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是人生的谢幕,司仪是最后一幕的导演,导的是情绪,演的是希望。

说起司仪,多数人想到的会是甜蜜浪漫的婚礼。但殡仪馆司仪面对的是遗体和丧属,没有欢笑、没有掌声,更没有绚丽的舞台,他们用深情诠释对生命的尊重,用专业抚慰丧属的伤痛。

台前:他们也会落泪

布置完灵堂的挽联、花圈,将遗体推入瞻仰堂,南海区殡仪馆司仪阿丹走向主事丧属,低声核对信息,包括核实遗体信息是否正确、礼厅布置项目、用品是否遗漏、仪式流程是否需要调整等。

“这是您父亲,最后叫他一次,向他告别吧。”望着丧属滞涩的眼神,阿丹用低沉的语调引导他的情绪。“爸,您一路走好……”伴随着呼唤,丧属的悲痛化作眼泪夺眶而出。哀乐响起,丧属步入灵堂向遗体告别,默哀、鞠躬、瞻仰遗容……场面气氛一直被阿丹牢牢掌控在哀而不伤的尺度上。

佛山殡仪馆官方网站(佛山市殡仪馆司仪用情用功导演人生谢幕礼)(1)

佛山市殡仪馆司仪小组工作人员主持告别会,为逝者体面送别。 /佛山日报记者陈浩森摄

“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同时让生者燃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阿丹说,殡仪馆司仪是葬礼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把控好现场气氛,让逝者有尊严告别,让生者释放情绪,做到既肃穆庄严,又不能过于沉重,让人悲痛无法自拔。这需要司仪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丧属的情绪。

“第一次主持的时候就哭过,现在有时也会哽咽。”从日语翻译转行到殡仪馆司仪的阿丹从业已有3年多,眼泪已经藏得很深,但感性的她还是会控制不住情绪。

“我们要用情,而且要融入其中,但不能用情太深。”佛山市殡仪馆司仪小花从业14年,最忙的时候一天主持16场告别仪式,从入行开始的好奇,到熟练拿捏告别仪式的情绪递进,逝者和丧属的最后一场告别在她的主持下显得体面而不失温情。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告别仪式现场气氛最沉重。”小花坦言,每当遇到这样的告别仪式时,她都会提醒自己尽最大的努力抚慰丧属沉痛的心情,让他们对生活重拾希望。小花说:“我会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跑步,在排解心情的同时保证第二天有精神饱满的工作状态。”

幕后:苦练传达感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殡仪馆司仪的真实写照。

从业16年,去年荣获全国殡仪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的殡仪馆司仪阿波说,要拿捏好情感,司仪们需要专业的训练和丰富的经验。“一名优秀的殡葬司仪是需要刻苦训练和长时间磨练才培养出来的。”

佛山市殡仪馆、南海区殡仪馆要求司仪粤语、普通话双语主持。为达到这个要求,部门经常组织司仪进行语言训练。市殡仪馆司仪组组长小王说,刚入行时,跟同事们每天都要像相声演员一般“惯口”,让主持词在自己的嘴里“顺溜”起来,再和同事们互相检查效果。“每晚都要‘惯口’十几遍,这样才能保证白天的主持语言不会失误。”

仪式前的准备功课也非常重要。“我们会先写好悼词,到主持环节时,手里虽然没有讲话稿,但所有的词都记在心中了。”阿波说,每个逝者有不同的故事,每个丧属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年龄、职业,悼词也不尽相同。司仪要跟丧属沟通,询问了解逝者的生平事迹,为不同的逝者撰写不同的主持词。“修修改改是难免的,最多的一次,我根据丧属的意见,来回修改了10遍。”

按照本地习俗,在追悼词中,逝者年龄一般比实际年龄报大三岁,“但年龄的尾数又不能有4、6、9,这要司仪自己把握。”阿波说,孕妇及其丈夫也不能瞻仰遗容,“这些本地习俗我们都要提前告知或留意”。

即便所有功课都做足了,意外还是在所难免,这也最考验司仪的功力。

今年2月,市殡仪馆司仪小王主持一名年轻逝者的告别仪式,逝者父母中途突然扑在棺柩上大哭,现场亲友赶忙围了过去,现场一度出现混乱。“我和同事立马将丧属扶起并安抚情绪,又组织人员劝慰丧属亲友,引导其站回原位。”小王说,多亏了平时训练,同事们才能够在短时间里稳住局面,使中断的告别仪式继续进行。

“如果发现家属很压抑,身体抽搐,就要引导他们哭出来,宣泄情绪;如果家属非常激动,就要安抚情绪;有时遇到一些家属年纪大、体力不支,则要精简内容,尽快结束告别仪式。”小王说,殡葬司仪既要情深意切,还得随时随地察言观色,掌控整个告别仪式进程。

文/佛山日报记者张少鹏、宋世伟、梁建荣

编辑:何欣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