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她在舞台上饰演一个悍妇,在街道上她会表现得像一个淑女。如果饰演男人渴求的性感女郎,她会穿上男士西装,扭曲性别的界限。”

马斯克创新精神(杰克逊既开放又敏感)(1)

约瑟芬·贝克专辑封面

这是女性研究学者阿莉恰·索温丝卡(Alicja Sowinska)对一位传奇女性的生动描述。

从才华横溢的舞蹈表演家到获得法国戴高乐总统亲授勋章的情报工作者,在这位女性身上,魅力、决心、艺术和人道主义得到了完美体现。

她就是上世纪爵士乐时代的耀眼之星——约瑟芬·贝克(Josephine Baker)。

“贝克从来都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她会去做那些我们认为很前卫的事情,因为她觉得自己永远不会失败。”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非洲与非裔美国人研究中心主任贝娜塔·罗塞特(Bennetta Rosette)评价道。

像贝克这样的创造力天才是一个待解之谜。他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心理学家们想一探究竟。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兼创造力研究者弗兰克·巴伦(Frank X.Barron)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了一项历史性的研究。

他邀请一些著名的建筑师、科学家、企业家来校园小住几天,以完成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和人格的全面评价。

他发现,智商虽然与学术成就存在关联,但它无法解释创造力。巴伦意识到,人格特质是创造力天才区别常人的重要影响因素。

著名的创造力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指出,极富创造力的人拥有着复杂的人格。

马斯克创新精神(杰克逊既开放又敏感)(2)

沃尔特·惠特曼

他们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两种极端个性。正如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所说:“我和我自己相矛盾”。

  • 既开放又敏感

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的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是与猫王(Elvis Presley)、披头士(The Beatles)齐名的现代音乐史上的不朽象征。

马斯克创新精神(杰克逊既开放又敏感)(3)

演唱会上的迈克尔·杰克逊

作为一代传奇艺术家,杰克逊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舞蹈以及乐器演奏等方面成就卓越。

他开创了现代MTV,颠覆了大众音乐的传统。时而高亢、时而柔美的声线独具个人风格。销量过亿的专辑兼具文化与审美价值。

魔幻般的机械舞、太空步令人惊叹不已。独门绝技“身体前倾45°”,令地心引力向他致敬。融合不同种族的音乐情感,让全世界用心聆听。

此外,他关爱弱小,热衷公益,成立“拯救世界”基金会,资助39个慈善机构,曾获两次“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马斯克创新精神(杰克逊既开放又敏感)(4)

迈克尔·杰克逊蜡像

这位吉尼斯“世界历史最成功的艺术家”拥有着爆棚的想象力以及独到的艺术审美品位。

世人眼中的他才华横溢、不断突破、追求完美、情感丰富而深刻,对生命怀有博爱和怜悯。

杰克逊是对“大五人格特质”(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中“开放性”(Openness)的精彩诠释。

心理学研究认为,开放性体现了一个人在活跃的想象力、审美(如艺术)、情感关注、多样性偏好和求知欲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该人格特质与创造力的关系最为密切。甚至在预测创造性成就方面,它是最有效最一致的人格特质。

开放式、探索性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工作所必备的。高开放性的人更富有洞察力,理解力,他们考虑问题细致入微,非常人所能及。

他们在不断发现并尝试理解环境中的新奇信息的同时,也乐于积极地探索由想法、情绪、感受和幻想构成的内在世界。由此,“开放性”促成了另一种人格特质“敏感”。

马斯克创新精神(杰克逊既开放又敏感)(5)

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Elaine Aron)认为,对于非常敏感的人来说,环境中有很多可以观察、领会、体验和思考的事物。在艺术家群体中,高度敏感性的人所占比例较高。

高度的敏感性不仅与创造力相关,而且与灵性、直觉、神秘体验、艺术及大自然的连接存在重叠。

如果把杰克逊比喻为一只美丽的创意蝴蝶,“开放性”是他的一扇翅膀,那么,“敏感”则是另一扇翅膀。

制作人昆西·琼斯(Quincy Jones)回忆起和年轻的杰克逊一起录音的情景时说,“迈克尔很害羞,他躲在沙发后面唱歌,背对着我,而我用手遮住眼睛,关着灯。”

传记作者J·兰迪·塔拉博雷利(J.Randy Taraborrelli)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

