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足银主人杯(踩一踩那红极一时的55)(1)

从55℃杯问世起,它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除了微信朋友圈满屏的广告外,也有不少网友开始对这个神奇的杯子产生了质疑。而作为曾经当作新鲜产品介绍过的设计,55℃在被果壳网的科普帖拉下神坛的今天,CHIP当然也要一起“八”一下这曾经红极一时的55℃杯。

早在去年11月55℃杯就在我们推送的消息中露面(记不得的话可以去查看历史消息)。当然CHIP介绍的不会是那些后来出现的山寨,而是师出名门的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公司极具“工业设计”的产品。55℃杯问世之初就火爆互联网,随后在“Made in China”优良的“学习”基因下,不少品牌也效仿制作了自己的“55℃杯”。当然,朋友圈里那一幕幕的温情包装相信你也没有忘记,带着文艺又小清新的气质,各种55℃杯用一句“有温度”打动了太多人心里那柔软的地方。55℃杯顺利地勾起了消费者对于儿时放学回家父母为自己准备的那一杯温度合适的水的回忆,直接变身非常适合送爱人和朋友的礼品首选。

面对“礼品”的定位,价格仿佛变得不再敏感。然而精明的消费者当然少不了货比三家的选择,于是298元的55℃杯拿来和膳魔师(THERMOS)、虎牌(TIGER)、象印(ZO JIRUSHI)等保温杯品牌比对后,“天价”的评价自然落在了55℃杯上。好在55℃杯并非主打“保温”,而是为你提供“爱的温度”,这样的神奇成都还是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趋之若鹜。所以55℃杯也确实在一段时间内火爆异常,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总是有那些和CHIP一样“惟恐天下不乱”的人会喜欢进行“打脸”的游戏。

很快网上就爆出“三水合醋酸钠假说”,早在55℃杯之前就有类似的产品出现,使用三水合醋酸钠(C2H3NaO2·3(H2O))作为导热介质,因为三水合醋酸钠的熔点为58℃,借助固体液化吸热,液体固化防热的状态吸放热过程可以让温度保持在熔点附近。按照网友猜测的三水合醋酸钠假说,55℃杯工艺简单,原材料便宜,298的价格当然是暴利。

50足银主人杯(踩一踩那红极一时的55)(2)

在55℃杯官方极力“辟谣”的情况下,求真的态度再次被激发,网友购买到来自洛可可的55℃杯之后进行了拆解,成功提取出隔层中的“神秘液体”,进行简单实验后虽然没有确认神秘液体的具体配方,然而完全可以确认来自洛可可的宣传信息中所谓“采用纳米材料”的说法更多是一种夸大宣传。而按照CHIP还没有还给音乐老师的那些物理热学知识来判断,也可以猜测即便55℃杯的夹层中的液体是水也可以实现同样“神奇”的转换。

50足银主人杯(踩一踩那红极一时的55)(3)

开个课堂讲物理有点多余,几个数据就够进行说明了,55℃杯容量280ml,夹层中收集出来的神秘液体有270ml,假设我们将280ml 100℃的开水与280ml 20℃的常温水混合,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的560ml水应该在60℃左右,加上混合过程中像空气中散热,最终得到的液体温度在55℃左右当然是“很合理很合逻辑”的。显然同样的“神奇”转化也会发生在55℃杯上,只是两种温度的水之间隔着一层“杯壁”而已——说到这里,夹层中的液体具体成分早已经不重要了。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去讨论讨论洛可可究竟为什么决定去炒作一个毫无技术含量的55℃杯呢?

洛可可是什么?初见这个名字的时候,相信大家都会和CHIP一样认为这是一个有些文艺气息的艺术家的笔名,要不是为了“八”一下55℃杯,恐怕都不会想起去百度一下。百度“洛可可”,页面显示:“洛可可(Rococo)艺术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

50足银主人杯(踩一踩那红极一时的55)(4)

好吧,过分理工脑袋瓜的CHIP和文艺史没有什么交集,不过用rococo当作域名的网址里面的确找不到55℃杯的任何信息,55℃杯东家的这个洛可可网址是lkkdesign。这真有些让人失望,LKK怎么猜测都更适合对应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缩写。

——你说这是迎合中国用户记忆方便?主页上大大的“LKK洛可可”logo肯定也是把LKK当作核心。

50足银主人杯(踩一踩那红极一时的55)(5)

那么问题来了:“LKK洛可可”是什么?好像是拼音的首字母?LKK洛可可和Rococo洛可可的重名,是不是有“抱大腿”之嫌?CHIP不敢妄加评论,相信各位网友读到这里一定会有自己的解释。

其实这个55℃杯的官网也挺难找到的,除了LKK洛可可给出的55du.cc链接,在百度搜索“55度杯”后出现了如下显示,三个域名迥异的网址都用“官方”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当然百度推荐这种没有节操“给钱就让上”的规则大家都懂,CHIP就不加以指责了。

50足银主人杯(踩一踩那红极一时的55)(6)

反观55℃杯的成名经过,虚假、夸大宣传,互联网营销以及病毒式传播,低成本的吸引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以牟取暴利。好像和电信诈骗有点像?明白的绝对不会被骗,被骗的也明白不了。如此一来,55℃杯的商业模式也就不言而喻了。虽然它们的官方在被频频爆料后仍一味的表示做实验的产品是假冒的,但是又迟迟拿不出自己是按照专利描述中所说的“纳米材料”制作而成,顺便可以质疑一下专利申请部门的审核机制或者是这份专利的真伪了。

不管你信没信,55℃杯仍然在那里,CHIP更希望能借此提醒广大读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具备一些科学常识并别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谨慎的态度才是远离谣言和虚假宣传的最佳方式。

-------------------------------------------------

【CHIP新电脑】

CHIPMAG

严谨和新锐并重,用科学的观点记录技术创新与产品演进。每天与你一起分享最热门的行业新闻,最酷炫的新品速递,最热辣的产品点评和最好玩的应用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