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大牙 全现在 收录于话题#生活宇宙奇趣知识和故事集132个全现在,全球青年精品资讯平台

第三人称怎么对话(试试用第三人称跟自己对话)(1)

作者 | 王大牙当我们在想清楚该做什么、反思过去、或者指导自己处理日常情况时,都会有一些内心独白,但我们经常使用的代词是“我”,也就是第一人称。而第三人称自称(illeism)的方式,常常被不同的文化解读为孩子气、自恋或者疯狂的象征。然而,过去数十年的研究表明,在脑海中用第三人称自言自语,也就是所谓的 “远距离自我对话”,可以带来更好的情绪调节、自我控制,甚至是智慧。最近,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伊桑·克罗斯(Ethan Kross)、布林莫尔学院心理学助理教授阿丽安娜·奥维尔(Ariana Orvell)等人在《临床心理科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巩固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当人们用第三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来跟自己对话时,哪怕在情绪激烈的情况下,他们也能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01////所罗门悖论据《圣经》所述,以色列国王所罗门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人们千里迢迢来向他请教各类问题,所罗门总能想出各种解决办法。不过,所罗门的智慧却只能用在他人身上。他自己的生活由一团糟,养了几百个异教徒的妻子和小妾,爱夸耀自己的财富;他还忽视了对自己独生子的养育,致使后者长大后成为一个无能的暴君。这些罪孽和错误,将他的王国引向毁灭。这就是所谓的“所罗门王悖论”。也就是,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往往处理自己的问题时更有智慧。现代的心理学家们认为,一个人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提供了更客观地评估情况的条件,因而在思考别人的问题的时候,人们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会让情绪扰乱思维。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所罗门悖论”的思路——人们在思考自己的问题时,可以尝试与自我拉开距离。人类的自省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规划未来。但当坏事发生,强烈的负面情绪涌现,这种内省也可能让我们不停地“复盘”,从而在这种情绪中兜兜转转,长时间走不出来。

第三人称怎么对话(试试用第三人称跟自己对话)(2)

伊桑·克罗斯(Ethan Kross) 图:网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没有办法让自省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克罗斯表示,当我们在负面情绪中挣扎,我们倾向于放大正在面对的问题,失去了考虑全局的能力。“情绪调节,就是人们用来改变或修正自己感受的一套广泛策略。但我们可能很难应对强烈的情绪,或者找到情绪调节的方法。”当强烈的情绪涌现,如果能从更远的距离来思考自己正在经历的事,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凯文·奥希斯纳(Kevin Ochsner)表示,心理距离是一个已经存在了很久的概念。有许多研究都提供了不同策略,来制造心理距离。你可以想象一个人从你身边走过,走向远方,就像《星球大战》中的开场白。甚至,只是把身体往后靠在什么地方,也被证明让人更轻松地执行一项困难任务。“这些行为都会减少情绪上的冲击力。”奥希斯纳说。02////与自我的距离克罗斯和他的同事们试图找出自我指称方式对人们思考问题产生的影响。大约在10年前,克罗斯的团队偶然发现,第三人称自称也是一种建构自我心理距离的策略。当一个人通过以第三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 “你”)来思考自己的问题,他将能站在一个离情绪更远的位置,这些情绪不像往常那样打扰一个人的判断。在一项研究中,他们发现,第三人称自称可以帮助一些人管理在公开场合谈话带来的情绪困扰——对于社恐的人来说,这种远距离的自我对话是有效的,因为他们特别容易感到压力,常常与情绪调节作斗争。其他研究者也有类似的结论。在美国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埃里克·诺克(Erik Nook)参与的一项调查中,研究者要求人们用“让自己感到良好的方式”重新评估对自我的一些负面评价。结果,一些受试者自发地停止或减少使用了“我”或“我的”这一类第一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怎么对话(试试用第三人称跟自己对话)(3)