他认为,试图分析杰克逊就像是在分析电。“它确实存在,但你对它的工作原理完全摸不到头绪。”他写道。

音乐艺术家在舞台上的张扬、豪放,甚至“无视”与表演无关的外界刺激,这种爆棚式的状态必须通过与自己安静地相处,倾听内心声音的方式来重新达到某种平衡。

比如,当不在聚光灯下时,这类人喜欢独处,用阅读、思考、写作等方式来给自己充电。此外,他们对外在世界非常敏感。任何一点声音、一缕光线或一丝气味都能引发强烈的知觉以及情感体验。

马斯克创新精神(杰克逊既开放又敏感)(6)

对他们来说轻触就是暴击,不幸就是悲剧,快乐就是狂喜,错误就是死亡。

正如普利策奖获得者赛珍珠(Pearl S. Buck)所说,在高度敏感的人眼中,世界更丰富多彩,更激动人心,更有悲剧性

杰克逊身上的敏感、孤独和挣扎与他不幸的童年(常受父亲的虐待)不无关系。

他说过一句令人心碎的话,“成为我这样的人很痛苦”。只有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杰克逊的内心才能获得拯救。

马斯克创新精神(杰克逊既开放又敏感)(7)

弹钢琴的迈克尔·杰克逊

记者安德里亚·巴茨(Andrea Bartz)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中写道,“极度敏感的人如果学会缓和情绪不断的忽高忽低,便能把原始的知觉转化为敏锐的洞察力。”

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敏感的人能够引导他们的精力和情感,从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发现意义,找到灵感。

他人的一个眼神、街道旁的昏暗角落、无意中听到的只言片语或是瞥到的某种手势等等,都有可能引爆他们的创作力。

如果我们把创造力看成是以某种方式“连接各个点”,那么在敏感者的眼里,世界上有更多的点,有更多连接的机会。

而表达和分享他们的创造性洞见不只是一种兴趣,而是一种必需。这是一种无法克制的需求,以至于如果不创造任何有意义的事物,他们就没法呼吸。

马斯克创新精神(杰克逊既开放又敏感)(8)

赛珍珠

“他必须创造,必须倾吐出他的创造。因为某种奇怪的、未知的、内在的紧迫性,他必须创造,否则便没有真正活着。” ——赛珍珠(Pearl S. Buck)

杰克逊在接受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采访时,敞开心扉,“我觉得我是上帝挑选出来的一件乐器,要给世界送去音乐、爱与和谐”。音乐创作是杰克逊连接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的重要桥梁。

契克森米哈认为,独自处在某个领域的巅峰,会让人感到“高处不胜寒”,情感会变得格外脆弱。换言之,越出众,越敏感。

杰克逊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奋力地挥舞着这双“开放”与“敏感”的翅膀,幸运地遇见了他的生命之花。

  • 很聪明也很天真

1984年,一位南非男孩设计的一款名为“炸弹”(Blastar)的游戏源代码被发表在一本计算机刊物上。该游戏的灵感来源于科幻小说中的太空场景,需要用户输入167行指令来运行。

“在这个游戏里,你必须摧毁外星人的太空舰队,它们携带了致命的氢弹和状态光柱机(Status Beam Machines)。”小作者简单地解释道。

这位小男孩给自己的署名听起来像科幻作家的名字,他从这篇封面报道中赚取了500美元。

这位男孩就是12岁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显然他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已远超同龄人。

梅耶·马斯克(Maye Musk)断定她的儿子聪明且早熟,“他理解事物的速度似乎比其他孩子更快。”

马斯克创新精神(杰克逊既开放又敏感)(9)

埃隆·马斯克

一个人不必是天才也可以非常有创造力。但是,在世界上最具突破性的创新者名单上,很难找到一个智力平平的人

在求学之路上,马斯克一路开挂。他依靠加拿大皇后大学的奖学金转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经济学,然后又拿到了物理学学士学位。

此后,他入读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和应用物理博士课程,但在开学后的第2天,决定离开学校开始创业。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研发工程师凯文·沃森(Kevin Watson)记述了马斯克公司里众人对老板的看法:

“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如果他问你一个问题,很快,你就明白了不要本能地回答他的问题。他需要的是触及物理学最基本概念的答案……他头脑中经年储备的知识总量太惊人了。我可不想成为埃隆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会在各个方面碾压你,无论是思考能力还是执行能力,你都别想赢。”

