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王文娟好像从未离去(大江东王文娟永远的)(1)

2021年8月6日0时25分,“林妹妹”王文娟完成在人世间的旅行,在上海华东医院划上休止符,享年95岁。

年轻的“Z世代”,不一定熟悉这位“90后”美人——她是几代人心中永远的“林妹妹”。作为越剧“王派”艺术创始人,王文娟唱腔委婉典雅、秀美深沉,表演文武兼备、细腻传神,塑造过包括春香、林黛玉、孟丽君等在内的众多经典形象。

王文娟好像从未离去(大江东王文娟永远的)(2)

王文娟饰演林黛玉,资料图片

2019年,王文娟荣获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颁奖辞写道:“王文娟,越剧旦角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表性艺术家……为越剧表演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质,为越剧发展做出了影响深远历史性的贡献。”

王文娟与林黛玉

1926年12月,王文娟生于浙江嵊县坑边村。

1938年,12岁的王文娟来到上海,跟随表姐——越剧小生竺素娥学戏,开启与越剧的一生牵绊。初习小生,2年后改学旦角。开蒙戏是《投军别窑》的王宝钏。1944年,王文娟受竺素娥提携,与其搭档演出《碧玉簪》《盘夫索夫》等戏。

王文娟好像从未离去(大江东王文娟永远的)(3)

王文娟1940年代生活照

早年间,王文娟受到越剧名伶姚水娟、支兰芳、小白玉梅、王杏花等人影响,加之勤奋好学,逐渐崭露头角。1947年与陆锦花组建少壮剧团,1948年加入玉兰剧团。1952年,随玉兰剧团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同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饰演《西厢记》中崔莺莺,获演员二等奖。

1954年春,随团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同年秋,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春香传》中扮春香,获表演一等奖,出色地表演了朝鲜少女的情怀而受到同行高度赞赏,成为她的代表作之一。

几十年越剧艺术生涯,王文娟塑造了《红楼梦》林黛玉、《追鱼》鲤鱼精、《孟丽君》孟丽君、《则天皇帝》武则天、《忠魂曲》杨开慧、《白毛女》喜儿等200多个性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丰富了中国戏曲的人物长廊。

王文娟好像从未离去(大江东王文娟永远的)(4)

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葬花》剧照

尤其是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上映,让王文娟饰演的林妹妹形象广为人知,电影风靡大江南北,雅俗共赏,历久弥新。一曲“黛玉葬花”经久不衰,其塑造“林妹妹”成为名著改编的不朽典型。

为了演好这个人物,王文娟下了苦功夫。她非常注重林黛玉复杂多层次的情感。为了入戏,演戏前三天,呆在家里不出门,静下心来看《红楼梦》,看剧本。

对越剧,王文娟有着一生的执著和热爱。

“她全身心投入越剧事业,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她过生日,我们去医院探望,还拉着我的手说,出院后还要为越剧院做事情,带学生、上舞台都行。”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感慨,“王文娟老师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全身心投入事业的优秀党员。”

王文娟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着根植于内心的党员意识。越剧院的人都知道,这位90多岁高龄的老党员,只要身体允许,就会自己到剧院来亲手缴纳党费。

2021年住院期间,王文娟还坚持创作了越歌《蝶恋花•答李淑一》,献礼建党百年。

王文娟与徐玉兰

越剧史上,徐、王终生合作,是令人叹服的艺术佳话。

1948年,应徐玉兰邀请,王文娟加入玉兰剧团。自此成为相处70年的好搭档、好姐妹。

“徐玉兰、王文娟是搭档时间最长的一对越剧姐妹,高亢的徐派带动了细腻、委婉、深沉的王派的诞生。两人是越剧史上真正的黄金搭档,一个似高山、一个如流水,终成知音,获得广大越剧观众青睐。”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形容。

王文娟创立的越剧王派艺术,自然流畅,朴实淳厚。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成功吸收话剧、电影表演的技巧,凸显了新越剧“心理写实”的艺术特点,重女性情感世界的深度刻画,被行内名家赞为善于塑造人物的性格演员。

王文娟好像从未离去(大江东王文娟永远的)(5)

《红楼梦•读西厢》,徐玉兰饰贾宝玉,王文娟饰林黛玉(右),资料图片

徐玉兰与王文娟互相欣赏,扮相、个头和唱念风格都十分般配。在王文娟看来,“徐玉兰有一幅金嗓子”。而在徐玉兰眼中,王文娟“表演细腻多情,唱腔温婉动听”。在众多越剧迷心中,徐玉兰就是“宝哥哥”,王文娟就是“林妹妹”。

