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撰集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里面有三个名妓从良,分别不同结局的故事。

玉堂春落难逢夫: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妓女苏三和王景隆悲欢离合的故事,二人也得以团聚。

卖油郎独占花魁:这篇小说讲述了才貌双全、名噪京城、被称为“花魁娘子”的名妓莘瑶琴与卖油郎秦重之间的爱情故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小说讲述明万历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真爱,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可李甲生性软弱,自私,虽然对杜十娘也是真心爱恋,但又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挑唆,最终出卖了杜十娘,酿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剧。

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三位名妓的命运都和想要托付的男人息息相关,两个官宦出身的富二代公子,一个卖油的街头平民,刚开始都是从接触到相爱然后走到了一起。我们逐个讨论一下三个爱情故事幸福收场的现实性与可行性。

玉堂春落难逢夫的故事结构是苏三公子王景隆结识玉堂春,三万银子花尽,然后被老鸨赶出妓院,后面寺庙立誓互不负心,又折镜各半,后会为记。接下来的情节是,玉堂春被转卖,诬陷,王景隆会试得中,在真定府为官期满,点为山西巡按,平反冤假错案,二人团聚。故事里面王景隆礼部尚书的三公里,父亲被发回南京,相当于被诬陷回到老家闲置,未来不可知,有家产,有部分权势,不见得有多高的地位。故事后续的发展是苏三鼓励王景隆赶考,然后为官,主宰自己命运的主线。可以说这个故事里面苏三和王景隆的独立性很强,离开原生大家庭,能自己组建小家庭,独自生存,经济和人格双重独立,所以这个故事有一个幸福的基础。

杜十娘真实存在吗(三言二拍里面的三大名妓为啥只有杜十娘成了悲剧)(1)

影视作品中的玉堂春

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结构是不幸流落烟花的王美娘想从良嫁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直到遇到了秦重,他愿意日积月累,积攒了十两银子,要买王美娘一晚春宵。首次见面的印象是 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这算是第一次有了初步的印象,就是有好感,也没有想嫁人的意思。后面情节的推动,是一年之后,王美娘被羞辱,秦重帮衬着回去,王美娘因此感动,觉得此人值得托付。这里面的故事线索很长,第一次见面之后的一年之后,在这期间,王美娘,应该是对秦重印象挺深的,然后想在继续找符合要求的人,然而这一年时间都没有找到,直到有一年后的故事。更好的达官显贵,不会真心相待,最终只能会始乱终弃。确定了秦重的身份地位和自己的身份地位是差不多相符的,后面才有自己赎身,带在财务嫁给秦重的。这个故事里面爱情的物质基础双方是对等的。一个有陪嫁的财物,一个有可持续循环的油店;一个是曾经的青楼头牌,一个是卖油的市井平民。这个可以算是个门当户对的爱情故事,双方在乱世相亲相爱,不牵扯功名富贵,没有父母干涉,可以说幸福是很有保障的。

杜十娘真实存在吗(三言二拍里面的三大名妓为啥只有杜十娘成了悲剧)(2)

卖油郎独占花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结构是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真爱,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最终失败的故事。男主人公李甲,为求捷径不愿做秀才,去援例做太学生,自幼读书在庠,未得登科,说明李甲虽为李布政的长子,性格公子性本温克,词气愈和,说明是软弱没有主见的。十娘道:“妾所卧絮褥内藏有碎银一百五十两,此妾私蓄,郎君可持去。三百金,妾任其半,郎君亦谋其半,庶易为力。限只四日,万勿迟误!”杜十娘为了赎身让李甲去借钱,最终没有借到钱,杜十娘自己付了一半的钱给李甲,让他自己筹措一半。到后面李甲转卖杜十娘,还是因为没有钱没有办法回家和父亲交代。围绕在他们之间的贯穿始终的都是钱,男主人公李甲自己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还要依附着其父的权势和经济能力,自然处处都要受到限制。所以综上所述,这个故事缺少获得幸福的物质基础,从门当户对的角度来说,杜十娘和李甲也是不对等的,父母的封建观念,也是很难打破的。就拿现在的角度来说,李甲的父亲布政使(相当于现代的省长、厅长之类的职务)也不会同意大学没有毕业的李甲和一个天上人间的美女结婚的。杜十娘打算嫁给李甲从良之前,肯定是打探过李甲的家庭情况的,所以说,杜十娘悲剧的根源是错在找到了一个没有独立能力,处处需要依靠家里支持的漂亮的草包。如果杜十娘看中的是王景隆,自己有志气,有能力,或者自己看中的是秦重,勤劳踏实,懂得帮衬,也是能获得幸福的!

杜十娘真实存在吗(三言二拍里面的三大名妓为啥只有杜十娘成了悲剧)(3)

影视作品中的杜十娘

以上谨代表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