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这是大片《大腕》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也许,电影里的这句话更多的是戏谑,但是,在很多科技产品上,面对“隔三差五”的技术升级和换代,没有点“技术控”的思维,恐怕还真买不到“长久的好东西”。

电视性价比推荐排行榜前十名(金秋电视最)(1)

何为“技术控”呢?即是指那种选择科技产品的首要指标不是实用、不是价位,而是“技术领先”的消费群体。现在,在彩电市场,具有技术控倾向的消费者的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一。

技术进步不等你,彩电消费要超前

虽然都是“技术控”,但是还是可以细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叫做非理性“技术控”。这类消费者购买任何产品都希望能够更为先进、更超前一些、比别人购买的老款要好一些。在彩电市场,这类型的消费者未必“懂技术”、年龄分布上也是各个年龄段都有。他们的选择很容易受到导购人员的引导,并将“技术先进”和“价位高”进行等号处理。

对于以上这种非理性的“技术控”消费者,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买到高价低值的产品——既不要被“蒙”了。不过,随着网络电商的发展,彩电产品从配置到价格的透明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此前那种卖场销售员,全凭一张嘴、想怎么忽悠就怎么忽悠的时代早已过去。只要消费者在最终决定购买之前能上上网、做做对比、查查资料,就能识破促销员的诈术。

电视性价比推荐排行榜前十名(金秋电视最)(2)

第二种“技术控”当然就是与第一种正好相反的了:理性的“技术控”。理性消费者也有技术控,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合理的。但是,对于电视机的确如此。

一方面,电视机是客厅的门面,消费者再理性、再实用主义,都不可能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客厅形象”。对彩电产品的选择有些“高大上”的想法,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另一方面,彩电产品是长寿命家电,一般使用时间不会低于5年。国内彩电的平均使用时间高达7-8年,液晶电视按照每天6-10小时的观看时间,寿命长达20-30年。这与手机产品平均6-24个月的使用时间截然不同。更长的使用期限,决定了即便仅从“好用”角度看,适度超前消费也是必须的。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技术控”,对于今天的彩电市场而言,都算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因为彩电技术推陈出新从不间断,“技术控们”从来不缺少追求高指标产品的“技术标的”!

技术革新,今年彩电市场“看”什么

彩电市场每年都有新花样、新技术:为什么要用“花样”和“技术”两个词呢?因为,例如金属机身、新造型的底座,挂架等真的不能叫做“技术”,却也可以算一个选购的“条件”。不过,本文作者只想说那些货真价实的新“技术”。

第一,4K、8K:这是今年彩电最主流的高科技。虽然,上半年这种超高分辨率产品销量也就两百来万台,不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量,预计下半年的4K产品及其以上分辨率电视机的销量则要攀上400万左右的规模。

分辨率越高,画面近距离观看的清晰度越大。但是,如果是40英寸的4K,或者60英寸的8K,肉眼也很难体会到较大的差异,所以高分辨率电视机往往还意味着较大的尺寸。对于高分辨率彩电的消费者也比较关注“内容”这个话题:是不是现在就有足够的4K内容可以观看呢,如果现在还没有,需要多久才能有呢?不过,对此笔者的观点是,4K大片到来的速度,肯定比消费者再换新电视的速度快。消费者真的不需要对此太过纠结,何况还有2K转4K的倍线提升技术。

4K电视选购中到有另两个很关键问题消费者经常忽略:1.四色4K和RGB 4K的差异到底有多大?前者便宜,后者价格更高,那么是否二者画质差异很大呢?笔者认为,这需要结合屏幕尺寸来考虑。因为小屏幕上的更高解析力可能超过我们一般观看电视能察觉的范围。实际上,55英寸以下,四色4K和RGB 4K的体验区别不是很大,但是70英寸以上超大尺寸,RGB4K的效果则有明显的优势。2.除了4K屏幕,高分辨率电视还需要其他配置吗?答案是肯定的。包括4K的输入接口,如USB3.0/HDMI2.0,4K信号处理系统,H.265这样的高压缩比硬解码技术等等。所以,4K不仅是屏,而是一个体系,消费者选购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考察哦。

第二,广色域。不同液晶电视的色彩差异可能多大呢?如果从色域范围看,可能相差一倍。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异。所以,广色域技术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此,今年的流行词汇叫做量子点技术,又可以写作QLED(海信称为新一代ULED电视)。

电视性价比推荐排行榜前十名(金秋电视最)(3)

