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说:“现在迷恋上了赞美之言,那会让她很放松很满足。”

不知怎的,我竟察觉出危险的讯号。

大家还记得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吗?

那是一则寓言故事。

很久远的寓言故事。

至少是五分之一个世纪以前了。

一天,乌鸦得到了一块肉,被狐狸看到了。狐狸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它眼珠一转:“亲爱的乌鸦,您好吗?”没有回答。“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狐狸摇摇尾巴,“您的羽毛真漂亮,五彩缤纷,比其它鸟都漂亮,而且您的嗓子真好,可以给我唱首歌吗?”乌鸦听了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可是刚一张嘴,肉就掉了,狐狸叼着肉便一溜烟地跑了。

那时的我们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老师问我们读出了什么道理?有一半同学的结论是狐狸太狡猾了。另一半同学却认为是乌鸦太傻了。

我当时也是认为乌鸦太傻了。

但是现在看来,乌鸦并不傻呀。它一早就识破了狐狸的心思。所以任凭狐狸怎么搭讪都置之不理。乌鸦其实挺理智的。

但是问题来了,这一只理智的乌鸦是怎么上当受骗的?

我觉得是因为它禁不住赞美。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结论。它看似无伤大雅,实则贻害不浅。

因为赞美原本是一个褒义词,所以让人们失去了警惕心,哪怕是不切实际也欣然接受。

于是赞美成了居心叵测者的利器,轻而易举就能让他们的目标对象破防。

几百年来,屡试不爽。前车之鉴,不可胜数。

人真的很奇怪,可以敌人的阴谋诡计中斗智斗勇大获全胜,却也能轻而易举地沦陷在坏人的溢美之词中。

想想古往今来有多少优秀的女孩儿被坏男人蒙骗吧。

家长们说那叫花言巧语。

可身陷其中的女孩儿坚不以为然。她们对这种赞美感到很受用,觉得对方是懂得欣赏自己的人。

于是,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被不断重演。

我想,我们都该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步乌鸦后尘?

当然了,我并没有把赞美归类成贬义词。在很多时候,它依然代表美好。不过那得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

赞美很好听,却最容易令人破防。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善于分辨,保持理智,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至于中了狐狸的圈套。

赞美狐狸的词语有哪些(狐狸的赞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