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八百壮士致敬歌曲(桂涛声创作歌八百壮士抗日歌词)(1)

桂涛声创作《歌八百壮士》抗日歌词

向八百壮士致敬歌曲(桂涛声创作歌八百壮士抗日歌词)(2)

桂涛声

歌声振国魂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八百壮士一条心,十万强敌不敢当。我们的行动伟烈,我们的气节豪壮。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

这首慷慨激昂,雄浑悲壮,名叫《歌八百壮士》的抗日战争初期的抗战经典歌词,曾经唱响那个时代,因为人们坚信歌词里的“中国不会亡”的歌词为信念,支持鼓舞着亿万中华儿女,高唱着《歌八百壮士》这首抗日救中国的抗战歌曲,高声怒吼着“中国不会亡”而与日寇进行着英勇不屈,前赴后继的殊死抗争,宁死不做亡国奴,并以“中国不会亡”作为精神支柱和无穷力量的源泉,打垮并赶走了日本侵略者。

“八百壮士”的由来

向八百壮士致敬歌曲(桂涛声创作歌八百壮士抗日歌词)(3)

八百壮士墓

鲜为人知的是这首名叫《歌八百壮士》的抗日战争初期的经典歌词,它是由云南省曲靖沾益县菱角乡,黎山脚下卡郎村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出生,名叫“桂涛声”的音乐词人创作的歌词。它歌颂在1937年8月13日那天开始,中国军队英勇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淞沪会战的战役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奋力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国军队——谢晋元副团长受命率领的第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411人,在数万日本敌寇陆、海、空军的重重包围的艰难困苦中,顽强战斗,拼命消灭日本强盗的英雄事迹的歌曲。

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日军屡受重挫后,不断增调大量援兵,日军突破大场防线,企图切断闸北、江湾中国军队的后路,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谢晋元副团长受命率第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411人向南推移,留守闸北。为掩护主力大部队连夜西撤,谢晋元带领部队穿过敌人猛烈的炮火,进驻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谢晋元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的中国英雄官兵们,人人抱定视死如归的决心和信念,守卫四行仓库这块弹丸之地。

谢晋元副团长以无所畏惧,英勇赴死的英雄气概,指挥带领官兵们浴血奋战,争先恐后,誓死不退。谢晋元在四行仓库阵地上赋诗一首鼓舞士气:“勇敢杀敌八百兵,抗敌豪情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倭奴气不平。”用以激励官兵们奋勇当先杀击日寇。

在敌众我寡的激烈残酷战斗中,一名叫陈树生的敢死队员的士兵,看到一股敌人对四行仓库造成危害,不消灭这些敌人,就难保四行仓库这个阵地,他把手榴弹绑满自己身上,拉着导火索后,从四行仓库楼上跳下,冲入日寇群中,一声巨响,与侵略者同归于尽,炸死了约二十名对四行仓库安全造成威胁的日军,惊吓得在场的敌人呆若木鸡。

上海四行仓库的抗日守卫战,是一场真正空前绝后的战争奇观,因为在这个战场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之众的上海人亲眼目睹中国军队,以四行仓库作为阵地杀击日本鬼子,暨当时广大上海民众亲自观看我军与日寇拼命血战厮杀的真实战争场景。谢晋元率军坚守四行仓库抗日的消息传开后,当时的上海人民无不敬佩感泣,每天从早到晚,数以万计的各界群众,不顾北岸日军的流弹四射伤害到自己,纷纷自发聚集在苏州河南岸观看助战,表示对四行仓库里中国守军的尊敬和关心。每当日军要进攻时,苏州河对岸观战的“观众”们,就举起写在大黑板上面的大字,告诉中国守军,日本敌寇的进攻方向是在那里,民众们的指导,使中国军队的将士们准确无误的消灭来犯的日本强盗。

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英雄官兵们,在民众的声援指导中,斗志昂扬,愈战愈勇,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日本敌寇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因为谢晋元他们411人,被日本侵略者数万人团团围困在四行仓库内,人们就将他们称之为“孤军”。谢晋元他们这支英勇善战的“孤军”,顽强奋勇战斗4昼夜,共击毙日本敌寇200多人,伤者无数,自己仅阵亡9人,伤20余人。谢晋元为了迷惑敌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有意说成800人。报界等媒体宣传赞扬并誉称他们叫“八百壮士”,这就是“八百壮士”一名的由来。