QLED的核心是利用新型的半导体材料,代替此前的荧光粉材料,改善液晶电视背光源中红色和绿色光波的性能指标,从而本质上改善液晶电视机的色彩效果。由于是整个产品体系中重大的材料替换,QLED电视产品的出货量受到了QLED材料供应能力和产品价格体系的双重限制。

作为液晶电视最顶级的色彩提升技术QLED自然价格不菲,但是除此之外,消费者依然可以选择另一些经过技术优化的传统LED液晶电视。这类产品在色彩表现上也会超过一般的液晶电视。对此,消费者可以详细询问导购人员、或者仔细查阅产品参数表。

第三,曲面。卖的不多,但是概念很火。这是曲面电视的基本市场格局。从一般的原理看,曲面电视能够改善位于电视正前方位置上的观看体验效果,但是也会对位于电视机侧面的观众的体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曲面更多的是一个差异化产品,而不能简单看做“技术提升”。甚至,曲面应更多的被归类成“外观技术”。

实际上,每一块液晶面板制造出来的时候都是“平”的。曲面电视是利用了液晶面板的柔韧弹性,通过外部的刚性框架“变形”出来的产品。为了满足这种变形的需求,液晶屏幕必须在“应力”性能上有更高的指标表现。不过,这种液晶屏幕材料应力性能上的苛刻要求,对于最终画质质量并没有帮助。

消费者是否需要选择曲面电视呢?这有两个前提:1.只有电视画面足够大,曲面的效果优势才明显,如80英寸以上;2.曲面电视不太适合家庭成员众多、电视机前观众较多的应用情况。

第四,超薄。超薄概念是液晶电视诞生以来最“常青”的选购标准。只不过10年前,厚度是10厘米的电视就叫超薄,而现在的标准是9毫米以下。甚至,索尼高端液晶、创维OLED能创造出5毫米上下的极致厚度。

索尼等液晶超薄电视的设计,主要依赖于今年康宁首次投入量产的玻璃导光板技术。这种技术能降低电视机3-5毫米的最终厚度。另一些液晶电视的超薄设计则没有采用这种更为高昂的部件,而是沿用了亚克力导光板,并全新设计了贴片式的直下式背光。——事实上,2015年的超薄液晶电视与此前超薄概念产品最大的区别也就在这个“直下式”背光上。以前的超薄液晶多数采用侧边背光,这样画质效果就要做出牺牲;而今年背光和导光板的技术进步,使得直下式背光超薄液晶电视能实现“薄”与“画质效果”的兼得。这是,今年超薄电视格外流行的关键所在。

OLED作为次世代技术,能够做到超薄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不需要背光源和导光板。这样就使得OLED电视天生是超薄产品,同时也是高色域产品、高对比度产品。

第五,OLED到底要不要呢?OLED电视的性能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色彩、对比度、反应速度、超薄、健康护眼等画质外观上的优势不容质疑;但是产品初出茅庐带来的高昂价格、不保值性、较短的产品寿命等也困扰很多消费者。对此,笔者的观点是“OLED电视是用来尝鲜”的,如果消费者没有这种尝鲜的心态,那还是老老实实选择液晶比较好。

第六,高配置。高配置这是互联网电视、经济性品牌很爱“炫”的一点,同时也是传统彩电品牌的高端产品必谈的一点。所谓高配置,实际上是指更好的CPU,比如现在流行的64位、多核心、高主频;更大的内存,例如4GB的内部运行内存;更高版本的OS,例如安卓5.0等。

这部分的高配置体现的是电视机计算性能的高低,决定了电视机在运行互联网应用和软件、运行多种任务时的流畅性。强调电视机的高配置,是与强调色彩画质相辅相成的彩电产品选购的另一个维度标准。对于消费者,虽然可以选择外置的智能盒子改善整个影音系统的计算能力,但是就新买的电视机而言,这些方面的配置还是应当本着“越高越好”的态度选择。

总之,2015年彩电市场新概念、新技术还是比较丰富的。当然,如果消费者要在以上几个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那么这类产品自然是“极其昂贵”的。更合理的选购原则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实现以上六个方面的几个。

“新技术”电视哪里去选?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因为消费者要选择的这些产品都是“具有光环”的产品,都是“各品牌的明星”产品。所以,无论是线上市场、下线店面,都少不了这些产品活跃的身影。当然,如小米这样只在线上销售的品牌,就没有线下渠道选择了。

电视性价比推荐排行榜前十名(金秋电视最)(4)

