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帽子”不是什么褒义词,不过这个侮辱性词汇的由来却有不少门道和讲究。今天,笔者便为大家讲讲“绿帽子”的起源。

首先,我们来讲讲“绿”这个颜色在古代的含义。先秦时期有“五行五色”的说法,不过世界上的颜色远非五种,于是时人便将“五色”之外的颜色称为“间色”。

古人认为,“绿”是夹在“青”与“黄”这两位“正色”之间的“间色”。由此可见,至少从先秦时期开始,“绿”这种颜色的地位就低了“五色”一筹。

橄榄绿身份变化(什么时候变成了)(1)

那么,为什么后来“青”这种颜色的地位变得比绿色更低呢?

有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唐朝时期正统为“土德”,所谓“木克土”,所以象征着木德的青色受到了时人的贬低。正因如此,与青相近的绿色地位便更加低下了,逐渐成为了“间色”之末。

虽说绿色在颜色中的地位不怎么高,但在元朝以前的古人并不以绿色为耻辱。所以,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宋人称“某人戴绿帽子”一类的台词,纯属现代人胡编乱造。

元朝建国以后,蒙古统治者颁布了这样的规定:为了方便标识(给各阶级划分三六九等),娼妓、倡优必须头戴青巾,以此作为贱民的标志。

橄榄绿身份变化(什么时候变成了)(2)

说到这,可能大家会比较疑惑,不是说“青”是“正色”吗?为什么这种颜色会被用做娼妓的标识呢?

要知道,元朝时期的中原文明已经到了濒临崩坏的程度,而这些典章又是元朝统治者有样学样照搬而来的,蒙古统治者连中原礼教都学不全,怎会注重这些颜色方面的细节呢?

估计是因为颁布这条典章的统治者比较讨厌青色,所以才以这种颜色标识贱民。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明朝时期,这一规则得到了保留,不过用于标识娼妓的颜色从青色换成了绿色。

橄榄绿身份变化(什么时候变成了)(3)

为何会发生这样的颜色转变呢?

其实是比较好理解的,明朝统治阶层是正经八百的汉人,从史料中我们就能看到明朝的礼教是要优于元朝的。

所以,标识娼妓的正色青色自然被间色绿色所替换。只不过,自元朝以青色标识贱民以来,人们已经逐渐习惯用青巾来辨别娼妓了,明朝虽然换青为绿,但老百姓却没察觉出什么区别。久而久之,连青、绿之间也逐渐被混淆,不论是青巾还是绿巾全都统称为绿巾。

之后,随着明朝法律的健全,绿巾所象征的意义也更加明确了。不但娼优和娼妓要佩戴绿巾,就算是他们的家属也要佩戴绿巾。虽然这种规定有些不近人情,但却也很好理解。娼优和娼妓的家属,在统治者眼里自然不算什么“上等人”,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大多卑贱,所以让他们佩戴绿巾亦无可厚非。

娼优倒无需多说,古人对戏曲艺术家的误解直到近代才消弭,娼妓的家属佩戴绿巾就有些耐人寻味了。例如娼妓的丈夫,他的老婆自然要每日陪酒卖笑做皮肉生意,说是人尽可夫也不为过。在一些古装影视剧我们经常能听到剧中人称妓院的伙计为“龟公”,“龟公”大多是娼妓的丈夫,他们必须佩戴着绿巾。因为戴着绿巾活像乌龟脑袋,所以被人戏称为“龟公”,十分形象。

或许在明朝的某一日,两个小老百姓开玩笑时说道:“你老婆给你戴了绿头巾。”从这以后,这句玩笑话就成了老婆出轨的代名词。同理,“活王八”、“龟公”等侮辱性名词也有同样的意味。至此,“绿帽子”的起源我们也聊了个大概。

橄榄绿身份变化(什么时候变成了)(4)

那么,“绿巾”是如何演变做“绿帽子”的呢?

这就得从满清入关说起了。

清朝统治者是满族人,所以他自然会要求老百姓遵照满族的着装习惯。满人习惯佩戴瓜皮帽子,而不是头巾,所以当时的老百姓纷纷改头巾为帽子(估计是因为满族的辫子发型不适合头巾)。

虽说头巾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当年的玩笑话却传续了下来。只不过,后来的人们不再佩戴头巾,所以“绿巾”也就变成了“绿帽子”。当然,该词蕴含着十足的恶意,在讲究精神文明的当下还是少将这个词挂在嘴边为妙。

正所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哪怕是一句俚语,我们都能从中剖析出古代正色与间色之分,以及一些关于三教九流的规矩,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参考资料:

【《闻见录》、《七修类稿》、《笑话反映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