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战上海今昔对比 英雄儿女幕后花絮(1)

1964年,电影《英雄儿女》上映,很快引起轰动。《英雄儿女》根据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改编。讲述了在朝鲜战争中,兄妹俩英勇战斗,哥哥牺牲,后来妹妹与父亲相认,一家团圆的故事。1961年小说发表后,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就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把小说拍成电影。著名导演武兆堤与编剧毛烽接受了改编任务。由于小说里对王成的描述很简练,因此毛烽与武兆堤到上海去拜访巴金,把构思对巴金解说,巴金对毛烽的改编表示满意,《英雄儿女》正式开拍。

英雄儿女战上海今昔对比 英雄儿女幕后花絮(2)

刘世龙扮演王成,因个子太小差点被换

扮演王成的演员名叫刘世龙。是一位军人。9岁就跟随部队走南闯北,先后当过通讯员、勤务兵、文工团员等职务。当武兆堤决定刘世龙扮演王成时,长影厂的领导并不满意,理由是刘世龙个子太矮,身材也不魁梧,而王成的人物形象应该高大一些,这样能够压得住场子。而刘世龙顶多只能演一个普通的士兵。但武兆堤坚持认为:"我要的王成这个人物,在《英雄儿女》里就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力排众议,让刘世龙扮演王成。

英雄儿女战上海今昔对比 英雄儿女幕后花絮(3)

拍摄的过程并不简单。王成坚守阵地并英勇牺牲的那场戏,"阵地"上除了烟火外,还布置了108个炸药点。当导演喊开拍时,刘世龙就往"阵地"上跑,火焰一下朝他扑了过来,直把他的皮肤烤的发烫,浓烟呛得眼泪直流。刘世龙第一个反应就是喊停。但转念一想,电影的胶片很贵,尤其是拍摄《英雄儿女》的胶片,乃是夏衍指示专门从英国进口的,这一下可损失大了。当时刘世龙心想自己应该向英雄学习,反正也烧不死自己,顶多是受点伤,不算什么!在拍摄过程中,刘世龙完全融入"我是王成,王成是我"的境界。第一遍朝火里跑下来,刘世龙的眉毛和鬓发都烧着了,胳膊也烧伤了。但刘世龙坚持了下来,这场戏他一共拍了4遍才合格!

英雄儿女战上海今昔对比 英雄儿女幕后花絮(4)

谢晋挨屋寻找"王芳"

《英雄儿女》里天真活泼的女战士王芳令人印象深刻。她的扮演者刘尚娴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因为塑造王芳这一角色,刘尚娴"一夜成名"。但她出演这一角色也具有偶然性。

英雄儿女战上海今昔对比 英雄儿女幕后花絮(5)

《英雄儿女》拍摄时曾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演员。尤其是武兆堤和毛烽,不仅走访了北京的文艺团体,同时还去了总政、空政、海政以及铁道兵、工程兵等多处,但"王芳"这个角色始终没有合适人选。有一次,谢晋传来消息,"王芳"找到了!导演武兆堤和谢晋、毛烽赶紧到到北京电影学院去。但谢晋与那位女孩也是擦身而过,并没有问她的名字。因此他们只得一个屋子一个屋子寻找,当他们走进一间女生宿舍时,看到一个姑娘正在床上放东西,谢晋认出这就是与他打了一个照面的姑娘。武兆堤和毛烽不由眼前一亮,这就是"王芳"的合适人选!

英雄儿女战上海今昔对比 英雄儿女幕后花絮(6)

那时候刘尚娴刚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当时正在实习拍摄《北京人》。三人向她说明来意后,刘尚娴认为这个一个机会,欣然接受邀请。扮演"王芳"成功后,刘尚娴顺利成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

英雄儿女战上海今昔对比 英雄儿女幕后花絮(7)

《英雄赞歌》创作幕后

电影里的王芳是一位文艺工作者。当王成牺牲后,王芳决定用歌曲的方式来寄托对哥哥的思念之情。电影里,部队首长也介入了歌曲的创作,因此经过一番曲折后,王芳终于创作出了《英雄赞歌》。

这是电影里的情节。

真实的《英雄赞歌》创作幕后却并非如此。

英雄儿女战上海今昔对比 英雄儿女幕后花絮(8)

最初导演武兆堤把创作任务交给编剧毛烽。但毛烽对歌词创作并不熟悉。因此武兆堤与毛烽,电影作曲刘炽等人,拜访了吉林大学中文系的诗人公木。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者。但公木并没有痛快地答应。后来武兆堤等人反复劝阻,公木终于答应下来,并以最快的速度写了四段歌词。拿到歌词后的刘炽却并没有开始谱曲。而是拉着一伙人去打扑克了,打着打着,刘炽忽然把扑克牌一扔,回家去了。他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谢绝一切打扰。《英雄赞歌》很快就诞生了。并成为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时至今天,《英雄赞歌》已经成为红色经典。

英雄儿女战上海今昔对比 英雄儿女幕后花絮(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