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并推出了自己全新的散文集《得未曾有》,以现在的状态和心境,我选留名案树长新的枝干个旅人走到新的边界。写出了《七月与安生》、《八月未央》,在世纪之交引领起“青春疼痛文学”风潮的女人,这个曾经高喊着你应该去流浪,去谈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然后转身潇洒是开的女人,换上了全新的名字,开始与你聊起了佛教、宿命、隐居、禅修、灵性等等。这些话题之时,总是忍不住会让人想问让一句,她这些年,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安妮宝贝写过哪些书(那些年我们追的言情作家安妮宝贝去哪了)(1)

1997年圣诞节这天,美籍华人朱威廉在朋友的帮助下,搭建起了一个名为“榕树下”的个人主页,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如今看来非常简陋的网站,有一天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华语文学门户,并改变如郭敬明,慕容雪村、韩寒、蔡骏、今何在、步非烟、沧月、饶雪漫等等。一大批文学爱好者,未来的人生轨迹,而在其中也包含了一个名为“励婕”的女孩,因为热爱,彼时的她作了一个周围许多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辞去家乡银行的铁饭碗,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大城市,跑去榕树下工作。

励婕参加了榕树下举办的第一届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并且很快在网站上拥有了自己的专栏,以“安妮宝贝”之名,陆陆续续发表了46篇作品,1.0版本的安妮,笔触忧郁、颓废,钟情于描写那些个性强烈、美丽反叛、并带有一些心理缺陷的女人,在她的文字王国里,男性角色的存在,永远只是一种陪衬,而另一个女性角色的存在,要么是反衬,要么是与这位女主人公互为两面。如同拥有双重人格的一个人,在灵魂上彼此纠葛与融合,时而触碰死亡的界限。

安妮宝贝写过哪些书(那些年我们追的言情作家安妮宝贝去哪了)(2)

安妮宝贝善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而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又常常会出现在她的散文,这让读者们在阅读中时常会感到迷幻,分不清这一切到底是虚构,还是所看一切,皆是作者的点滴自传,励婕与安妮宝贝似乎就是一体两面,她们彼此纠葛,却又共同指向了我们身边的某类女孩,共同指向了这些女孩心中的某类情感,是否喜欢安妮宝贝并不取决于故事情节,而是她那文字下痛彻心扉的伤痛,深入骨髓的绝望,映照灵魂深处的孤独,是否符合你此时的心境,直达你的内心。

1999年上半年,安妮宝贝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在青年群休中迅速窜红,在网络上,她与写出了《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痞子蔡,彼时叫李寻欢,日后创办了果表文化的路金波,以及后来写出《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家有儿安》的刑育森,写出了《武林外传》《龙门镖局》的宁财神四人一起被合称为当时网络文学界的“五驾马车”,她的小说长期占领各类销售榜单、一印再印,还在上学的郭敬明专程跑到榕树下的办公室,只为远远看上偶像一眼。

至于郭总后来怎么把这种青春疼痛文学,学过来发扬光大,那就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然而随着作品的不断出圈,非议也随之而来,同性恋、同居、离家出是、自杀!网恋、撕逼等等。这些她作品中的完素就算放到现在,也是网友们和家长们的重点举报对象,更不要说20年前,都市女报甚至直接使用了“安妮宝贝毒害中国青少年”,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在批评者看来,安妮的作品就和旧时的智盎蝴蝶派一样,毫不遮掩地向青少年传递了对物欲的追求,对现实的失望。

对感官刺激的痴迷,对社会责任的逃避,充分体现出自恋、自卑、自弃的小资情调。是必须被封杀和取缔的,然而到底是一群在激烈竞争中喘不过气,缺失家庭的关爱,白卑、自恋、自弃的青少年,在一众文学作品中选择了安妮宝贝,还是安妮的小说催生了这样一群青年,到底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并没有人能说的清,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你怎么看?在漫天的非议中,安妮宝贝并没有站出来为自己争辩,而是于2002年暂时告别了成就她的网络,开始自我的放遂和远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安妮宝贝写过哪些书(那些年我们追的言情作家安妮宝贝去哪了)(3)

从《蔷薇岛屿》到《莲花》,她的文字不再围绕着晦暗逼厌的城市孤岛打转,而是放下了叛逆公安身份,企图通过寻找精神的信仰,摆脱命运的举绊,她的文字多了一份明媚,有痛苦夜不绝望,有哀怨却能见光明,这种转变,也让过往追随她的人发生了分裂,有的人粉转路甚至转黑,把她的转变视为一种精神的背叛,我慕名而来企图在你的文字中再次得到抚慰释放自怜结果翻开一看你却叫我“多读书、多打坐、勤恳工作、善待他人、回归大自然”。

而有的人,则是对这个温暖版的安妮更加喜爱,毕竟人不可能一直作个叛逆的少年,总要想法与自己和解,从安妮宝贝到庆山,可以说她的作品真实反映出了,一代人的虚无和自由交织的复杂情感,从小镇奔赴大城市的文艺青年,为了扎根于此拼尽了全力,如逐渐在钢铁丛林中迷失自我,感到无比的孤独,中年后生活虽得到些许改善,但精神世界却仍然一片荒芜,逐又开始渴望逃离都市,企图在自然的隐居和修行中找寻精神的寄托,变得是年龄和挣扎方式,不变的是精神的“无所依存”,所以她的改名,再像是一种面对读者的宣言,如底圣死那个当头海藻般的长发,白色棉布裙子,光脚穿球鞋,对世界充满愤怒的女孩,宣告青春伤痛文学,再也不会在她的笔下重现。取而代之的是,庆山式的一修行文学,宗数布道式的呢喃。

至于读者能否接受这个全新的庆山,我想-时间会给出答案,如果道安妮宝贝是以痛征服80一代。那“顾漫就是以“甜”占领了90青年。当年我看《微微一笑很倾城》时,最大的感触就是,这小说的情节好淡,主角不是在发糖,就是在发糖的路上,整本书连个直正意义上的反派都没有,少有的作恶情节,也是为了给主角装逼打脸和感情升温做背景板。

而顾漫三部曲,《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杉杉来吃》,小说和改编影视的爆火,似乎也反映出了“一大类观众”的心声,去TM的虐恋,老子就要看大团圆。

1981年出生的顾漫,成长于一年一部琼瑶剧轮番轰炸电视的年月,顾漫在采访中坦言,她人生中的第一本言情就是在小学六年级时看的琼瑶的《月朦胧鸟朦胧》,从此泥足深陷,为了追台湾的言情小说,他经人安利找到了“晋江文学网”,彼时的晋江,还只是一个以扫描校对,台湾出版的言情小说为丰的文学论坛,和现在的原创安频顶流,完全不沾边,顾漫正是受到了其上席绢,晴等台湾女作家的“冰淇凌文学”的影响。

安妮宝贝写过哪些书(那些年我们追的言情作家安妮宝贝去哪了)(4)

2003年并始,尝试在转型的晋江上写属于自己的“傻白甜 霸道总裁”的故事,没想到出道即巅峰,《何以举第默》一炮而红,持绿畅销3年,108次售壁,52次加印,究其原因,就是她在当年晋江的一众虐文中,开了“甜宠 日常”的先河,拒绝“第三插足”,拒绝“就是不解释的误会”,拒绝“背负啥家族使命”,拒绝“车祸、失忆、自杀等等”一切虐恋元费。就让平凡的女孩和帅气的男神,穿梭在阳光洒满的校园和高档写字楼间,秀恩爱给你看。逗你发笑,使你遐想。这里没有冲突性极强的矛盾。哪怕是要往天上射火箭,主角都能很快解决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切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