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往往有两种,一个是不愿意被别人麻烦,另一种是真的不好意思去麻烦别人。

在心理学的解释中,这两种都是欠缺与他人沟通、外显内向而被动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常常表现出考拉型人格的畏缩性。

这类人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而办事拖拉、畏首畏尾,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意思麻烦别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人格。

考拉型人格

考拉型人格顾名思义,是行为作风较像考拉的人,他们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既不会炫耀自己的成就,又温和稳重,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即使涉及到勾心斗角也不会让人往他们身上联想。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这类人看似慵懒不争抢,但是只要他们明确自身的目标,有的真实的欲求,他们往往做的比别人都好,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和毅力。

心理学当一个人受到伤害(不愿意麻烦别人)(1)

当这类人与别人产生矛盾时,他们通常会规避风险,主动脱离剑拔弩张的状况。

因为自身的敏感性,他们往往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在群体表态中意见摇摆不定,会轻易地被别人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决定和意见。

自我价值迷失

心理学家认为,自我价值关乎与满足感和幸福度,是一个人能否拥有积极健康心态的根源。

倘若自我价值的认同出现偏差,他们将失去自我价值的肯定,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很容易向颓废消极的情绪转变。

这类人内心极度敏感,更在意身边人的音容笑貌,把对方的嬉笑当成嘲讽,把对方的苦闷当成自己的过失。

心理学当一个人受到伤害(不愿意麻烦别人)(2)

他们在情感交互中的特色是永远向悲观靠拢,从而导致自己的焦虑、彷徨,最后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造成恶性循环。

从平时行为上看,他们表现出很友善的样子,甚至是老好人的形象,乐于帮助他人、随和谦虚,能够和周围所有人都处的不错,呈现一幅很难拒绝别人的样子,但正是因为这一点,反而昭示了他们内心的自卑。

当自我价值的缺失达到临界值,他们的生活便不像表面那样美好了。

无法领略生活中的乐趣,他们不愿意麻烦别人的背后往往是怕建立更深的关系或者被拒绝。

心理学当一个人受到伤害(不愿意麻烦别人)(3)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尚且可以看出最沉默寡言的人一般是最内向的人,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他们本身不适应沟通,更畏惧带有恳求目的的沟通。

他们内心自卑,重视他人的评价,往往他们问问题都是带着结果去询问的,一旦对方的答案有所偏差,都会激起其内心的惶恐和不安。

这种人格的危险性在哪里?

这类人就是俗语中“喂不熟的白眼狼”,因为他们怕被伤,所以时刻保持警惕。

即使经历过风风雨雨,彼此间建立了联系,也固执认为人心会变。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心里,看到不好的行为苗头就认为是对方有问题,表现出极度的敏感。

心理学当一个人受到伤害(不愿意麻烦别人)(4)

再者,他们很会隐藏自己。

沟通前会预设沟通内容,提前设立自己的形象,打造适合于接下来言行的“人设”。

所以大家往往会认为这类型的人幽默诙谐,知识面广阔,殊不知为了这次交流他们付出了多少。

但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始终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或者得知他们真实的想法,这是建立或者维系一段关系的大忌。

Henderson曾做过有关童年经历对成年性格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发现童年经历的事情可以对大脑中的活性基因有抑制或者激活的作用。

心理学当一个人受到伤害(不愿意麻烦别人)(5)

这些人对言行的管理不受主观意识的限制,所以表达的情感有时并非内心真实想法,而是作为社交的一种表现形式来“输出”,他们需要外界的刺激引发相应的情绪波动从而感受自身的价值。

他们打造了一种全能的假象,然而各种滋味只有他们才懂。

综上,正是因为这种表面上随和,内心挣扎的性格,使他们在心里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压力和焦虑。

长期负面情感的积压会造成情绪的恶性挤压,从而更轻易的集中在一个点爆发,表现出更强的破坏性,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一定伤害。

不少恶性刑事案件的犯人都是因为拥有这样的人格,所以这类人的人格很危险。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