《歌八百壮士》

激励军民顽强抗日

为了鼓励“八百壮士”英勇击杀日本鬼子,上海市商会派出一名14岁的女童子军杨慧敏携带慰劳品,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渡过苏州河进入四行仓库,并向“八百壮士”孤军们敬献新制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华民国国旗,表示全市人民对他们的崇高敬意。接过中华民国国旗时,“八百壮士”被小姑娘的勇敢无畏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谢晋元激动地对杨慧敏说:“勇敢的小姑娘,你给我们送来的不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谢晋元命令将杨慧敏小姑娘送来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华民国国旗(由杨慧敏送入四行仓库的那面旗帜,现存于台北市国军历史博物馆),升起在仓库大楼楼顶,隔河观战的群众看到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国国旗,人人拍手高呼,群众欢声雷动。人们随即脱帽,向着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们挥手致意,并鞠躬致敬,且高喊“中华民族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呐喊声震苏州河两岸。

因为自从日军占领上海市区后,上海沦陷区到处都是日本侵略者的太阳旗,唯有四行仓库楼顶上空高高飘扬着中国国旗。在太阳旗和米字旗之间,这面中国国旗显得格外醒目。当日军发现这面中国国旗后,便再次向四行仓库发动疯狂的进攻,并用机枪向中国国旗扫射。谢晋元向八百壮士高声呼喊:“兄弟们,我们要和国旗共存亡,誓死不投降,狠狠消灭敌人!”上海沦陷后,固守四行仓库的“孤军”在数万日本敌寇陆、海、空军的重重围困中,升起的这面中国旗子是在上海市上空唯一的一面当时的中国旗子,就是谢晋元和他率领的名震天下的“八百壮士”们升起的中国国旗,特别鼓舞振奋人心。因为人们从四行仓库楼顶上顽强飘扬的这面中国旗子上,看到了中国抗击日本强盗必然胜利的希望。

云南省曲靖沾益县的音乐词人桂涛声,被 “八百壮士”可歌可泣的英勇顽强抗击日寇,拼命血战狠杀日本敌人的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所感动,充满敬佩崇敬爱戴之激情,热血沸腾的发自内心的激昂创作了《歌八百壮士》歌词。

向八百壮士致敬歌曲(桂涛声创作歌八百壮士抗日歌词)(4)

歌八百壮士歌曲

这首由桂涛声满怀深情敬意创作的《歌八百壮士》歌词中的“民族英雄谢团长”,就是谢晋元。《歌八百壮士》这首沉雄豪迈、坚定激昂的名曲,歌颂了抗日战争初期一个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悲愤填膺的壮举,《歌八百壮士》歌词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激荡了广大民众心灵的深处。这首慷慨悲壮雄浑悲歌的歌词,在当时振奋了民族精神和指明了祖国的命运是抗争。桂涛声充满激昂之情创作的《歌八百壮士》歌词,经著名曲作家夏之秋谱曲后,它传遍万水千山,唱响中国大地。在那个艰难困苦的苦难年代,可谓是歌声振国魂,唱出了中国广大军民的抗日必胜的心声和信心。《歌八百壮士》演出最后,听众自发地高呼“抗战到底”的口号,“中国不会亡……”的歌声与口号声响成一片,人们的爱国激情达到最高潮。

武汉合唱团刚重建不久,在夏之秋先生领导下,即能单独举行音乐会,演唱《歌八百壮士》等歌曲宣传抗日,募捐救济武汉被炸难民,募捐支援前线,被誉为武汉最优秀的歌咏团。当时的武汉《大公报》社论说:“中国不会亡提得好!祖国正处在危急存亡之时,这口号甚得人心,唱出四万万同胞的心声!”。雄伟悲壮激昂舒展的《歌八百壮士》歌曲,成为鼓舞广大爱国军民抗日救国,激扬斗志的响亮号角之一。

向八百壮士致敬歌曲(桂涛声创作歌八百壮士抗日歌词)(5)

谢晋元纪念馆

向八百壮士致敬歌曲(桂涛声创作歌八百壮士抗日歌词)(6)

谢晋元灵碑

谢晋元接到撤退命令后,于10月30日晚9时撤出阵地。他们在沪西的居住地,被人们称之为“孤军营”。 孤军营门前,每天都是人流如潮,人群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的上海民众去孤军营看望并送东西给孤军们。当时报纸描述孤军营门前的情景:“每天人来人往,好像信徒们涌向圣地。” 铮铮铁骨的“八百壮士”,对于当时身处黑暗困于孤岛的上海人,就像一盏长明灯,看着他们,就有了希望,便坚定了抗日的必胜信念。