徐玉兰曾这样描述,“几十年来我俩情同手足,形如一人。舞台上不是你配我或者我配你,而是彼此尊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她们并肩顶风冒雪,奔赴前线慰问最可爱的人。1953年春,王文娟和徐玉兰等姐妹们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部文工队,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为战士们演出。演《梁祝》时,演到“英台哭灵”,敌机炸断了电线,战士们打着手电筒为演员照明。

她们携手探索越剧前行路,投身剧院体制改革。1985年,王文娟与徐玉兰一起组建了改革性剧团——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自负盈亏、艺术独立、人事权独立。

王文娟好像从未离去(大江东王文娟永远的)(6)

1980年王文娟在《西园记》中饰王玉真,徐玉兰饰张继华

2017年4月,越剧“徐派”艺术创始人徐玉兰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

王文娟听闻后,血压飙升超过180。告别仪式那天,91岁的王文娟,无视一身病痛,坚持去送玉兰大姐最后一程。她泪流不止,“我们可以说是一生在一起为越剧奋斗的好同志。我们一起迎接解放,一起参加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一起去抗美援朝到朝鲜,后来我们一起努力争取立功……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这对一生的搭档,见的最后一面,是徐玉兰过世的前一个月,王文娟到华东医院去看徐玉兰,当时徐玉兰意识很清醒,跟王文娟说了很多:“她跟我讲,‘(越剧)很多事情,以后要靠你多关心’,我说你放心!”

那是这对好姐妹最后一次对话。

王文娟与孙道临

王文娟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人生犹如一杯茶,茶叶在沸水中沉沉浮浮;而流逝的时光就像沸水,在它的冲刷和激荡下,每个人的生命才最终散发出属于自己的清香。”

艺术、人生,无不如此。

王文娟好像从未离去(大江东王文娟永远的)(7)

王文娟孙道临1962年结婚照

1962年,王文娟和孙道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那年中秋,越剧院与上影厂同时给两人放了长假,才有了庐山的蜜月之行。王文娟曾回忆:“虽然才到中秋,山上的深夜已有些寒气逼人,放不下那样的月色,我们悄悄打开门,两人裹着灰色的棉大衣,静静地坐在屋子外面的石阶上赏月。山高月小,风清露白,四周万籁俱寂,都不知道过了多久,仿佛整个世界只有我们两个人存在。”

这对艺术伉俪,携手度过40余年的岁月,相濡以沫,相守一生,直至2007年孙道临因病逝世。

王文娟好像从未离去(大江东王文娟永远的)(8)

上世纪70年代王文娟孙道临与女儿

2018年,在王文娟耗时六年写作的自传《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我的越剧人生》中,她真情回顾自己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一段段文字,感人肺腑。

“2005年,道临生了重病住进华东医院。正逢盛夏,我连日在家与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发起高烧持续不退,也只能住院治疗。我们住在同一幢病房大楼里,我在十楼,道临在九楼,两人只有一层之隔,却躺在病床上无法相见。我本来瞒着道临,但他两天没有见到我,知道一定发生了什么事,追问阿姨才知道我也病倒了。那时他身体十分虚弱,还是抱了一只西瓜颤颤巍巍地上楼,蹒跚着来到我的病房,坚持要喂我吃西瓜。”王文娟细细写来。

这样的点滴细节,除了当事人的回忆与记录,再无人知晓。

王文娟好像从未离去(大江东王文娟永远的)(9)

王文娟(左二)在“千里共婵娟”越剧专场

在文中,王文娟感慨,“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比赛,从起初的相知相守,到中年时的相互扶持,再到晚年时的相依为命,我们和众多普通夫妻一样,走过了充满回忆的近半个世纪。”

她写道,“人生如旅,终究还是难免一场送别,恋爱时那一次次‘十八相送’,每次都是他最后送我回到‘枕流’,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最终,是我送别了道临。这一路上,我见识了许多风景,但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永远还是那一个能够并肩同行,能够分享悲喜的人。”

孙道临走了、徐玉兰走了,如今,王文娟也走了……这些风流俊秀的人们,陆续辞世,缓缓地,掩上属于他(她)们的那个时代的舞台大幕……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上海越剧院提供)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