出众的智商所赋予的极强学习力为突破式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智力因素就是记忆力

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对想象、推理以及创造性的问题解决等复杂的认知加工至关重要

马斯克创新精神(杰克逊既开放又敏感)(10)

工作记忆是指可以立即存储、取用的暂时性记忆。它就好比是一个临时的“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脑可以对信息进行迅速地操作处理。

这不仅要求大脑的“中央处理器”对必要的信息进行短时的、特殊的聚焦(分析、判断),而且还需要从长期记忆中调用相关的资源(专业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完成当前的任务。

比如,在下象棋时,你要仔细揣摩对手走每步棋的用意,在尽快地作出最佳回应的同时,你甚至还要设想下一步棋的走势。假如棋局发生变化,你必须随机应变,这些都依赖于长期的战术学习。

出色的长期记忆可以提升工作记忆的容量和效率,而超常的工作记忆可以快速提取更多的长期记忆。

儿时的马斯克嗜书如命,他有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马斯克回忆道,他可以在头脑中将物体清晰地视觉化并操纵它们。

“这就像通常被用来进行视觉处理的那部分大脑,也就是用来处理出现在我眼前图像的那部分大脑,被内部思维过程取代了……对图像和数字,我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算法关系……加速度、动量、动能等将如何被物体影响,在我的头脑中会非常生动地显现出来。”

尽管工作记忆将创造力和智商以一种很有趣的方式联系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绝顶聪明的人一定都具有创新力

192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刘易斯·特曼(Lewis Terman)研究发现,低智商的人很难做有创造力的工作,但智商超过120后,智商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更高的创造力。

马斯克创新精神(杰克逊既开放又敏感)(11)

一些高智商的人很擅长于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他们容易变得很自满,不再有动力去质疑知识。而好奇心和怀疑精神是创新所必需的认知品质。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大思想家约翰·歌德(Johann Goethe)曾说,天真是天才最重要的特质

当马斯克宣布他想制造可重复利用的火箭并征服火星的时候,就连他的好朋友都认为他已经失去理智。“难道他自以为是在发扬博爱精神吗?他真是疯了。”

当马斯克详细列出建造、装配和发射一枚火箭所需的成本表单时,周围人说他在做“春秋大梦”。

当马斯克这个天真的,做事有逻辑的乐观主义者为员工定下疯狂的最后期限时,他幻想着大家都能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马斯克创新精神(杰克逊既开放又敏感)(12)

事实上,马斯克打造野心勃勃的火箭项目Space X时,是该领域的一个“门外汉”。以“初学者”的心态来思考问题,会因为知之甚少而不会受到学科教条的局限。

他之所以能完成异想天开的事情,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有一段名言:

“世界上剑术最高强的剑客根本无需担心剑术第二高强的人来挑战,他真正应该害怕的是从来不曾握剑的无知对手。他们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令高手无从设防。”

或许,对马斯克的“天真”另有一种解读:他并不是别人眼中的“天真牛仔”,其实他心里特别有谱。他的“痴人说梦”都是经过大量的深入学习,严谨地推理论证而得出的。

马斯克创新精神(杰克逊既开放又敏感)(13)

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创造力是一个随机联想的过程

凭借大脑中庞大的知识网络以及出色的工作记忆,马斯克能将别人根本想不到或者觉得很奇怪的想法或事实联系起来,并且快速地进行多种可能性的思考。

这是一种超强的认知洞察力,感觉就像大脑在变魔术。常人觉得事情很荒谬或很牵强,是因为没能看到其中的关联,无法跟上他的思维节奏。

已经退休的空军上将皮特·沃登(Pete Worden)在美国国防部担任顾问时与马斯克结识,他评价道:

“马斯克看起来有理有据、知识渊博而且能力不凡。很明显,他的确与众不同,很有远见,而且真正了解火箭技术,我对他印象深刻。”

在马斯克身上,“聪明”与“天真”跳起了一支完美的“创造力”华尔兹。

结语

无论是集“开放”与“敏感”于一身的迈克尔·杰克逊,还是“很聪明也很天真”的埃隆·马斯克,创造力天才就像变色龙一样,能从人格的一个极端自然而然地切换到另一个极端,灵活而准确地适应着不同的人生情境

他们天生就是把玩个性的大师,将相互矛盾的内在自我毫无冲突地融入自己的璀璨生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