谢晋元的“孤军营”,被羁困在上海公共租界四年多的时间里,在日伪敌人的威胁利诱下,威武不屈,誓死不投降。日伪特务机关为了收买谢晋元,就派人以50万银元、师长之职诱降,均被谢晋元严辞拒绝。谢晋元义正词严的抗拒敌人的诱降,敌伪见软硬兼施无效,卑鄙无耻的敌人决定杀害谢晋元以报复泄愤。谢晋元与其手下的四名连长于1941年4月,被日、伪收买的叛徒4人在24日早操时,乘谢晋元不备,用匕首将谢刺死。谢晋元遇害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为他而悲怆。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授谢晋元为陆军少将。上海10多万民众前往瞻仰谢晋元遗容,向他的遗体告别,并为谢晋元送葬。

毛泽东主席高度赞誉英勇抗日的“八百壮士”,题词称他们是“民族典型”。 蒋介石誉称他们为“精忠贯日”。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举行的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及追悼阵亡将士大会上发表演说,称淞沪会战首位牺牲的高级将领黄梅兴等抗日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中国革命政府追授黄梅兴为陆军中将。在为黄梅兴塑像落成典礼的当天,人们高唱《歌八百壮士》歌曲歌颂抗日救国的英雄烈士们。

1938年,电影制片厂以“八百壮士”的英雄事迹为题材,拍摄的黑白电影名字也叫“八百壮士”(1976年,又于台湾拍摄了彩色的“八百壮士”同名电影,由林青霞扮演女童子军杨慧敏)。

1947年,上海市政府将上海北火车站到四行仓库的那条路改名为“晋元路”, 将与“孤军营”一墙之隔的胶州公园改名为“晋元公园”,上海市建立“晋元高级中学”用以对这位抗日民族英雄的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政府褒扬谢晋元“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壮举,并抚恤其亲属。1983年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谢晋元的墓,迁至上海虹桥宋庆龄陵园右侧的名人墓园内,以彰显谢晋元“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壮烈光辉业绩。谢晋元是“八百壮士”英雄精神的精英代表人物的灵魂。

1986年,谢晋元的家乡广东蕉岭县为其树立纪念碑,将其母校改名为“晋元中学”, 作为对抗日英雄谢晋元的纪念。谢晋元纪念馆位于谢晋元故居侧。是2000年10月,广东蕉岭县委、县政府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将军而兴建的,2001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总投资200万元。占地面积3082平方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门前有2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和绿地,广场中央竖立着谢晋元将军一身戎装,脚穿高统马鞋,腰间右侧别着手枪,左手叉腰,右手牵马,身姿英武雄伟,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谢晋元将军他慷慨赴汤蹈火,奋勇当先,杀敌报国而无畏牺牲的豪迈英雄形像的青铜雕塑。

谢晋元纪念馆为庄严肃穆的三层楼阁式建筑,馆内底层大厅有谢晋元将军大幅画像及《歌八百壮士》歌曲、接待室和音像室;二楼为谢晋元将军生平事迹展览厅,陈列着将军生前与日寇血战的实物、图片及政府、各界人士褒扬将军的图片、报刊和拓片,再现了将军生前英烈事迹;谢晋元纪念馆的建成,使之成为广东为蕉岭县增加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谢晋元将军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举世闻名的英雄,也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学习的楷模人物;他英勇抗日、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行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谢晋元纪念馆的落成开放,对进一步弘扬谢晋元将军的民族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思想、为国为民的崇高品德、教育后代、激励来者具有重大的现实的积极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经典歌曲影响深远

现在上海光复路1号的四行仓库的大厅里,恭敬地塑立着带领“八百壮士”抗击日本敌寇的谢晋元将军半身雕像。在七楼,还有一个80平方米的“八百壮士英勇抗战事迹陈列室”,展览“八百壮士”在淞沪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文物,每周五下午对外开放,是对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陈列室的建立,是为了缅怀英烈不畏牺牲,创造美好今天的英雄业绩,发扬英雄精神,弘扬英雄先烈的民族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思想,为国为民的崇高品德;教育今人爱国就要强国,对于激励人们爱国具有重大的现实积极意义。也是让人们睹此“八百壮士”展览纪念物后,受到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启迪后人继承先烈的英雄精神,自强不息强祖国的深远历史意义。牢记革命前辈流血牺牲,赢得祖国独立的丰功伟绩而激励后人奋发向上,使祖国经济腾飞,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文化艺术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爱祖国,民富国强,国防力量强大无比是第一,谁敢挑衅犯我国?塑谢晋元将军的雕像和设置陈列室,是对“八百壮士”以表珍重,以告世人要崇敬爱戴尊重英雄,不想受辱就要勿忘国耻,并当自强不息强家国。1985年9月3日,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将四行仓库批准为纪念地。悲壮的抗日救国历史和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英雄烈士们,没有被忘却,令人欣慰。

1991年5月,夏之秋(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小号专家、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老先生应邀请赴台湾讲学。为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他以79岁高龄,不顾疾病缠身,坐上轮椅远渡。(支云华 王文 周 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