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为何杀太监安德海(丁宝桢杀掉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安德海)(1)

1869年8月2日晚上,这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山东总兵王正起带领一队人马把泰安的一所客栈团团包围,随后就带领泰安知县等人进去抓人。

客栈并不算很大,很快就把所有的人都抓完了。接下来就是例行程序,核对人数和名字。

很快王正起就冒汗了,因为少了一个人,并且是最关键的犯人。如果这个人跑掉了,所有的人都有可能会掉脑袋。

要问这个人是谁?他就是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大太监安德海。

王正起定了定心神,认为天这么黑,他肯定跑不掉的。既然人还在客栈里边,就一定能够搜出来。

最后果然在客栈后院的水井里,把安德海给搜了出来。原来安德海听到外面有动静,但是又看不清楚,以为碰到了山东响马,赶紧带着金银珠宝躲了起来。

当安德海看到原来抓捕他的人是官兵的时候,就非常嚣张:“你们凭什么敢抓我?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抓了我让你们吃不完兜着走”。

官兵并没有回话,只是把一干人犯迅速押往济南,终于在天亮之前抵达了济南城,把这些人关进了历城监狱。

山东巡抚丁宝桢也不敢怠慢,前来会审。安德海看原来是丁宝桢马上就强硬起来了:“丁巡抚,我们在太后跟前是见过的,赶紧把我放了”。

丁宝桢笑道:“安公公,本官抓的就是你。不仅要抓你,还要杀掉你。”

那么丁宝桢为什么敢杀安德海呢?

我们还是从安德海进宫讲起,小时候的安德海也是一个可怜人,因为父母双亡,被卖了好多次,终于在10岁左右的时候被卖到了宫中当太监。

安德海的老家是河北青县,这个地方和江苏扬州最盛产太监,因为传说这两个地方的人多才多艺,能够宫中的人开心,并且干活手脚麻利,擅长处理俗务。

安德海因为从小就在社会上打混,学会了察言观色,再加上聪明伶俐,非常会说话,就被送到了咸宁皇帝身边伺候。叶赫那拉是为了讨好皇帝,就经常打点安德海,打听皇帝的爱好。

丁宝桢为何杀太监安德海(丁宝桢杀掉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安德海)(2)

很快那拉氏给皇帝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就变成了妃子,很快安德海就被送到了叶赫那拉斯的身边,成为首席领班太监。

第2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北京城被攻破。咸宁皇帝就带着叶赫那拉氏找到了避暑山庄,到了1861年郁闷到顶的皇帝就死了。

叶赫那拉氏就变成了慈禧太后,她和咸宁皇帝的顾命大臣合不来,因此就准备和恭亲王奕䜣联手发起政变。慈禧太后没有办法离开,就排除了自己的亲信安德海。

政变成功后,安德海就变成了太监总管。这一年他不过18岁,但因为慈禧太后的崇信,再加上立有大功,就变得飞扬跋扈,经常不把王公大臣放在眼中,公开向他们索贿。

到了1868年冬天,安德海还给自己娶了一个老婆,是京城里边的一个名角,也是一个美人。因为曾经进宫给太后唱戏,就被安德海看上了。安德海在京城里置办了大宅子,把美女娶进了府中。传闻慈禧太后还伤了他1000两银子,外加绸缎一百匹。

一时间安德海狂的没边,他就像慈禧太后奏报,明年是皇帝登基的大喜日子,他准备亲自去江南给皇帝置办龙袍,采办一些其他的物资。

慈禧太后当场就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不合体制。清朝开国的时候就规定:太监不能擅出皇城,不能结交外官,不能做职责之外的事,不能结交外人,不能和家人随便来往,更不能给家人置办田产房产,扰民害民。

既然连皇宫都不能随便出,就更不要说去江南了。但安德海刚刚娶了媳妇,花了不少的钱,他想趁这个机会多捞一把。慈禧太后原本坚决不同意,但安德海动用各种关系游说慈禧太后,说皇帝登基大典是大事儿,不是宫中人去办不放心。

安德海的动静闹得有点大,朝廷官员都知道了这回事。到了1869年的7月份,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了,于是安德海就带上自己的媳妇儿和一帮手下浩浩荡荡直奔江南。

安德海一行一共有30多个人,雇用了两艘大船和多艘小船。他在大船上竖起了一面旗帜,上边写着“奉旨钦差采办龙袍”。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官员们都知道。所到之处官员们都只好小心翼翼的伺候,送上礼品和礼金,生怕他在慈禧太后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影响自己的前途。

7月20日,安德海一行来到了山东德州。他说第2天是自己的生日,因此要在船上给自己祝寿。身边的人马上就操办起来,下船去置办酒席,还请了戏班子。

丁宝桢为何杀太监安德海(丁宝桢杀掉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安德海)(3)

