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尔刷到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两位大姐,一位是中国的王柳云,一位法国的萨贺芬.路易。

两位女士都是出生在社会底层,都是在社会底层工作,王柳云从事的保洁工作,萨贺芬在中产阶级家庭中做女佣。

两位女士的出身相同,从事的工作相差无几,而且都是容貌普通,身材臃肿,但,两位女士都是有惊人画画天赋,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可画出的作品充满了灵性,足以秒杀一众科班出身的美术生。

先说一下王柳云。

王柳云1996年出生于湖南娄底,16岁辍学,不光被第一任丈夫家暴,还被第一任丈夫卷走了所有的积蓄,嫁给第二任丈夫,也是遇人不淑,不工作,整天躺平,就靠着王柳云养活,一个男人,靠自己的女人养活,也是一个渣渣!

王柳云因为从事过十二年踩缝纫机的工作,所以,腿出了毛病,没钱治病,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后,好歹挺了过来,就辞掉踩缝纫机的工作,开始从事保洁工作。

在从事保洁工作的时候,听说福建双溪有免费学画的画室,王柳云去了福建双溪学画画,可喜的是,王柳云的画作居然卖了四万元!

有人认可王柳云的画作,是王柳云最大的动力,五十二岁了,王柳云居然又跑到深圳拜师,被人嘲笑“死老太婆!”王柳云不改初心,顶着嘲笑继续学画画。

王柳云最自豪的是在河南教美术的时候,临摹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面的三百六十一人,栩栩如生。

王柳云从事画画的过程是心酸的,但是,在王柳云走在艺术这条路上到时候,却又遇到了那么多的好人不计回报的帮助她,比如王柳云在深圳的房东提供的大画室,工作单位领导的理解以及为王柳云提供最大可能的帮助,还有王柳云认识的朋友......这,对王柳云来说,又是极其幸运的。

再说一下法国巴黎的萨贺芬。

萨贺芬出生于1864年,一岁丧母,七岁丧父,在牧场长大。

由于家庭贫困,萨贺芬没有上过学,没有受过教育。

与别的在意自己的身材容貌的女子不同的萨贺芬,从不介意自己的相貌普通身材臃肿,把微薄的收入都买了画布画笔。

即便萨贺芬经常交不起房租,冬天的时候,室内冰冷也没钱生火取暖,但萨贺芬并不在意,只要一有时间,她便投入到画画中。

贫穷的萨贺芬没钱买颜料,居然将动物的血,树叶和泥土混合起来,调制出自己想要的颜色。

萨贺芬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命运 的垂青。

德国艺术家收藏家威廉伍德到一个小镇上暂住的时候,通过房东太太随意摆放在桌子上的几幅画作认识了萨贺芬,认定萨贺芬的画作充满了灵性,是难得的画作,从而为萨贺芬推开了幸运之门,此后,经历种种挫折后,萨贺芬穿着婚纱最终在精神病院孤独的去世。

而伍德,在萨贺芬去世的三年后,努力奔走,把萨贺芬的画作在巴黎和世界各地展出,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萨贺芬。

中国的王柳云,法国的萨贺芬,出身几乎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王柳云两次婚姻,都不幸福,而萨贺芬,一生未婚。

有人曾隐喻的问萨贺芬是否爱上改变她命运的伍德,萨贺芬这样回答:一个画家可以有很多爱人的方式。

有人说:物质的穷困,足以击倒灵魂,会让你的窘迫无所遁形,你的寒酸会让你体面无存.....

我从不认同这句话。

物质的贫困,固然让人活的艰难,可是,一个真正的穷人,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苍白,精神世界里犹如荒漠,寸草不生!这样的人,才是乞丐!

而有的人,哪怕是身处困境,捧着破碗要饭,但人家仍不坠青云之志!这样的人,会是乞丐吗?

古人曰: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只忧愁自己的为人,不在乎是否贫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即使出身底层,但若是好好悟道,有鸿鹄之志,何愁不能一飞冲天?!

看看王柳云和萨贺芬,就是底层逆袭的活教材。

命运没有青睐王柳云和萨贺芬,让她们的前半生活的异常艰辛。

然而,在无比繁俗的喧嚣浮华的世界里,王柳云和萨贺芬没有被生活的磨难打倒,也不艳羡庸脂俗粉,虽然,在世俗的眼光里,王柳云和萨贺芬没有娇艳的容貌,魔鬼的身材,还不修边幅,但她们却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贵的灵魂。

她们,就是开在世俗的尘埃里的花,但却是倾国倾城的牡丹花,也是傲视风霜的腊梅!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如何活着,是在磨难面前倒下,还是挺起胸膛,与操蛋的生活一较高低,从而扭转自己的命运,比如王柳云和萨贺芬!

郭德纲名言名句励志(君子忧道不忧贫)(1)

郭德纲名言名句励志(君子忧道不忧贫)(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