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旭旭 见习记者 王佳潼

三年之前,张宁度过了自己的40岁生日。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她说自己不会选择从工作多年的医疗器械行业离开,转行成为一名陪诊师。作为一名单亲妈妈,工作时间自由、职业准入门槛低是支撑她在“不惑之年”转行的必要因素。

“未来我希望能靠着自己的打拼,有一个自己的房子,给女儿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陪诊行业前路坦荡,这也让张宁相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她能跑进更加光明的未来。

55岁适合做陪诊师(一位单亲妈妈转行做)(1)

陪诊师张宁

因父亲生病

接触陪诊行业

工作性质的缘故,张宁在此前前往外地出差时,就对陪诊行业有所耳闻。“这个行业在大城市已经发展起来,只不过潍坊这边还比较少。”但是她初次接触陪诊,是在2019年的上半年。彼时,父亲因为心脏和脑部患病入院,需要24小时陪护。

短时间的陪护张宁和姐姐还能轮流分担,但是时间一长,压力随之而来。“父亲需要全天陪护,女儿又在小升初关头,我两头顾不过来。”张宁与姐姐一商量,决定为父亲寻一个全天陪诊师,负责父亲的问诊拿药。“白天陪诊师在医院陪我父亲,晚上就我跟姐姐轮着来。”

经朋友介绍,张宁为父亲觅得了一位全天陪诊师,从上午八点到晚上十点,该陪诊师就负责父亲医疗项目上的相关事宜,日结160元。“找陪诊也是无奈之举,我们一个月只休四天,多休一天就要扣500元,再多休就要扣600元。”陪诊师的出现为张宁节省了大量时间,也让她能够回归到工作中去,让她安心赚父亲的医疗费和家庭的生活费。

天不遂人愿,经过积极治疗,父亲还是没有挺过2019年的寒冬。但是在陪伴父亲的过程中,张宁对于一些临床的医疗知识有了基本了解。

55岁适合做陪诊师(一位单亲妈妈转行做)(2)

张宁的微信头像

为陪伴女儿

转行做陪诊师

2021年的6月份,张宁下定决心辞职了,辞职的原因是想给女儿更多陪伴。“我一周需要去外地出差三四天,在潍坊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加班到很晚,对女儿的陪伴很少,觉得对女儿有亏欠。”在讲述父母亲和丈夫离世时都还能镇定自若的张宁说到这里,忍不住留下泪来。“我对女儿有亏欠”,一连说了好几次。

“有一天晚上10点”,张宁说起来,“我需要外出加班,又不放心女儿自己在家,就把睡着了的孩子叫起来,送到爷爷奶奶家去了。”陪伴少了,孩子在学校也表现得有些叛逆,张宁慢慢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决心要换个工作,以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女儿。

陪诊师这个行业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张宁的考虑范围。对年龄、学历的要求不是十分严格,并且还有一定的自由时间,然而转行以后张宁发现,陪诊师的工作却并不像张宁想象得那般顺利和简单。“几天才有一单,一天下来能赚160块左右,第一个月工资才3000多块。”收入的断崖式下降给她敲响了警钟,她开始发抖音,朋友圈宣传,找朋友介绍,以扩大宣传面。“一开始还觉得不好意思,后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张宁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业务能力逐渐提高,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坚强。

有时候是长时间的陪护,有时候是短时间的陪诊。无论时间长短,张宁都十分珍惜。客户也是五花八门,有怀孕待产来医院做检查的宝妈,也有做肠胃镜手术的30岁女士,更多的还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

每天接触的人群不同,张宁也在与越来越多的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寻找相处之道。有时候自己的关心会给自己带来一份工作以外的友谊,有时候则是一句多管闲事的埋怨。“记得之前曾经陪伴过一个烫伤的阿姨就诊,我根据医生建议叮嘱她要控制好饮食,结果被回了一句‘你不要管得这么多’。”说到这里,张宁无奈地笑道:“老人的脾气跟小孩是一样的。”

张宁的回头客比较多,陪诊结束以后,她会与客户交换联系方式,之前做肠胃镜手术的女士,她时不时还是要发短信问问她的近况。“感觉她一个人也挺不容易的,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也没有告诉父母 。”

55岁适合做陪诊师(一位单亲妈妈转行做)(3)

张宁的抖音页面

希望未来能开一家陪诊公司

43岁的张宁,脸上有了岁月留下的痕迹,但是条纹衬衫搭配紧身牛仔裤,脚上一双板鞋的搭配,显示出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未来希望能开一个陪诊公司,让我跟女儿的生活越来越好。”

成为陪诊师以后,张宁的生活有了不小的变化。首先是工作节奏的改变,现在的周六日的时间又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中,可以自由掌控。“周六日的重心就是陪伴女儿,她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说着,张宁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她说让她欣慰的是,女儿也越来越懂事了。“前两天我女儿给我转发了一个视频,视频内容就是‘妈妈我爱你’的意思。”

陪伴女儿是张宁换工作的初衷,现在她终于如愿以偿。

经过一年多的积累,现在张宁的订单量多了起来,基本上没有空档,每个月的收入能够与之前的工作持平。近日,有一个专门做陪诊的平台还打算与她签约,通过为她提供客单量的方式来实现合作。“未来的话,想在这个行业慢慢发展,如果有可能,希望能够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主要从事大健康这一块的服务工作。”

对于行业前景,张宁比较看好,她认为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陪诊服务,这是发展的大趋势。“我希望能靠着自己的打拼,有一个自己的房子,给女儿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陪诊行业前路坦荡,这也让张宁相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她能跑进更加光明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