7月21日,安德海把从宫中带出来的龙袍放在一把太师椅上,自己坐在另外一把台丝以上,接受徒子徒孙们的叩拜。

这动静闹得有点大,运河两岸回满了密密麻麻观看的老百姓。很快就传到了德州知府赵新的耳朵里,他带上随从马上来查看。

但赵新还是迟了一步,安德海的团队已经出发了。赵新马上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山东巡抚丁宝桢,丁宝桢要求聊城知府程绳武一路跟进,寻找合适的机会掌握证据,直接拿下。同时丁宝桢还给军机处发了一封六百里加急文书。

丁宝桢还是不放心,随后还派出了总兵王政起,这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安德海非常的嚣张:奉皇太后的命令,到广东办差,你们赶紧把我放了,要不然吃不完兜着走。

泰安知县何毓福和其他的官员一起跪下来,求丁宝桢奏报朝廷,然后再做定夺,万万不可鲁莽行事。

到了8月6号,丁宝桢的心终于放进了肚子,因为他收到了军机处发来的红头文件,要求沿途的官员即可拿办,说安德海没有奉旨私自外出,可以立即正法。

到了8月7号,丁宝桢向安德海宣读了圣旨。安德海变得像斗败了的公鸡,身体马上瘫软了下来,自称死罪。

丁宝桢为何杀太监安德海(丁宝桢杀掉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安德海)(4)

当天丁宝桢就下令直接把安德海处死,并且爆尸三日,让济南的老百姓都来观看。不得不说丁宝桢的这招是比较高明的,因为当时的天下传闻,安德海是一个假太监,他就是西太后的一个情人。

丁宝桢让山东人看到了安德海是货真价实的太监,也就维护了慈禧太后的名誉。

但是事情的背后有这么简单吗?聪明人一眼都能看出来,安德海带领这么多人,浩浩荡荡去广东,一来二去也要好几个月,慈禧太后不可能不知情。现在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安德海了,那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

丁宝桢为何杀太监安德海(丁宝桢杀掉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安德海)(5)

原来安德海为了讨好慈禧太后一个人,得罪了太多的人,其中最关键的就有两个:

一 恭亲王奕䜣。慈禧太后原本就对恭亲王不放心,安德海就帮助慈禧太后给恭亲王定了一个罪,罢免了他的官职,两个人从此结怨。

二 慈禧太后对自己的儿子同治非常严厉。安德海经常替慈禧太后监督同治,还打他的小报告。同治皇帝在宫里边就私下说一定会除掉安德海,但是他还没有亲政。

但很快机会就来了,因为安德海要去广东的事前前后后折腾了半年多,几乎整个北京人都知道了。

1969年正月二十四日,同治皇帝接见了丁宝桢,认为他是一个可靠的人,随后就和慈安太后商量要想办法除掉安德海。慈安太后也经常被安德海欺负,两人一拍即合。

同治马上就安排人和丁宝桢联系,让他在山东想方设法除掉安德海。

丁宝桢在第一时间就通知了德州知府赵新,让他密切关注这件事儿,如果发现了安德海,要收集证据,迅速捉拿,即刻禀报。

但赵新也是一个老油条,上次交代的事儿肯定要办。但如果得罪了皇太后,不仅官职保不住,恐怕脑袋也要被摘掉了。

因此他在发现安德海之后,就没有发明文报告给丁宝桢,而是采取了密报的方式。实际上就是要把自己撇得干净一点,要干你们去干。

轮到聊城知府程绳武的时候也是同样的心态,他带人一路跟踪,但更像是在护送,根本就不愿意下手,当然也会同时报告给丁宝桢。

幸亏丁宝桢还做了第3手准备,派出了山东的军队前往捉拿,才终于把安德海抓回了济南。

但事情还没有到此结束,杀掉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不是一件小事儿。丁宝桢只能像北京请示,实际上就是向慈禧太后和军机处请示。

慈禧太后收到了丁宝桢的奏折以后,故意在身边压了两天没有处理,实际上就是希望丁宝桢赶紧把人放回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时候恭亲王出手了。他自己不方便直接干预,就让慈禧太后的妹夫醇亲王奕譞顾问了一下这件事儿。

慈禧太后没有办法,就召集军机处的几个头,包括同治皇帝,还有恭亲王,再商量看看这件事怎么办。

除了太后之外,其他的这些人都是一个说法,毕竟他们都不喜欢安德海。他们一致认为安德海这次是私自离京,没有皇帝批发的文书,动静还搞得这么大,破坏了祖制,只能是死路一条。

慈禧太后也是一个明道理的人,犯不上因为一个太监和满朝文武作对。这一点和武则天倒是有点像,武则天的小情人被大臣们给杀了,武则天也没有说什么话。

到了这个地步,慈禧太后就只好把安德海给推出去,顺水推舟,把全部责任都推到安德海的身上。杀掉一个安德海,换回满朝文武的心。

丁宝桢收到了朝廷的圣旨,就迅速给安德海定了5条罪:

1.清朝制度规定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

2.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确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

3.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

4.出差携带 女优 ,尤属不成体制;

  1. 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

就这样安德海被杀了,随行的30多个人也没有好下场,有的人被杀,有的人被流放。

唯一因祸得福的就是丁宝桢,在朝廷重臣的保举之下,慈禧太后也认为他是一个有担当的大臣,提拔他担任了四川总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