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头条/衢[qú]州

没有不被水流过的土地

没有不被商业塑造的城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写这首诗的白居易,杭州人自然不会不熟悉,因为他当过三年的杭州市市长。那个时候,他“最爱湖东行不足”,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经常走马的白沙堤,命名为白公堤,或者就叫白堤。因为和西湖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白居易一提“江南”,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替他想到西湖,想到杭州,但是江南吸引他的,除了杭州,还有浙西的衢州。

唐贞元四年也就是公元788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729年- 794年)因对社稷有功,被授予衢州别驾(相当于现在衢州市副市长)一职,此时方16岁的白居易也得以随行,与父寓居衢州,一待也是三年。

这让他深陷衢州的山水之间。面对具有丹霞风貌,有着飘渺烟霞的江郎山,他曾生出了“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共烟霞”的感叹,意思也就是,我恨不得自己也能生出一对翅膀来,要天天和你一起翱翔在祖国的蓝天白云中。

江南为什么那么多美誉(白居易江南忆中的衢州)(1)

【图说:江郎美景】

如果说白居易是机缘巧合,但其他的唐朝诗人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们大多是主动找上门来。

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苦吟诗人孟郊(751年-814年),便因为生活潦倒、屡试不第,所以跑到这里来找点心灵的安慰。

今天位于衢州闹市区的峥嵘岭果然给了他一个亲切的拥抱,“古树浮绿气,高门结朱华。”看看这诗就能想象当时的美好。

来这里的还有不少人,刘禹锡也是疑似的一个,在《答衢州徐使君》中,他不仅知道衢州的烂柯山(原名石室山,民间故事说,晋时有一叫王质的樵夫到此砍柴,见二童子下围棋,一局未终,斧柄已烂,回村后才知已过数十年),而且还知道衢州的土特产——白纻也就是苎麻织成的布,以及青箱也就是用毛竹编织的书箱,可见他对衢州很知根知底。

至于衢州的徐使君,则是刘禹锡的患难之交,徐放。尽管在《唐书》中并无传记,名声比刘禹锡相差不止一点半点,但衢州人民对他是心存感激的。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徐放由台州刺史迁任衢州刺史。正是在他手上,修缮了龙游灵山的徐偃王庙,并力邀韩愈撰写了《徐偃王庙碑》。自此,衢州的大地上便留下了韩愈的文字。

江南为什么那么多美誉(白居易江南忆中的衢州)(2)

【图说:《徐偃王庙碑》上截碑文拓片】

这也让衢州的名字,自此和唐朝诸多的大家、大诗人相互粘连。只是,远离中原,也让唐高祖武德4年(公元621年)始设的衢州,名声始终没有那么响亮。但是在当时要想找到它,却也没那么困难。

白居易所吟哦的“江水”,就将杭州和衢州一脉相连。

衢州,在今天浙江的西部,也是金(华)衢(州)盆地西端。有段时间,吾球君喜欢选择从杭州坐普快去成都,过义乌、金华,便进入衢州,然后再一晃,就到了上饶的玉山。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浙江绅商筹备修建的浙赣铁路,便因为其西接江西,就打此经过。除此之外,衢州的南北还分别与福建、安徽接壤,向南望是武夷山,向北望则是黄山。

江南为什么那么多美誉(白居易江南忆中的衢州)(3)

【图说:通过“侵华日军浙赣细菌战受害区示意图”了解衢州地理位置,大色块中的衢县即为今日衢州】

作为浙、闽、赣、皖四省交界之处,衢州自古就有成为边际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的可能。让这个可能变成现实的,是衢州在铁路之外,还有众多的水水。

最有代表性的是衢江。很长时间内,浙江人都不愿意正对新安江是母亲河钱塘江源头的现实,毕竟新安江来自外省,让外省的江代表浙江,从感情上有点接受不了,所以他们又给钱塘江找了个源头,那就是衢江。

衢江从开化马金溪起至双港口后,众流归一,随后经龙游,在兰溪的马公滩纳入金华江,改称兰江,再北至建德梅城的三江口时,适遇自徽州迤逦而来的新安江,两源合一成“钱塘江”(其中有一段名为富春江),自此声势更是浩大,穿杭州而过,直奔东海。

江南为什么那么多美誉(白居易江南忆中的衢州)(4)

【图说:从“衢江航运开发示意图”看衢江到钱塘江大致流域】

不管是以衢江还是新安江为源头正宗,但陆路相近、水系相连,让衢州成了中转要地、交通要道。当年有徽州商人叶维嘉携家眷自歙县乘船来衢州,从摆小盐摊开始,继而兼营粮食生意,再创设店号,最后打下了巨大的家业。其后人叶仕衡一家更是被称为“叶半城”。

