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拥的感觉是什么(抱慰的力量)(1)

学员李JJ给我来了一封邮件,写下了她关于对“抱慰”的感受和理解,其中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就是下面这句:

我们遇到孩子哭第一个反映就是“怎么又来了?” 这反映了我们并没有真正地悦纳孩子,没有从心底里真心理解孩子。

我总自诩是个好父亲,我女儿也总有用“哭”来达到目的,当我女儿用这样的方式的时候,我总是告诉她“在我这里,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等你哭完了,我们再讨论”,这样做的效果比较明显。当我今天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发现,在我女儿哭的时候,我也总有这个反应“怎么又来了?!”,这真的是“没有真正地悦纳孩子”,我思考了很久,发现自己还是做得不够好,需要改进。

初拥的感觉是什么(抱慰的力量)(2)

如果在我女儿哭的时候,我用心抱着她告诉她“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爸爸抱着你,等你哭完了,我们再讨论。”等孩子哭完了,情绪没有了,我再使用“宽严有度原则”处理事情,这会是多么美妙的父女沟通啊。我决定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我就这么做!

“抱慰”——“抱着-安慰”,孩子很需要,其实作为成人,我们每个人都很需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抱着孩子,等孩子哭完了再处理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这就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悦纳”,“抱慰”是“悦纳孩子情绪”的最高境界。

今天我要感谢李JJ,你的邮件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大宝贝,“错误是宝贝,是让我进步的宝贝,只有改了的错误才是真宝贝”,我教给大家的知识,我自己也在用,从这一点来说,我和所有的学员都是同学。下面是李JJ来的邮件,很值得大家读一读:

老师,您好!我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深有同感,写了一篇日志,发给您看看,请老师指点。在我妈妈最后的日子里,有一天我扶我妈起身时,我妈站不住靠在我的肩上,我静静地抱着她老人家,突然眼泪就出来了,我有多久没有抱过我妈了,她靠着我身体没有力气,但我感到了妈妈的温暖,那种久违的温暖,我当时非常心酸,也非常的不舍得让妈妈离开我的臂弯。后来几天,我每次扶她起身的时候,我都会紧紧地拥抱她一会,很想就这样定格,让这种温暖一直留住,也想把我身上的健康和力量输给妈妈,让妈妈能康复。所以,昨天当我再一次看到微博中的那个故事时,触发了我对“抱慰”的深深感触,这是一种信任和爱的传递,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传递。

“抱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传递

文:李JJ

我今天看了新浪上的一篇博文,讲的是一个故事:男主角用“抱慰”传递爱给前女友,现女友又用“抱慰”传递给他完全的信任,这种无声的“抱慰”是多么有温暖、多么有力量。

以前我根本不会也不懂得”抱慰“,有一天女儿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抱”,那种感觉让我感动,开始对“拥抱”有了一点新的认识。那是去年9月份我们学习了如何做一个合格家长的课程,我们学了要用真爱对孩子后,有一天我帮女儿解决了一个纠结的问题,她终于释怀了,晚上睡觉前突然对我说:“妈妈,今天我还没有抱抱你呢!"我突然愣住了,女儿有多久没有抱抱我了,我又有多久没有抱过她了。她那天是在用真心来抱我,我的眼泪都出来了,她用“抱”来感谢我能站在她的角度上理解她,帮她解决了问题,让她不再烦恼了。她没说什么,但在那天我写的跟踪作业中,女儿给我的评语是:”老妈进步了!“ 看到女儿的评语,我不知有多开心,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以前我们是多么不重视孩子的感受,多么不重视孩子遇到问题无助的感受,她们是多么期待着我们能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啊!当我们只做了一点点时,她们就那么感谢我们,那么欣喜。

(郑委老师:你有多久没有抱抱孩子和爱人了?爱人和孩子有多久没有抱抱你了?多年来,我看到的是,很多人想去抱对方的时候,对方都是不好意思状态甚至是拒绝状态,为什么?我们曾经的亲密感去了哪里?是因为我们平时悦纳对方太少了!是因为我们平时在别人痛苦的时候抱慰的太少了!是因为我们每天看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太多了!是因为我们找自己的问题太少了!)

初拥的感觉是什么(抱慰的力量)(3)

今天,从这篇博文中我又认识到用“抱慰”,“来安抚孩子的哭,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每个家长可能都会遇到孩子的哭,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尤其爱哭,尽管孩子哭闹有很多原因,但让很多家长都头痛。记得女儿从4岁开始遇到问题或批评就爱用哭来解决,开始我们还能容忍,觉得孩子小,可一直到10岁了,她还是经常爱哭。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控制不了我们自己的情绪,不准她哭,觉得她不可理喻,结果往往是火上浇油,越搞越差。现在,我们开始学会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不再在她哭闹时跟她讲道理,遵守了有情绪时不处理问题的原则,然后希望这样做能带动孩子自己控制情绪,尽快冷静下来。我们每次都用冷处理的方式,走开不理她,让她自己消化,让她自己反省,但事实是当她自己平静下来后,她也不会主动跟我们倾诉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只是沉淀下来了。(郑委老师:值得大家思考,表面问题解决了,但信任感会降低,得不偿失。)我们有时也会觉得很无奈,好像我们帮不到孩子一样,孩子又不主动跟我们交流,我们如果去跟孩子再探讨刚才的问题,可能又是讲道理了,效果一定不好。我们只是觉得”离开“的好处是孩子自己会更快地平静情绪,平静情绪的时间缩短了,有时脸上的泪水还没有干她就可以平静地看书了,我们很高兴孩子的进步。现在想想,我们这样做其实是无能的表现,是想逃避,并没有积极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我们遇到孩子哭第一个反映就是“怎么又来了?” 这反映了我们并没有真正地悦纳孩子,没有从心底里真心理解孩子(郑委老师:这句话打动了我。)

今天看到这篇博文,觉得我们首先应该从心里悦纳孩子的哭,哭是孩子宣泄情绪的一种方法,孩子的哭可能是不会表达、不愿意表达、无能力解决的外在表现,我们不应该压抑,更不应该阻止。过度让孩子去忍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可以用抱慰的方式来默默地告诉她,我们理解你,你痛痛快快地哭吧,我们能悦纳你的脾气,无论你怎么样,我们都无条件地爱你,让孩子首先把心中的委屈、不满、愤怒、无奈,甚至是抵抗宣泄出来,像给气球放气一样,把气放完了,孩子才能尽快平静下来,才能以正常的思维考虑和解决问题。而我们用抱慰去对待孩子,孩子会感到你没有抛弃她,没有反感她,比任何语言的力量都大,孩子才会倾诉给你听,你才能真正知道孩子的想法,孩子也能体会到你愿意跟她一起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否则,我们的逃避,只能让孩子觉得你不理我,我也不会理你们。

初拥的感觉是什么(抱慰的力量)(4)

真正的 ”抱慰“是有力量的,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传递,传递了爱、信任、宽容、悦纳、不离不弃。

本文知识产权归爱与幸福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