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背后的意义(我们也终将与时代格格不入)(1)

近日,一则不到10分钟的宣传片突然刷屏。这部网络短片凭借催人泪下的内容,令众多网友纷纷转发感慨。

一边是住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大山深处的爷爷,一边是住在网络发达生活丰富多彩的城市中的儿孙。爷爷在一通问儿孙什么时候回家的电话中问孙子想要什么,得到的答案是佩奇。

不懂那是什么的爷爷便询问村里大家,得到了各式各样的答案。最终在一位去城里当过保姆的邻居儿媳妇的指导下,从来不知道佩奇也没见过佩奇的爷爷用鼓风机做出了一只佩奇

在儿子家吃饭前执拗的爷爷必须要先把各种特产拿出来才肯吃饭,而对面的儿子儿媳妇确实一脸无耐,甚至嫌弃

可当这只沉重的,两只眼甚至还不对称的佩奇被爷爷拿出来说要送给孙子时,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

这也是最催泪的一幕。

啥是佩奇背后的意义(我们也终将与时代格格不入)(2)

一边是经典的动漫角色的佩奇,不仅小朋友爱看,佩奇甚至因为“小猪佩奇身上纹,我们都是社会人”的口号一度风靡网络,成为年轻人追赶的热潮。而今关于佩奇的网络热潮早已退去,从不知道佩奇到和儿孙一起看小猪佩奇的电影,爷爷也只是发出了“一窝猪崽”的评论,虽然不懂,但语气里满是开心。

短片中的爷爷和其村庄老实淳朴,远离网络,爷爷认真的寻找和村民认真的思考充满喜剧效果,可全片的话题和思想其实是相当沉重的。在年轻人立根大城市的趋势中,那些不愿意离开他们呆了一辈子的老家的老人们,那些子女远在千里之外即使逢年过节也很难与儿孙相见的老人们,是最孤单却又最逞强的一代人。

常回家看看早已是人们烂熟于心甚至老掉牙的话语,可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恐怕鲜有人真正做到这一点。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渐行渐远,是漫漫人生路上无耐的抉择。其实,不仅是工作后,当你踏上去远方求学的列车时,距离取代陪伴就逐渐开始了。

啥是佩奇背后的意义(我们也终将与时代格格不入)(3)

我当初选择了跨越半个中国来南方求学,虽因少了管束而感到逍遥自在,可也时常会在夜晚挂念远方的家。妈妈没上过学,每每跟我打电话,我都感到认知不同难以沟通,便匆匆以“算了算了,以后再说”结束通话。我也时常愧疚反思,可却总是想着来日方长,便投身其他琐事

我们一边担心着意外和未来,一边又笃定意外不会那么快到来。可当那天还未结束期末考试的我,得知爷爷突然住院情况不太乐观时,世界仿佛一下子就轰塌了,我无数次想过意外的到来,可在意外到来时又只能束手无策的哭泣,甚至都没有办法赶回去。好在爷爷现在已好转,希望爷爷继续平安下去。坦然接受预期未来会发生的意外,是一件知道但很难做到的事。

老人和子女之间似乎总有着巨大的鸿沟,其中有误会,有矛盾,有距离。大多时候,我们都认为是与时代落伍的老人们思想落后,不理解我们。可谁又能真正的理解谁呢?每个人的认知都是由他一生经历和见闻所积累而成的,思想和见识的改变对于那些不爱接触网络的老人来说,可能跟要你三天断网闭关修炼一样难。也正是因为时代发展中每一代都有不同的认知,所以才需要亲情和爱将一代又一代连接起来。

当我们成为与时代格格不入的那一批人时,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能会把玩着手机或是其他高科技产品,但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却再也找不到年轻时的兴奋,对那个时代不断更迭的网络热潮也是一笑而过。相反,一次与儿孙的远程联络或许更令人激动,而一次即将到来的见面则够我们傻乐呵好多天。

人啊,总有从被孤独的人挂念到孤独地挂念别人的那一天。

努力融入了时代一辈子,也要休息一会儿了,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想想世上最后的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