。 本号致力于解密历史的细节,兼而订正一些人们观察历史时,由于不实传播而产生的误会,努力提供高清并真实的历史图文。敬请关注,持续解密历史的细节中。原创作品,版权所有,谢绝抄袭转载。引用时请注明出处。#北京之美# #跟我环游世界# #423阅读日# #423头条知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