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人体的体长几何知识

达芬奇有独到的见解:达芬奇认为,相对完美的体长身高,应该满足~双脚合并、双手笔直展开、竖直站立,人体刚好被正方形□框住;而双手双脚打开,呈现“火”字型,人体刚好被一个圆框住。身体长应该是头长的8倍,也就是我们说的八头身。这样的身高体长是完美的!

4分钟带你了解物理学史(经典物理学的几个小知识)(1)

2.望远镜

常见的望远镜是伽利略型和开普勒型的望远镜。伽利略型望远镜是物镜凸透镜 目镜凹透镜;开普勒型望远镜则2片都是凸透镜。具体原理图如图1

4分钟带你了解物理学史(经典物理学的几个小知识)(2)

伽利略型望远镜,物镜是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发散透镜的望远镜。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f1/f2)。所以,想要调伽利略型望远镜的放大率,就可以用不同焦距的透镜,来改变这个比值(f1/f2),也就达到了改变它的放大率。

第一个发明望远镜的是伽利略。除了常见的可见光望远镜外,还有射电望远镜,红外、紫外、X射线、伽马射线望远镜等等。

3.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

有文献表明,伽利略做过很多实验,比如惯性参考系的实验,小球从斜面滚下,如果忽略阻力,小球会滚上与之相同高度的位置。这个还为后续牛顿第一定律的诞生打下基础。伽利略还用实验证明了“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并没有区别,也就是我们说的,在惯性参考系下。

但是,并没有任何文献表明,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面做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

4分钟带你了解物理学史(经典物理学的几个小知识)(3)

不过这并不影响伽利略在经典力学里面的贡献,对于加速度的研究贡献,伽利略是不可磨灭的存在。

4.音爆

物体运行速度接近音速时,会有一股强大的阻力,使物体产生强烈的振荡,速度衰减。这一现象被俗称为音障。突破音障时,由于物体本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逐渐在物体的迎风面积累而终形成激波面,在激波面上声学能量高度集中。这些能量传到人们耳朵里时,会让人感受到短暂而极其强烈的爆炸声,称为音爆。

4分钟带你了解物理学史(经典物理学的几个小知识)(4)

一般情况的运动都是速度比较慢的,是不会产生“音爆”的。而速度接近,甚至超过音速时,才会产生。

5.多普勒效应

当一辆救护车迎面驶来的时候,听到声音比原来高;而车离去的时候声音的音高比原来低。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现象和医院使用的彩超同属于一个原理,那就是“多普勒效应”。

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4分钟带你了解物理学史(经典物理学的几个小知识)(5)

所有的波动现象都存在多普勒效应,包括光。

6.大气层

大气层又称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离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气体,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这些混合气体被称为空气。

4分钟带你了解物理学史(经典物理学的几个小知识)(6)

大气层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等。

这是我今天为你准备的小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转发、关注走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