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午五点过一点儿,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实习期内遇到了更好的工作?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实习期内遇到了更好的工作(我对即将从事的职业产生了畏惧)

实习期内遇到了更好的工作

1,

下午五点过一点儿。

办公室一老师把班里一学生叫进来:“来,贾明,你说,你卖给咱们班同学那些东西都哪来的,什么铅笔盒啊、笔啊、笔袋啊,你说说,都哪来的?”

我们几个实习生,还有办公室里其他三个老师都看着这个学生,观察着事态如何发展。

我内心发笑:这小孩儿,学习不行,在班上做起小买卖了。

贾明把胳膊背在身后,两只胳膊缠扭在一起,手不停地绞动着:“就周六上午,我和伊皓一起去江南区,那有个小商场清仓,我买了一点,老板还送了点。”

老师:“行,周六上午江南区小商场是吧?”

贾明:“嗯。”

老师:“你确定是吧,那老师再问问伊皓,看看你们说的一样不?”

贾明点头。

2,

老师在反复跟贾明确认过那些“商品”来源(时间、地点、人物)后去班里把伊皓叫进来。

老师:“伊皓,你说,你上周六上午在哪?”

伊皓:“我上周六上午和一中的出去玩了。”

老师:“和一中的一起出去玩了是吧?”

此时,办公室里的一众“看客”不时两两相视,挤眼挑眉,笑得开怀。

我暗想:这俩小子又祸害捣乱,这次可是真好笑,“口供”也不一致。

伊皓此时也察觉不太对,于是补充:“后来我还去找了贾明。”

老师:“你还找了贾明是吧,那你们去哪玩了,去锦湖没?”

伊皓:“没,我们去锦湖干嘛呀。”

老师:“那去香山公园没?”

伊皓:“没,那有点远,我们没去,我们去了江南区。”

老师:“啥时候去的?”

伊皓:“下午。”

听到伊皓这话,老师快速地转向贾明,厉声质问:“那你咋说是上午?啊?”

贾明笑:“老师我刚说错了,是下午。”

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笑,我似乎能理解那笑——仿佛是对苦涩的掩埋,仿佛是对尴尬的修饰,总之,不是开心的笑。

老师撵贾明走:“哎呀你快走,我看见你恶心得不行。”说着把贾明推出门去。

3,

回转过身,老师接着对伊皓逼供:“伊皓,你实话告诉老师,贾明卖给咱们班同学那些东西到底是哪来的?”

伊皓吞吞吐吐不肯说。

老师缓声道:“伊皓啊,刚才贾明说那些东西是你和他一起去江南区小商场买的,是不是?”

伊皓笑:“不是,哪里有个小商场了?”

老师:“那你看,贾明说你和他一起去的,你跟老师说实话,那些东西到底哪来的,公安局那边来人调查呢,你可说实话。”

伊皓皱眉咕哝:“他又把我给卖了。”

在老师的一再追问下,伊皓说:“he的。”

老师:“he的是什么意思?”

这时办公室一女老师迫不及待地帮腔道:“he的就是偷的,哎呀这也不懂。”

老师面容舒缓,语气轻松愉悦:“偷的是吧,在哪偷的,你一一跟老师交待,就你们两个吗?都有谁?”

伊皓开始“交待”,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还有丁昕。

老师:“你入手没?”

伊皓:“没。”

老师:“丁昕入手没?”

伊皓:“没。”

老师:“昂,那就你和丁昕,你们两个胖的挡住老板视线,贾明偷是吧?”

伊皓点头。

此时,帮腔那女老师又“兴致冲冲”地道:“你看,那贾明在门口那偷听呢。”

老师把门打开叫贾明进来,让伊皓回去,顺便叫丁昕过来。

伊皓问:“老师,那我还用过来吗?”

老师笑颜:“不用,哎呀,你这回可是个大功臣。”

4,

丁昕进来,确实是个胖小子,再高一点应该能完全把老板的视线挡住。

我见过门口小卖部的大叔,微胖,中等身材,但还是比丁昕这个初中生要高一些。

老师继续逼问贾明,语气张扬得意且严肃,又不乏警察办案时的正义:“来,你再说,你那些东西从哪得来的?”

贾明的两臂仍然放在背后不安地绞动,小声道:“小商场。”

老师一个巴掌甩过去,很响:“哪?”

贾明垂着头:“小商场。”

又一个巴掌甩过去:“小商场,小商场……”

巴掌不停地甩过去……

我快速地收拾东西离去。

6,

我能想象到接下来的发展:无非是老师“大获全胜”,贾明在“重刑”之下“如实招来”,而丁昕,在“酷刑”震慑之下,“不打自招”……

看见贾明和伊皓又被请来“喝茶”时,我颇觉好笑:这两个孩子不学习,每天调皮捣蛋。

慢慢得知这些东西来路不正时,我暗自叹气:这两个孩子,小小年纪……

后来,我注意到贾明一反往常进办公室的“无畏”,注意到他的双臂不停在背后不安地绞动时再也笑不出来、叹不出来。

这场逼供几乎无异于让一个十三四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一件一件扒掉自己的衣服。

从办公室其他老师或不为所动或兴致盎然的神态中,能够看出,他们对孩子偷东西这件事并不吃惊,对那位老师的处理态度也习以为常。

7,

我实习的地方比较落后,初次见面时,校长告诉我们:“生源质量比较差,你们多担待。”

我不太不喜欢校长这个说法,无形之中就把学生们分了三六九等,但也确实不可否认,有些差距不是校长不说就会消失的。

在实习学校,每个班级有四五十人,这四五十人中,会有十几个孩子的原生家庭存在问题:父亲上吊去世;母亲抛下一切远走高飞;父母离异,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父母不提供任何经济支持……

听到这些时,我内心震撼,这些表面看起来并无异样的孩子在背后不知经历了怎样的伤痛。

但老师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他们改变不了这种状况,除了在补助上给予他们名额之外,别无他法。

司空见惯带来的影响就是,他们好像认为这些孩子的劣根性是天生的,对于孩子们作恶的动机,他们不去追究,也并无保护孩子、纠正孩子的意识……

8,

一众看客们可以慨叹:这个孩子,年纪这么小就做这种事,以后……

老师呢?我以为老师的责任是想方设法保护这个孩子,首先保护他仅有的、可怜的、卑微的自尊心:小商场,小商场,小商场……

然后,想办法让孩子回到正途,这似乎有点“圣母”,但这不正是老师该做的吗?

当那位老师露出舒缓的面容时,我如坠寒窟。

他在告诉一个三观不完全成熟的孩子:你揭发你的同伴是有功的,你可以得到老师的赞赏。

朋友说:教书育人,教书是一方面,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成为正直向上的人是老师要做的另一方面,一个好老师真的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突然好羡慕你啊。

其实我很惶恐,越接触孩子们,我对教师这个行业就越畏惧。做好了能把一个孩子引上“正”途,但若做不好,老师可能就是压死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我,不想做最后一根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