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身在何地,总会有家乡的道味,飘进梦里,勾引出你的口水, 比如,姐姐亲手打的饭包。

老东北美食 韭菜鸡蛋饺子(东北大妞儿的美丽乡愁)(1)

传统饭包

姐姐来北京了,肠胃不适,在家乡的医院吃了一段时间药,效果不明显,我不放心,催她趁农闲来北京看看。

一番检查,医生的结论是萎缩性胃炎,未见其他明显病变,虚惊一场,皆大欢喜。姐姐笑了:我就说没事儿吧,大忙忙地跑趟北京,好人也折腾个半死,我这还晕车。医生是个40岁左右的男士,很友善,和姐姐拉了几句家常:听口音你是东北人吧,我也是东北人,你这胃病得重视,不然进展了比较麻烦,大丰收沾酱菜啥的生冷的东西以后少吃,多吃些柔软、热乎的饭菜。姐夫在一旁帮腔:唉,这家式说不听呀,熟儿菜不爱吃,一天最少一个饭包。男医生笑了:饭包是好吃,胃炎患者,以后只能偶尔解解馋了,你这家属得监督着点儿。

遵医嘱开了些药,要求以后在当地医院按期复查,我悬着的心算落下了。可姐姐却看起来有些不快,心事重重的样子。我问她咋了,她叹口气:唉,以后吃啥呀?人家街坊邻居的,谁不吃生菜,谁不吃饭包,咋就我娇气。我笑了,没搭言,准备到家后再给她好好上一课。地铁上有个座位,我让姐姐坐了,站在离她两三米远的人群中,时不时看她一眼,而我的思绪,又飘回了从前……

姐姐比我高点儿,一米六六,年轻时身材很好,相貌也遗传了妈妈,比较出众,学习成绩好,性格很泼辣,家乡话叫泼实。总之,小时候姐姐在我心中很完美,是我的偶像,我特别仰慕她,当然也很依赖她,最简单的事,比如打饭包,都是姐姐一直帮我。

老东北美食 韭菜鸡蛋饺子(东北大妞儿的美丽乡愁)(2)

打饭包用的鸡蛋酱,韭菜花酱

饭包,在东北,在我的青年时代,是大多数家庭饭桌上的标配小吃,无论贫富,都好这一口儿。我小时候经常问姐姐:明明是大菜叶包着饭,为什么叫饭包?应该叫菜包饭。姐姐被问得不耐烦:谁知道啦,你光问,都多大了还不会打饭包,一包就散架子,赶紧学。于是我闭上嘴,乖乖的捋好大白菜叶,讨好的递给姐姐。姐姐把三个大大的菜叶错落有致的铺设在锅盖帘上,均匀的抹上事先炒好的鸡蛋酱,把准备好的葱碎和香菜碎铺上满满一层,我从小喜欢吃辣,姐姐总记得给我用剪刀剪上一些红辣椒丝,看到这些红红绿绿的颜色,加上鸡蛋酱飘出的香气,守在一旁的我就忍不住想流口水。最后,姐姐在最上面铺上一层二米饭,用筷子压实压平,就开始包饭包了。这道工序是最有技术含量的,我花了几年也没学扎实,索性放弃了,心安理得的让姐姐包,吃等食儿。姐姐包的饭包紧实、修长,从来不会散掉,她正式交接给我以前,还会在最上面咬一口,把没沾上酱和调味料的部分自己吃掉,就轮到我就心满意足的开搓了。看我吃上了,姐姐才开始打自己的饭包,流程都一样,只是,姐姐抹的不是鸡蛋酱,是普通的生大酱,葱碎和香菜,也舍不得多放……(以上是传统饭包的打法,后来人们生活好了,饭包也做了改良,常见的是以各种熟菜品和米饭搅拌在一起,再用大白菜叶包起)

老东北美食 韭菜鸡蛋饺子(东北大妞儿的美丽乡愁)(3)

如今流行的创新版饭包

回到家,先生已备好丰盛的饭菜,姐姐又亲自下厨炒了鸡蛋酱,准备好葱碎香菜碎,拿出她从老家带来的大白菜叶子,认真的给我打起饭包来,略有创新的是,米饭的最上面,姐姐又撕了一些牛肉干的细丝,叨叨咕咕的说:现在流行的富贵吃法,有营养。老规矩,打好的饭包,最上端姐姐又咬了一口,想一想又吐掉了,说:医生不让吃,算了,反正这口也没味道,以前总是替你咬掉,习惯了。姐夫帮腔:挺象样儿,我看你能戒几天?

饭包吃在嘴里,香香的,心里,暖暖的,眼睛却不知何时,蒙上一层淡淡的雾水。透过雾水,姐姐看着我宠溺的眼神,和小时候一样。不同的是,我们都生了白发,有了皱纹,尤其姐姐衰老的明显。

小小饭包,装满了姐妹亲情,包满了时代色彩,也寄托了我的无尽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