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周仲谋

由徐峥担任导演和主演的《囧妈》,是继《人在囧途》《人再囧途之泰囧》《港囧》之后的第四部“囧”系列影片。今年春节期间,该片在互联网平台上免费播放,为相关视频平台带来了颇高的人气和流量。《囧妈》延续了“囧”系列影片的旅途叙事模式,让人物在旅行途中发生矛盾冲突,产生喜剧效果,又让人物在冲突中相互理解,最终冰释前嫌,回归亲情。影片触及了母子关系、夫妻关系、老年人的孤独等社会问题,思想主题有一定现实意义,但艺术表现却存在较严重的缺失,与真正的优秀电影尚有差距。

囧妈的主题意义与艺术缺失(囧妈的主题意义与艺术缺失)(1)

平心而论,《囧妈》的选题立意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影片中的徐伊万人到中年,一心忙于事业,对母亲卢小花疏于照顾和陪伴,与妻子张璐也渐行渐远。为挽回夫妻之间的感情,徐伊万打算追踪妻子去美国,却因护照被母亲拿走,阴差阳错地登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在六天六夜的乘车途中,徐伊万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囧事,与母亲的矛盾也从引人发笑的斗智斗勇,升级为彻底爆发的激烈争吵。最后,徐伊万理解了母亲,帮助母亲参加莫斯科红星大剧院的演出,圆了母亲的梦想,并选择对妻子放手,放弃了与妻子的专利权之争。

影片通过上述故事,表现了主人公紧张的母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尤其是母子关系,乃影片表现的重点。作品既反思了当下一些人忙于工作赚钱而忽视家庭亲情的社会现象,也反思了以关爱之名对子女过于干涉的控制式母爱,呼吁人们放下物质利益,找回温馨的亲情,陪伴年迈的父母。这无疑是有一定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不过,《囧妈》的艺术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之处,是前后情感转变的过于突兀,不够自然。影片前半部分,对徐伊万与母亲之间的矛盾,进行了较为细致、生活化的表现。同时,揭示了徐伊万对母亲不满的缘由:一是母亲事必干涉的过度控制,诸如洗脚、喂食,乃至什么时候生小孩等,都要过问;二是父亲之死,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徐伊万对母亲说,你幻想了一个儿子,一直想把他改造成你想象的样子,对丈夫也一样。在徐伊万看来,正是母亲的过度干涉、控制和改造,使父亲活得极不开心,以至于借酒浇愁,很早去世。那么,与此相应,影片后半部分若想真正实现母子两人的和解,使情感转变自然流畅,就应通过一些生活化的细节、事件加以细腻表现,既要让徐伊万在理解母亲的同时,打开他关于父亲之死的心结,也要让母亲对自己的过度控制有所省思。

但是,影片并没有这样处理,而是让母亲在激烈争吵之后下了车,从而失掉了以细腻相处过程来表现两人情感变化的机会。当徐伊万找到母亲,两人在雪地中有一场对话。这场对话本应是两人敞开心扉、化解矛盾的最佳时机,但影片再次回避了母子矛盾的核心问题,只是让母亲追忆了年轻时的俄国经历以及与父亲相爱的缘由。编导在此处进行了偷梁换柱般的主题置换,把反思母子亲情关系的主题,置换成青春怀旧的主题。这一置换,显然是为了给影片结尾母亲演唱《红莓花儿开》的高潮做铺垫,并试图唤起老年观众的相关青春记忆:激情燃烧的青春、露天电影、爱情与理想、俄国经典歌曲……然而,徐伊万的心结并没有打开。母亲对自己的行为也没有任何省思,母子之间的和解显得非常牵强。

或许是为了掩饰情感转变的生硬,影片紧接着以“熊出没”的惊险危机来强化母子连心的感情。母熊为保护小熊,对徐伊万和母亲发起攻击,与母子俩生死关头的不离不弃相互映衬。这一情节,固然烘托出母子亲情的伟大,却也把影片推入了叙事陷阱。从影片设定的现实情境来看,徐伊万和母亲根本对付不了力大无穷的黑熊,徐伊万不能丢下行动不便的母亲独自逃生,注定了两人难以逃脱“熊吻”厄运。如何摆脱危机?影片临时增加了一个救助者,用麻醉枪打昏黑熊,救了两人。但是,这个人物在前面情节中没有任何交代或伏笔,就像从天而降的救星一般。这一情节,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批评的“机械降神”,即故事里现实情境中的危机或矛盾无法化解,只能靠从天而降的神灵或救星来解决问题,这是非常拙劣的叙事手法。

更不可思议的是,“机械降神”的叙事手法,在影片中居然被二度运用。当徐伊万与母亲在冰面上艰难前行时,再次出现了从天而降的救星——热气球,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顺利抵达了目的地。两次“机械降神”,不仅严重脱离了故事原来设定的现实情境,而且使影片前后有割裂之感:前半部分是社会的、现实的,后半部分则带有魔幻色彩。

此外,影片中徐伊万与母亲赴俄罗斯的情节主线,与表弟郭贴跟踪张璐去美国的副线也未能很好地彼此交融,相互配合。徐伊万对妻子的前后态度转变,同样缺乏细腻的表现过程,有生硬牵强之嫌。

应该说,《囧妈》的故事和主题是颇有现实意义的,若能深入开掘、细致表现,很有可能成为一部喜中带悲、笑中含泪、引人深思的优秀之作。然而,由于创作者过于依赖噱头笑料、东拼西凑的商业片桥段,忽视了艺术表达的合理性,导致影片在叙事上四处漏风,情感上刻意煽情,与真正的杰作失之交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周仲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