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11时,经过近9个小时的不懈攀登,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全部成功登顶珠峰!5月28日中午,随着8名攻顶队员在完成顶峰测量任务后,安全返回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顶测量阶段圆满结束。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1)

在8名攻顶队员返回大本营之前,《面对面》栏目记者对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2020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李国鹏进行了连线采访。

珠峰测高有哪些技术创新与突破?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2)

据李国鹏介绍,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突破,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3)

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峰顶雪深,使用重力仪进行重力测量,这些高精度测量仪器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这将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4)

李国鹏:我们采用的国产GNSS接收机既可以接收北斗的数据,也可以接收其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数据,这次珠峰高程测量我们首选北斗测量数据。珠峰地区环境非常特殊,因此一般的测绘设备在珠峰测量中可能无法满足要求,我们在项目前期也结合珠峰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对设备的要求做了大量的研制工作,从5月27日登顶的设备使用来看,他们都正常运行,性能良好。

传统方法是否适用于2020珠峰测高?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5)

历史上,中国对珠峰共进行过6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1966、1968年,国家测绘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合作,两次组队对珠峰高程进行测定,这两次测量未在峰顶树立测量觇标,也未测量峰顶冰雪厚度,高程也未公布。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9名队员第二次从北坡登顶珠峰,并首次测得珠峰8848.13米的岩面高度。2005年5月22日,中国再次开展珠峰高度测量工作,测量队采用了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结合的技术方法,并首次在珠峰峰顶测量中利用冰雪雷达探测仪测量冰雪厚度,经过严密计算,测得珠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记者:虽然用了很多高科技的装备,但是在这次整个测量工作中还用了很多传统的方法。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6)

李国鹏:我们这回在珠峰周边布了680千米的一二等水准网,同时我们又在珠峰周边建立了重力基准网,采用相对重力和绝对重力测量的方法把重力测量引到珠峰大本营,这些都是传统的方法。同时在这回珠峰测量中我们又在大本营和东绒2我们测了两个天文测量,它对珠峰高程观测过程中垂线偏差等测距,具有一定的误差改正。

2020珠峰高程测量 一波三折

2020珠峰高程测量工作由国测一大队和中国登山队共同组成,4月初,测量队员和登山队员已经到了大本营,在人员、技能、仪器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每年攀登珠峰的窗口期主要在5月。4月30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测量首场新闻发布会在珠峰大本营召开。5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宣布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

李国鹏:5月份有三个窗口期,上中下各有一个窗口期,5月6日我们决定出发的时候瞄准了5月12日的窗口期,5月10日到了6500米营地的时候发现北坳那一块风非常大。由于前期大量降雪,雪非常厚,我们称为流雪,流动的雪危险性非常大,登山指挥部经过再三讨论分析,最后为了人员安全决定下撤。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7)

5月9日晚8时,部分队员回撤到大本营,5月10日,剩余队员撤回大本营,等待第二个窗口期。

在静候下一个窗口期到来时,队员们仍在积极做着各项准备,由于地理环境独特,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很多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到处可见。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8)

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2月的严寒冬季,来自西南部的急流从北边吹入,会产生飓风的力量,风速超过285公里/小时,能轻易地把攀登者吹离珠峰。不仅如此,珠峰的气候环境也十分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无常。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9)

李国鹏:当时肯定心里有压力,大家想一鼓作气利用窗口期把山顶攻下来。虽然心里当时也有一点遗憾,但登山就是这样,一次机会没有成功,我们会抓住第二次。5月16日晚上我们指挥部根据大家休整的情况,决定要第二次进行冲顶。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10)

5月16日,30名测量登山队队员第二次向峰顶进发。5月17日11点左右,到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5月18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长次落在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召开攻顶动员会,公布12名攻顶队员名单。12名攻顶队员预计在5月22日登顶。但遗憾的是,5月20日因天气原因,海拔7790米以上区域雪深过米,测量登山队决定撤回6500米前进营地,休整待命。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11)

李国鹏:根据以往的情况,海拔8000米以上的降雪一般不会太大,降雪主要集中在8000米以下的海拔地区,但这回也是多少年来非常罕见的一次台风雪。这种情况下指挥部做出下撤的一个决定。回撤的风险非常大,我们做了一系列保障,确保安全第一,最后大家安全地撤到了营地。

5月底,珠峰登顶最后一个窗口期即将到来,与中旬和上旬的窗口期相比,5月下旬的窗口期时间更短,最后的机会也意味着最严峻的挑战,登山队能否抓住机会、实现目标?

5月最后一个窗口期 登顶!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12)

5月24日,经过休整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出发,向珠峰顶峰发起第三次冲击。26日,测量登山队公布了新一轮8人冲顶队员名单: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13)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14)

冲顶队员从海拔7790米的二号营地出发,前往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计划27日凌晨开始冲顶。登顶的前一个晚上,珠峰又下起了大雪。

李国鹏:二三十厘米深度的大雪,到凌晨5点才逐渐缓和下来。因为已经冲顶两次了,山上各个营地的给养、保障、氧气都有一定的损耗,我们从原来的12名队员里挑选了8名经验丰富的测量登山队员,经过测绘仪器操作的培训,对测绘仪器的操作理论知识上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也能保证完成任务。我的脑子也闪过,如果这次冲顶失败今年就没有机会的念头,但是没有多想,我想肯定能完成的。但话说回来,珠峰毕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从目前看我们所有可能想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如果最后不成功或者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还是觉得非常遗憾。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15)

最后的机会被抓住,27日2时10分许,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陆续从海拔8300米的珠峰突击营地启程,向顶峰进发。经过近9个小时的奋战,登山队一行人不负众望,在上午11时许站在珠峰最高点。

150分钟 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16)

登顶是艰苦的,但站在顶峰上的队员们,还有更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包含了多个首次。首次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首次实现人类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完成任务历时150分钟,这是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录。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17)

2020年距离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已有45年的时间,5月25日则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的纪念日。此次珠峰高程测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伴随着所有队员抵达珠峰大本营,此次珠峰高程测量所有外业测量数据交接后,数据处理工作人员将计算出珠峰高程初步结果。

测绘人对珠峰的评价(面对面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18)

记者:按照计划,什么时候您才能完成现有的工作任务,撤离珠峰呢?

李国鹏:截至目前,我们队员已经待了有3个月了,但是我们基本上没有受疫情的影响,5月27日登顶成功以后,我们外围可能就剩下少量的收尾工作。估计10天左右,我们就可以结束全部撤回了,大本营6月份已经进入雨季,到时候我们的营地可能已经全是河流了。

制片人丨张士峰

编辑丨张宏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