埃里克·诺克(Erik Nook) 图:网络诺克说,这些受试者在语言上疏远自我,而他们在调节情绪方面表现得更好。2017年,撰稿人布莉娜·柯尔(Breena Kerr)在一篇文章中谈远距离自我对话是如何帮她度过离婚带来的灰暗情绪的。“如果我想度过难关,我就必须把自己想象成别人,”她写道。“用‘我’来指称自己,一个被内疚和悲伤缠绕的人,是行不通的。所以我换了个方式。我开始制定一些行动计划,就像在给一个朋友提建议一样,这个朋友是一个值得被照顾的人,一个我爱的人,只是恰好ta拥有我的名字。这种方式起了作用。”远距离自我对话最吸引人的一个方面是,作为一种情绪调节的策略,它似乎不需要付出什么额外的努力。在与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杰森·莫撒尔(Jason Moser)合作的大脑成像研究中,克罗斯的团队发现,第三人称自称不仅减少了压抑情绪,而且与认知控制相关的大脑区域也保持着正常负荷。2017年,他们在发表于《自然科学报告》上的一篇论文中写道:“第三人称自称可能是一种相对轻松的自我控制形式。”第三人称自称降低了事物的戏剧性,以至于让人们暂时忘记那是他们正在经历或反思的事;你保留了对自己情绪细节的特权,却拥有了一种以更客观的视角看待事物的能力。03////一种心理工具“这是一个非常迷人的问题,”奥希斯纳说。“为什么当我说‘凯文想要什么?’这句话的时候,就好像我在谈论别人一样?”这些转换代词的心理效应表明,语言以某种方式塑造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奥维尔曾试图通过研究像 “你 ”这样的第二人称代词来解释这一点。“你”是英语语言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它们很容易因为语境改变,其含义也发生改变。这可能是通过代词转换,就能产生自我心理距离的发生机制之一。“你”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词:它可以指其他任何具体的人,也可以指一般的人。通过使用 “你 ”这个代词来指称自己,我们就能将自身承受的一部分压力正常化。“我们在解释这些代词的时候,已经习惯了不断地转换视角。而当我们用这些代词来反思自我的时候,就会促成一种不同视角的无缝衔接,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沉浸式视角,转化为一个更远的视角,我们对自我的思考就仿佛变成了我们对他人的思考。”奥维尔说。

第三人称怎么对话(试试用第三人称跟自己对话)(4)

阿丽安娜·奥维尔(Ariana Orvell) 图:网络其他研究表明,用外语讲述情感体验也能创造心理距离,而且用外语骂人对情感的影响较小。需要注意的是,克罗斯的研究只针对发生在人们内心的自我对话,而不针对发生在外部的第三人称自称。我们可能会将这视为一种自恋的特质,但文化现象中的第三人称自称显示的情况比“自恋”更复杂。很多公众人物和历史名人都在公开场合使用过第三人称自称,而且他们留下的形象各不相同。比如,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 ),以及马拉拉(Malala)都在面对媒体的时候这样做过。凯撒大帝用第三人称写了一本关于自己的书。

第三人称怎么对话(试试用第三人称跟自己对话)(5)

图:Vice奥维尔认为,虽然人们可以在不同语境里使用第三人称自称,但如果这些人有潜在的共性,她也不会感到惊讶。“我们还不明白是什么在激励着将第三人称自称外化的表达。但这让我们非常兴奋,因为这是我们可以研究的领域。”克罗斯说。所有这些对第三人称的各种使用都揭示了一些关于心理距离和情绪调节的情况。它们是一种工具,既可以是有用的,也可以是无用的,取决于你如何、以及何时使用。情绪调节可以用来回避负面的情绪。但重要的是,在跟情绪拉开距离之后,你选择做什么,这也是适应性情绪调节与逃避的根本区别。当你达到某个心理距离时,你可以逃避你的情绪;或者,你也可以潜回你的经历中,从一个稍微偏离的角度来努力处理这些情绪。“当你与自我保持距离时,并不是毫无感觉,”克罗斯说。“这并不是说我们把情绪开关关掉了,只是更容易面对更激烈的负面情绪。”就像大多数心理工具一样,远距离自我对话并不是治疗社恐的根本方法,而只是一种可能会起作用的策略。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第三人称自称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并不是适合他们的方法。而人们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疏导负面情绪的方法。除了让人感觉有点蠢之外,第三人称自称真的不会让你损失什么。“无论他们是私下自我对话,还是在工作前对着镜子做,还是在日记中做,”诺克说。“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策略,可以尝试一下,看看它们是否对情绪调节有好处。”奥维尔说,她不建议人们随时随地采用远距离自我对话。只有在被强烈的情绪困扰时,这种心理距离才有助于人们收获理性的观点,不让情绪占据主导地位。原标题:《试试用第三人称跟自己对话,也许能帮你抵抗负面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