此外,技术控们还有另一个获取高新技术彩电产品信息的有效通路:那就是厂商的各种宣传稿件、广告、枪手软文。但凡商家不遗余力的推崇的那些产品,背后都有一些“高新技术”作为“硬货”来支撑。所以,多看软文和广告,也是技术控们的必修课。

当然,厂商的宣传必须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消费者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自己学习、自己多去了解基础知识、自己有个人的见解和分析:这是技术控的真正境界,也是技术控选择到“不会后悔”的产品的前提条件。

“技术控”彩电,都有那些可以选择

具有技术先进性光环的彩电产品都有哪些呢?这里笔者不可能一一而足,只是推荐一点笔者自己觉得值得购买的产品。

中小尺寸产品,适合小客厅或者大卧室的“技术控”电视:43英寸,2799元海信(Hisense)LED43EC520UA 14核 4K高配智能电视;2799元TCL D43A561U 真4K十核 海量爱奇艺电视;2899元创维(Skyworth)43M6 43英寸4K极清64位芯片智能电视;最便宜2399元乐华(ROWA) 43U3000 43英寸4K超高清智能电视机等等。

这里重点介绍TCL D43A561U4K超高清电视,该产品物理分辨率达到3840x2160是历史型号42A561U的升级版本。42A561U上市累计销售8万台。此次升级尺寸由之前的42升级到43英寸、核心数从6核升至10核,使得处理速度更快、UI系统菜单从UI5.6更换成T-UI,使得菜单操作更简单方便。

主流客厅产品“技术控”电视:50英寸级别,3999元TCL L49E5700A-UD 49英寸3D 4K超清;3399元创维64位4K性价比之王50M5 ;55英寸级别,次世代技术OLED,也是目前价格最平民的OLED电视,创维14999元的55英寸55S9300电视;海信ULED广色域神作16999元55英寸LED55XT910X3DUC;最划算曲面电视之一55英寸5999元TCL高色域曲面电视H8800;高配高口碑4K主力4499元55英寸小米电视2。

这里重点介绍,55寸版小米电视2。该产品配备了三星RGB真4K液晶屏(分辨率3840x2160)和瑞仪背光模组,首次搭载顶级的MStar 6A928 1.4GHz处理器(4K视频解码能力高达每秒60帧,支持H.265 10bit硬解码),搭配Mali-760 MP4 GPU,内置2GB DDR3内存 8GB机身存储。

土豪也玩技术控,不管价格只管面子的产品:投影巨头奥图码OEV953UT和海信VIDAA MAX两款“宇宙最大”100英寸激光电视套餐,价位4-6万元;索尼X9000C系列三款“宇宙最薄”产品,主打产品是3万元的65英寸KD-65X9000C;创维“宇宙最高色彩和对比度”25999元65英寸的65s9300 oled次世代电视;以及夏普“宇宙新标准8K”电视机80英寸LCD-80XU35A液晶电视机。这些土豪产品的共同点都是至少有一个“最”字,且其他方面的综合配置也都非同凡响。

总之,科技创新产品是厂商的主打,总有数不尽的优秀产品层出不穷。金九银十适逢厂商大促和新品上市季节,具体的价位变化和新品问世还需要即时关注。

彩电选购“技术控”的陷阱和误区

对于科技产品,具有自己的技术认知和追求,这是好的事情。但是凡事不可过度执着,否则就会成为病态。

首先,“技术控”必须是在经济可承受能力之下的追求。那些卖肾买苹果手机的,不是真正的技术控,而是虚荣心大王。追求卓越的产品、一定的超前消费,不能影响基本的正常生活消费、日常支出,不能超支、透支未来,更不能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尤其是电视机产品,消费者一点要记住我们为什么要买电视机:因为我们在乎每天家人在一起共同娱乐的那个时刻。

第二,“技术控”不能是技术“魔怔”,而要做到理想可控,不能失控。因为任何产品的技术都是不断进步的。今天的先进一定是明天的落后。如果你不能承受明天的落后,那么就不要购买任何产品。随随便便就跟换新电视机或者其他产品,哪怕你是再大的富翁,都是一种不理智、甚至可耻的浪费行为。我们追求高指标、新技术,并非说我们不接受那些还足以堪用,却并不领先的产品。即便这些产品在明天、或者后天不再先进,他们依然是那些科技人员智慧的结晶,依然值得去热爱。

总之,“技术控”应该是一种适可而止的“追求”。希望大家在选购理想的彩电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这种有理有力有结的“技术控”的心灵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