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讲讲四大名著为什么是四大名著。

一个很有才的网友说得好,四大名著分别对应了“官(三)匪(水)神(西)人(红)”,是几大类型小说的经典代表和水平巅峰。



《西游记》——吴承恩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这本书很神奇,奇在哪里。下至9岁上到99岁都能读,这是这本书的一个特点,但仅仅是其中之一。

一部文学作品真正厉害的地方,要看读者从中读出什么内涵。

通常一本书,有一重隐喻已经很不错了。

比如今何在先生的《悟空传》,读者们都能从中读出反抗压迫的意思,但《西游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一本书同时具有多重隐喻,而且是跨维度,跨领域的多重隐喻。

有的人从中读出一部公路片,降妖打怪取真经。有的人从中读出反抗权威,比如61版大闹天宫动画,比如20岁时的今何在。

有的人从中读出对官场腐败黑暗的影射,“阿南迦叶收人事传经。”

有的人从中读出道家长生炼丹术教程,“借卵化猴成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有的人从中读出收心猿,定意马,遏制情欲,坚守本性的成功学,“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有的人从中读出宗教势力争斗。

有的人从中读出佛理,“但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聊斋志异最有名的篇目(六大名著变成了四大名著)(1)

最恐怖是

书中对三藏真经的描述,载遍四大部洲的天文地理人文生物知识,堪称一切的百科全书。

也就是说真经的设定是包含多种不同种类层面的著作,这貌似,和西游记本身……

唐僧取到的真经和历史上玄奘大师从天竺带回家的经书待遇可谓是天差地别,现实的经书带回长安后没有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玄奘翻译完后在大雁塔里封存至今,而唐僧取来的经书却流传后世。

《西游记》在成书四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中国第一IP......

当真应了书中的诗句: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最后再官方的叭叭一句:

《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书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更是令人们耳熟能详,被人们誉为“四大古典名著”,成为文学史上的四座丰碑。


《红楼梦》——曹雪芹

把“人”当“人”。自《红楼梦》开始,中国古典小说才算真正拥有了写实的、有血有肉的、非脸谱化的女性人物形象。曹雪芹在讲述这些女性的命运时,表现出的尊重和悲悯也大大超越了时代。曹雪芹的时代,二百年之前的古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甚至可以作为商品公开售卖,这种对人的物化流毒深远,更以教条和社会规则的形式不断烙进中国人的脑子,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文学作品中能诞生一两个“佳人”、“名妓”、“奇女子”就算是顶了天了,要想让这干酸文人创造一个会哭会笑,整个世界不是只有闺房大,和男性一样也会对生活产生思考,对社会问题有一点见解,甚至会对命运的不公加以反击的——女性的“人”,是根本做不到的,他们臆造的“佳人”之类的艺术形象是标签化的存在,撕掉这些标签就只剩下一具骷髅。

只要占据了大部分社会资源的男性一天不承认女性拥有独立的人格,被压迫的女性就不可能“翻身”,而当时的女性想要通过争夺社会资源以获得平等更是不可能的任务,这就落入了一个死角,女性的解放成了个无解的方程式。曹雪芹看见了这一点,看见了当时的情况下女性的“无路可逃”,而这些女性身上又有种种美好的东西,比让她们为之献祭的社会美好的多。看着美好注定走向毁灭,曹公悲愤而无能为力,所以他只能给她们作一曲挽歌,鸣一声不平,这不仅出于悲悯,也出于绝望。


聊斋志异最有名的篇目(六大名著变成了四大名著)(2)

《水浒传》——施耐淹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它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

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看,它和《三国演义》一起,奠定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广大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

但它比之《三国演义》,更贴近生活,作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市井社会、日常琐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层次性、流动性,并纯熟地使用了白话,多方面地推进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

聊斋志异最有名的篇目(六大名著变成了四大名著)(3)

《三国演义》——罗贯中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主导的思想,它认为人类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认为在动乱中最终都要走向治,治是中国历史动乱时候最重要的。朝廷的更换,我们常常说的,二十五史、二十四史。作为百姓来讲,是非常企望过和平的生活,而《三国演义》恰好描写了怎样由乱而走向治的,那么由乱而走向治,应该说,这也是符合广大人民心愿的。

《三国演义》很生动的反映了这百年间中国古代这段历史的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从这一点来讲,它具有历史的价值。那么作者不是简单的像历史教科书一样去重复历史,而是进行文学创作的,以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来说明的。因此,他对百年间的这段历史,他是用生动的故事、生动的人物来表现的。


六大名著中被淘汰的两部又是哪两部呢?说起来,被淘汰的这两部也是人人皆知,分别是《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属于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现在人们熟知的《范进中举》,就是取自于本书。

聊斋志异最有名的篇目(六大名著变成了四大名著)(4)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奇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吴敬梓,为何在晚年时期会写出《儒林外史》这样一部充满讽刺意味的小说。这和吴敬梓自身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会了人们生命的真谛。吴敬梓晚年时期,回想起自己参加科举的亲身经历,以及听到的种种见闻,开始反思科举制度的弊端。他对士子们不好好研究学问,反而热衷功名利禄的行为感到憎恶,对八股文、科举制也感到了深深的失望,于是就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了一本《儒林外史》,借助范进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将盛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批判的体无完肤。

《聊斋志异》是志怪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文学上的成就远非余者可比。不同于以往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的主要特点与《儒林外史》一样,都在于讽刺二字,借鬼狐故事讽刺当下的不公。而蒲松龄在科举之路上的命运,也和吴敬梓非常相似,多次被驱逐考场,一生与仕途无缘。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讽刺科举的意味太浓,而在科举制度已经消失的时代,这一点已经引不起人们的兴趣,所以自然而然地从六大名著中被淘汰出去。 而《聊斋志异》自成书后,虽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直到今天仍然被改编成各种影视作品,可是因为该书主要讲述鬼狐故事,而现代人大多都不怎么相信神怪之说,因此《聊斋志异》也被从六大名著中淘汰出去。

如此一来,原本的六大名著也就变成了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最有名的篇目(六大名著变成了四大名著)(5)

图源网侵删歉

最后:

“四大名著之所以为四大名著, 就是因为作品不但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还有很强的思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