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友们,寒假快乐!你的家乡有没有下雪呢?受寒潮到来的影响,很多地方都开始降温了,北方很多地方都迎来了降雪。雪花作为冬天的精灵,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唯美,也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豪放,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平凡,也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这个寒假,就让我们从冬雪开始,开启我们积累和创作的灵感吧!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寒假大语文课堂)(1)

一、成语每日积累:和雪有关的成语

鹅毛大雪 雪上加霜 阳春白雪 冰消雪融

风花雪月 傲霜斗雪 玉树银花 白雪晶莹

​雪意涔涔 冰雪聪明 冰天雪地 雪中送炭

傲雪凌霜 风雪交加 冰魂雪魄​ 程门立雪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寒假大语文课堂)(2)

二、基础知识积累:多音字

1、角:① jiǎo(角落) ② jué (主角)

2、假:① jiǎ (假如) ② jià (放假)

3、好:① hǎo (好人) ② hào (好学)

4、少:① shǎo(多少) ② shào(少年)

5、行:① xínɡ(行动) ② hánɡ(一行)

6、处:① chù(到处) ② chǔ (处方)

7、朝:① cháo(朝向) ② zhāo(朝阳)

8、中:① zhōnɡ(中间) ② zhònɡ(打中)

9、重:① zhònɡ(重要) ② chónɡ(重做)

10、奔:① bēn (奔跑) ② bèn (投奔)

三、每日经典诗词名句诵读积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寒假大语文课堂)(3)

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 《酬乐天咏志见示》

2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刘禹锡 《八月十五夜玩月》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

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乌衣巷》

6、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7、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是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浪淘沙》

8、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

9、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刘禹锡

10、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励志文章;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 《陋室铭》

11、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 《赏牡丹》

12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多自强 ——刘禹锡

13、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

14、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刘禹锡

15、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 《玄都观桃花》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寒假大语文课堂)(4)

四、作文素材积累:积累这些描写冬雪的唯美句子吧。

1、空中,晶莹的雪花像轻盈的玉蝴蝶在翩翩起舞。

2、秋天一过,就是冬天了。雪花是冬季中最美的花朵。

​3、送走了五谷丰登的秋天,雪花飞舞的冬天终于来临了。

​4、空中飘着雪花,小小的白羽毛,又像吹落的梨花瓣,零零落落。

​5、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一般的雪在空中舞,在随风飞。

6、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像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7、没过几分钟,地上便积了一层薄薄的雪,大地被这珊珊来迟的雪装点着、滋润着。雪以铺天卷地之势地下着,越下越猛、越下越大,看上去像一副雄伟壮阔的图画。

​8、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9、雪,是从遥远的国度飞来的白色精灵?是天使翅膀上落下来的白绒毛?还是严冬特意为大地准备的白被子?是的,雪,像芦花;像棉絮;像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她飘飘洒洒,她纷纷扬扬,她婀娜多姿……

​10、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五、历史故事(典故)阅读

​1、程门立雪

出处:《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寒假大语文课堂)(5)

2、“咏絮之才”的典故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还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谢太傅夸奖“柳絮因风起”的故事,由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流传下来,人们称赞谢道韫是才女,后来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3、雪中送炭​

据说,宋太宗贵为帝王,却知道创业不易,因此生活很俭朴,也很能体专恤百姓。

有年冬天属很冷,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温暖的屋子里还觉得冷。他思虑道:“天气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于是,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对他说道:“现在这么冷,我们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现在就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

开封府尹听后,立刻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那些贫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们都很感激。

​后来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范成大,他留下一本《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诗,题目是《大雪送炭与芥隐》。这首诗中有这样两句: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寒假大语文课堂)(6)

「寒假大语文课堂」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提升课程第六讲

「一起读诗词」邂逅最美诗词——少年篇

「寒假大语文课堂」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提升课程第五讲

「寒假大语文课堂」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提升课程第四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