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刘鲁苏(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编辑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铁小匠网络文化工作室

为什么读研很迷茫(我这里有四个理由)(1)

2020年考研人数又创新高,不禁引起大家对于为什么要读研的讨论。我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本科毕业之后来到了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读研,随着录取通知书一同寄来的还有一个浙大的介绍册,上面印着竺可桢老校长著名的两个问题: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从那一刻起,我便开始思考我到浙大读研的意义。经过了两年多的思考和实践,我将此问题的回答总结为“四寻”。

寻真知

虽然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是我们平常说研究生的时候,其实指的就是硕士生。读研读研,自然不能辜负了其中的“研究”二字。我认为读研首要的当属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领域深入进行研究,探求这一方面的真知。这一点我在浙大读研期间体会颇深。浙大的校训是“求是创新”,那么究竟什么是“求是”?用浙大校歌中的一句歌词来回答,“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求是”,便是“求真”,落实到知识上,那便是“求真知”。读研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在我们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去思考、去学习、去探求,给我们机会去“寻真知”。本科阶段我们的学习更多的是知识性的学习,但是硕士阶段更多的是研究性学习,当孜孜不倦地为自己研究之学科领域提供一点知识增量。

但是相比于知识的学习之外,思维的训练则更为基本而长远。读研期间,我们可以在科研训练中花时间去进行思维训练。本科阶段的知识性学习与思维训练关系并不密切,在研究性学习与思维训练则相辅相成。如果读研期间可以训练出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那么一定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寻平台

相比于本科志愿填报时的懵懵懂懂,在选择研究生院校与专业时大家都会多方打听、谨慎选择,一定会选择一个能够为自己未来发展提供助力的高校和专业。那么读研阶段,就一定要好好利用学校和专业给自己提供的平台,借助平台之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跨越。大多数高校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方向都不一致。

在浙大,也是党委学工部负责本科生培训,党委研工部负责研究生培养。本科生的培养多是发散性、素质型培养,可以比较自由地徜徉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而不必过多进行功利性学习。而研究生阶段,毕业之后工作是普遍选择,尤其对于我就读的专业硕士学位而言,其培养导向就是应用型人才。那么在读研期间,除了要选择一个研究领域进行专攻之外,还必须为自己以后的就业做打算。基于这种考虑,高校会倾向于为研究生建立各种平台,将一批有相同择业志趣的学生聚合在一起,利用学校的力量为平台提供资源,为大家的未来发展助力。相比较于自己默默地去努力,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并善加利用平台里的资源无疑是发展自己的一条捷径。

寻知己

人生在世,终需知己。本科的时候受限于自己的专业和繁重的课程,往往没有太多时间去认识别人,也没有能力去发现真正值得深交的朋友。以我自己为例,我本科的时候主要的交际圈就集中在室友和本班同学。大一到大三繁重的课业压力下根本没时间去过多社交,大四为读研和毕业而努力,也没有时间去寻知己。到了研究生阶段,课业相较于本科是少得多,而且大家也没有那么重视学业成绩,有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在完成科研任务之外可以参加各种组织,利用各种平台去认识不同的人。同一平台中的往往都志趣相投,大家更容易走到一起。

研究生阶段是一个人社会化最重要的时期,本科的时候大家还带有很强的学生气,研究生阶段随着不断地实习、不断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大家的学生气会越来越淡化,慢慢向社会人进行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和朋友们畅想未来、吐槽社会、交流感情,就会获得知己。脱去了本科的稚气,研究生阶段大家都获得了识人的本领,久而久之,也会发现哪些人是不值得深交的,不断地做减法之后,就会剩下自己最为珍视的几位知己。人生路漫漫,获得知己是难得的幸事。

寻自己

人生最终极的目标是认识自己,这是一切的起点,也是一切的终点。读研,为我们认识自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读研期间,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与过去的伟人对话,借助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发现普遍的规律,借此可以反思自己的过往,畅想自己的未来。读研期间,我们可以花时间去尝试,在不同的平台感受不一样的思维碰撞。我们可以花时间去创业,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我们可以花时间去做科研,发现自己没有天分便可以及时转向;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而不必太为生计而担心。读研期间,我们可以和知己谈天说地,喝酒约饭,说到伤心处抱头痛哭,明天早上起来告诉自己依旧要战胜生活。读研期间,我们有大把的沉默成本可以去浪费,而所有的弯路最终都会指向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寻找到自己。“寻自己”也就是“寻信仰”,寻找己之所爱、己之所适、己之所长、己之所信、世之所需,这终将成为我们一生的灵魂向导。

