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大史诗,大叙事,“情”到细处扣人心弦

文:田金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本周,笔者三天连追6集央一黄金档首播的大型战争史诗剧《跨过鸭绿江》,委实有种欲罢不能之感。相比其他剧,这部战争史诗剧叙事高明,亦呈现出史诗般的质感。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剧评的话,用“大史诗,大叙事,‘情’到细处扣人心弦”评价绝不为过。

跨过鸭绿江的背后故事(跨过鸭绿江大史诗)(1)

作为“抗美援朝”战争史诗大剧,《跨过鸭绿江》大气磅礴、节奏紧凑,开场从国际大局着手,从容不迫地展开叙述,剧情感人,惊心动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该剧中毛泽东、斯大林、杜鲁门等巨头相继亮相,但这部剧从人性、生活化的角度叙事,充满浓重的人文情怀。

该剧刚开场时,毛泽东主席结束七十几天的访问,坐在从苏联考察回国的专列上,厨师送来饭菜,毛主席称赞厨师做的湘味鱼好,而后吟诵几句诗,问厨子听没听过,厨子憨然一笑说自己没文化只知道做鱼,毛主席笑称其“一招鲜吃遍天”。而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下属前来汇报时,正趴在地上找着丢失的扣子,而且自称是一枚很珍贵的扣子。相比之下,身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则烟斗堵了,在下属汇报前淡定地坐在那儿掏弄着烟斗。几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桥段,让三个巨头形象、性格瞬间鲜活起来。这也是该剧有别于其他剧的精彩之笔。

跨过鸭绿江的背后故事(跨过鸭绿江大史诗)(2)

面对“抗美援朝”这同一历史大事件,一方气焰嚣张、咄咄逼人,另一方则临危不乱、注重大局。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中国的言词很激烈,您不担心引发冲突吗?”麦克阿瑟盛气凌人地戴上眼镜说:“他们能怎么着?用中国功夫同我们较量吗?”众人闻之,捧腹大笑。而毛主席和儿子毛岸英谈此变化的时局,当岸英说“美帝国主义就是纸老虎”时,毛主席一语中的地指出“是纸老虎,也是真老虎”。两个细节一经对比,两人格局高下立判。

此外,该剧主演对历史人物的外形还原度非常高。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主席形神兼备,台词苍劲有力,举手投足尽显伟人气质。可以说,唐国强委实演出了伟人喜怒不形于色,胸中有大局、临危不乱的风采。孙维民饰演的周恩来总理,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处变不惊的神韵均精准还原。马诗红饰演的林彪妆容和原型酷似之极,不仅双眉抓住了人物原型的面部特征,就连神态和神气也神似。剧中,毛主席问林彪假如战争发生的话,我们要怎么办。林彪的回答是出兵不打当看客。而后出席会议时,马诗红通过微微低头、不安地搓手、眼神左右游移,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演绎得惟妙惟肖。

跨过鸭绿江的背后故事(跨过鸭绿江大史诗)(3)

相比之下,丁勇岱饰演的彭德怀更是精彩至极。尽管丁勇岱在外型上和彭老总有些许差距,但亦很好地诠释了彭总威武坦荡、谨慎果断的性格。《跨过鸭绿江》中,毛主席让彭老总挂帅,彭老总率直地说给自己思考一天的时间不够,主席说只给你一晚上时间。而后的影视桥段格外感人:彭老总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索性将行李铺在地上打起行军床,仍旧无眠后,干脆让服务员送来了朝鲜地图,仔细研究。

跨过鸭绿江的背后故事(跨过鸭绿江大史诗)(4)

剧中还有一个细节处理得非常好。彭老总挂帅后,第一次会见4位军长和政委。这时剧情并未侧重上级与下属例行公事般的寒暄,而是真实再现了老战友多年未见,再次相聚时的激动之情。彭老总见到梁兴初,甚至直接叫他“梁大牙”,这种真实纪录的风格很有人情味儿,让人内心格外温暖。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尊重历史,以史化人。就《跨过鸭绿江》前六集剧情来看,这部战争史诗剧的确是一部内容扎实、尊重史实的历史正剧,无论是史诗般的纪实开场,从容不迫的叙事风格,还是“情”到细处扣人心弦的剧情推进,都是以往同类战争题材剧所不具备的。而这亦是该剧刚刚首播三日就收视爆棚,好评如潮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