更多的诗人也纷纷涌到浙江。有些人像李白,从杭州渡钱塘江,然后一直往东,到台州的天台朝圣,是为“浙东唐诗之路”,但也有人则像孟郊那样溯江而上,过桐庐,然后直扑衢州,是为“钱塘江唐诗之路”。

这种便利的交通,让人直把衢州作杭州。事实上,在宋高宗赵构南逃杭州,并于1129年权都(临时定都)临安府时,衢州便是临安的辅郡。相对于曾一度被金兵所毁的杭州,衢州却未遭兵燹([xiǎn])。这也让衢州在宋朝南渡时,成为一个文化荟萃之地,尤其是孔氏家族的迁入,给衢州打上了一枚至今尤为珍贵的标签——南孔圣地。

孔氏家族是随着宋高宗一路南下的。作为封建帝制的“国之重器”,孔子第47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让弟弟孔端操留守阙里——也就是孔子故里山东曲阜,自己则恭负孔子和亓官夫人楷木圣像,与从父也就是叔父孔传等28户族人,追随着宋高宗东奔西跑,一路历经千辛万苦。真可谓头可断、血可流,信仰不能丢。到了浙江之后,他们也需要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宋高宗后来就将衢州赐给了这些孔氏族人。

也许这些族人一开始并没有把衢州当作自己的家,就像杭州一开始也只是被当成了“行在”,但谁知南宋坐稳了杭州,就再也没有打回去。

衢州就这样从一个过度地,变成了目的地。南迁的孔氏族人只好在这里扎根繁衍,并慢慢爱上它。到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朝廷甚至认为“寓衢者为大宗”,元世祖遂诏衍圣公孔洙入觐,命他载爵归鲁。但孔洙不愿意听命于这些征服者,以先祖庙墓在衢,让爵于曲阜族弟孔治。这个举动甚至还得到了元世祖的称赞,“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后也。”

不过,让爵也意味着南宗成为普通平民,但他们乐得其所,日后也以平民教育为己任,世为儒官、书院山长者,前后相望,历四百余年。也正是得益于他们的坚守,儒学南渐,而理学北传。到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武宗准衢州知府沈杰奏请,授予孔子59世孙孔彦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自此至民国废除世爵,先后袭封了15世五经博士。不过,尽管没有爵位,国民政府改授孔氏南北宗为“奉祀官”。

也正因为这样的因缘,让衢州成为了全国除曲阜之外,拥有孔氏家庙的城市。其基本上仿山东曲阜的规制建造,亦分孔庙、孔府两部分。

不过在数百年来的历程中,家庙曾三易其址,今天它在衢州的位置,为新桥街,街的对面,便是峥嵘岭所在的府山公园。

江南为什么那么多美誉(白居易江南忆中的衢州)(5)

【图说:孔府家庙。王千马摄】

这不禁让人感叹,时光有如魔力的手,竟然将历经数千年的孔圣文化,与钱塘江唐诗之路,巧合地汇聚在了这么一个点上,却丝毫不给人有突兀之感。

它们的结合,让这个城市变得温文尔雅。漫步在这个城市,你会发现到处可见这样的宣传语,“衢州,一座最有礼的城市。”一开始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但看到孔氏家庙,以及府山公园树立的巨大孔子像,你也许会明白,这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但是,如果说衢州只是个有礼的地方,也许我们也会误读这座城市,毕竟,在普遍喜欢清淡的浙江,它却是一个嗜辣的特殊存在。

此文为吾球商业地理《直把衢州作杭州》第一章,欲知衢州故事,请继续关注本号《直把衢州作杭州》第二章:《嗜辣的衢州,干趴过两位日军少将以上军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为什么那么多美誉(白居易江南忆中的衢州)(6)

采写 | 王千马(中国企业研究者,中国商业地理写作第一人。出版有小说《媒体这个圈》、《无所适从的荷尔蒙》,主编有《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不焦虑的青春》,近年来相继推出《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海派再起》、《宁波帮:天下第一商帮如何搅动近代中国》、《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玩美:红星美凯龙30年独家商业智慧》、《紫菜爸爸》以及《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等作品。)

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 大腰精

制作 | 粉红女佩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在头条号、齐鲁壹点号、微信公号、网易号等平台相继推出,敬请关注,并转发、评论。如需和作者探讨,请加作者个人wqianm。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