读研期间,恰巧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即将踏上社会,但是仍旧得到学校和家庭的庇护;我们正努力变成社会人,但是却又稚气未脱;我们胸怀理想,意气风发,但是又已经屡屡被生活所打压;我们已经见识到了世界的真相,但是仍旧相信明天会更好。人在面临十字路口的时候难免会犹豫和彷徨,但是读研的意义恰巧就体现在选择的过程中。若我们能寻到真知,便能“知者不惑”;若我们能寻到平台,便可“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若我们能寻到知己,便可收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欢愉;如我们能寻到自己,那么便能体会到“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伟大胸怀。有了这些,当我们面对读研期间的十字路口,乃至以后人生所有的关键抉择时,我们都能从容淡定地做出决定,我们的人生终将有更为辽阔的边境。

基于此四点意义,我认为以下四种学生适合考研:

第一,想以科研为业或者想改变专业。如果想以科研为业,那么不仅要硕士毕业,一般还要有博士学位。那么考研或者直接直博变成了必然选择。相比于本科毕业直接直博,我认为读研会是更好的选择,因为硕士期间还可以硕转博,如果职业发展改变,也可以只拿一个硕士学位,不至于一条道走到黑。当然,想以科研为业要尽可能考取学术硕士,很多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更多是应用型的,于学术来说意义不大。如果对自己本科专业不满意,或者想有交叉学科背景,那么考取专业硕士学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本科就读于新闻系,现在攻读法律硕士(非法学)学位,这样的话我有了法学、新闻学的交叉学科背景,以后从事法治记者工作就有了教育背景上的优势。

第二,想获取更高的平台。好的高校在国家、当地、社会的多方协助下,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就业平台、更完善的培养体系。名校出生的学生自带光环,往往吸引更多的关注。一些好的岗位对于学历、毕业院校都有直接要求,因此考研就成了必然。现在不光很多互联网大厂需要双一流硕士毕业,体制内的很多招聘也对学历学校有了更高要求。在选调生、人才引进、定向招录等招聘方式中,双一流硕士毕业甚至清北硕士毕业成了刚需。那么如果想要在就业的时候有更高的起点,胸怀远大抱负,那么考研成了必然。

第三,本科阶段时间安排不当。人生可以自由安排发展自我的时间很少,本科、硕博是难得的可以自由发展的阶段。如果本科阶段时间安排不合理,留下了很多遗憾,想要获得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那么选择读研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两年或者三年的时间研究生阶段,吸取本科的教训,珍惜时间,弥补遗憾,尽情的发展自我,尽情的培养能力,尽情的享受生活,那么人生会变得更有价值。

第四,还没弄明白自己想要走的路。本科的时候很多人还没有完成社会化过程,直到毕业还懵懵懂懂,与其稀里糊涂找一个工作,还不如再读会书,好好想明白自己以后想从事什么,这样人生会少走弯路。

考研是一条艰辛的路,热门高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会达到几十甚至一百比一,这样意味着其实大部分人是考不上的。如果选择了考研,我有如下建议:

第一,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考研,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会支撑着你走下去。第二,做好规划,不仅包括时间规划,还有学习规划。一般来讲,大三下就要进入备考阶段了,差不多十个月的备考周期,期间还会课程学习、毕业论文等事情的干扰,因此时间规划很重要。学习规划上,提前选定报考专业、报考院校,选定复习资料、复习方式,制定学习计划等工作,都要事无巨细的完成。第三,找到战友。战友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交流是帮助你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第四,保持信心。考研虽然难,但是大部分人不是被别人战胜的,而是输给了自己。选择一个自己能够得到的目标,时刻保持信心,便一定可以上岸!

考研是一条艰难的路,但也是一场淬炼,这段路走得越难,以后的人生便会越精彩。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让我们风雨兼程。

*文章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ESB创新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