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这是四大名著中的其中两部,不过,其实古代的名著,虽然文学地位比现在的网络文学高很多,但是在考究方面,古代的名著却很“粗糙”。

甚至很多初中学历的朋友都会发现,四大名著里面存在很多常识性错误,比如在地理方面,施耐庵和罗贯中就留下了大量的谬误,那么,这些谬误都有哪些,并且从何而来?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哪个朝代的人(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地理知识有多差)(1)

图片来源于网络:四大名著

一、名著中的谬误

对于古人来说,这些名著里面的谬误实在算不得什么,大多数古人并没有发现这书上的谬误,不过,在现代人的视角下,这些谬误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1、《三国》谬误:鲜卑和蜀汉

在《三国演义》里面,有一处明显的错误,那就是刘备去世以后,曹丕利用蜀汉皇帝刚死的机会,纠集了五路军队围攻蜀汉。其中有一路是鲜卑酋长轲比能的军队。

事实上,蜀汉的地盘主要在四川,而轲比能的地盘和蜀汉并不接壤,轲比能的军队想要侵略蜀汉,除非轲比能的鲜卑士兵会飞,事实上,曹丕纠集五路军队趁火打劫蜀汉,本身就是罗贯中杜撰的。

其实,《三国演义》里面,类似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路线,其实是在不断绕圈。

这样的错误在《三国演义》里可谓比比皆是。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哪个朝代的人(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地理知识有多差)(2)

图片来源于网络:鲜卑与蜀汉各自的位置

2、《水浒》谬误

而《水浒传》里面,相关的谬误更是比《三国》还要严重太多,比如宋江被发配的细节里,就有严重的问题。宋江被从山东老家的官府,发配到江州(今江西北部)充军,按理说,怎么走,宋江都不可能到广东境内,但是,宋江被公差押解,居然一路上抵达了揭阳岭一带。

揭阳岭位于今天的广东省境内,从山东到江西,无论如何都不会经过广东,除非是故意绕道走。但是,宋江非但在揭阳岭转了一大圈,还在这里结识了著名的揭阳岭三霸,这其中包括穆弘兄弟等人。

类似这样的谬误在《水浒传》里可谓层出不穷,此外,同样典型的是鲁智深离开五台山以后,前往开封府。结果,居然还经过了山东的桃花山。

最有意思的是,鲁智深在五台山当和尚,拿到的度牒居然是宋朝官府签发的,而事实上,五台山当时属于辽国的地界,大宋朝廷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五台山给鲁智深颁发度牒,否则会引起大辽朝廷的抗议和谴责。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哪个朝代的人(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地理知识有多差)(3)

图片:鲁智深在五台山当和尚剧照

二、谬误背后的真相

那么,为什么古典名著里面,存在这么多的谬误之处呢?难不成古代的读书人都对这些没有任何质疑?答案其实让人感到尴尬。

1、古人的尴尬

现在们觉得拥有地理常识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但是对于古代人来说,这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甚至这是一种奢望。在我国古代,形容一个人有文化有学识,往往会用上知天文和下知地理来形容,但其实这些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初中学历就可以掌握碾压古人的地理知识。

而如果读了高中,或者在初中时代就对天文有爱好的学生,对天文方面的知识也能碾压古人,这一切其实都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体现,也为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学习资源变得普及起来。

比如说现代的我们,可以花十块钱左右买到一张精确度较高的地图,而对于古人来说,即便是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地图,甚至寻常人收藏地图,闹不好还会被视为要谋反而被抓起来,这就导致古人的地理知识十分不好,因此,在书中出现谬误,实在是在所难免。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哪个朝代的人(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地理知识有多差)(4)

图片:收藏地图剧照

2、古人的天文、地理知识来源

对于我国古代寻常的读书人来说,掌握天文和地理知识的渠道非常有限,先说天文,在我国古代,学习天文知识其实是一种特权,古人认为:天象往往和地上的政局变化有关,因此只有统治阶级内部的少数人有权利研究天文。

甚至在朝廷的官员里面,不是负责天文研究的人,如果擅自研究天文知识的话,也会被处以很严重的刑罚。这就导致古人对天文的了解往往局限于神话,比如牛郎会织女、月宫嫦娥。

而地理知识方面,古人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往往是道听途说和凭空想象,比如《山海经》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我国古代奉行编户齐民的制度,所谓编户齐民,指的是把一个地区的百姓,通过类似户籍的手段固定起来。并且,古代统治者十分不愿意让老百姓到处活动,因此,老百姓离开村子或者离开本县的地区,需要官府签发类似路条的东西。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哪个朝代的人(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地理知识有多差)(5)

图片:百姓走在街上剧照

对于古代统治者来说,离开家乡的人叫做流民,而流民的存在,往往会危害帝国的统治安全,而上文说的一系列措施,都是预防流民产生而设立的,这一系列的手段,导致古代很多村民一辈子其实都不曾离开他们村,甚至去过县城的人,都会被视为见过大世面的人。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古人对于村子外的世界,能有多大的了解?因此古代文人在撰写小说的时候,对于外地的地名,往往大多随口杜撰。

比如《西游记》里面的外国国名,全都是荒诞不经的名字,比如朱紫国、乌鸡国等等,而《三国》和《水浒》的故事杜撰,则是作者处于对地理概念无感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听说过的地名,进行生硬罗列。

而古代的文人相比起古代的读者,文人算得上饱学之士,饱学之士的见识尚且如此,更何况读者?因此古代读者压根没发现书中的谬误,就这样这些谬误流传至今,最终被当代人发现。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哪个朝代的人(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地理知识有多差)(6)

图片:离开家乡的人们剧照

3、人类的伟岸

其实,我们当代人发现古人著作的谬误,正是人类文明伟岸的一种体现,因为人类文明的优越性在于后人不断超越前人。当代的初中生,其学识超越古代的饱学之士,当代本科生拥有的学识,更是古人不敢想象的,这一切,都是人类文明的伟大之处,生而为人,何等庆幸。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图文由子皓影视制作工作室原创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