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九子传说在明代以前并没有记载,直到明弘治年间,才开始出现。

龙生九子貔貅是第几子(龙生九子分别是哪9个)(1)

传说明孝宗因弄不清九子的名字,就令中管去问内阁。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接到皇帝的“御书小帖”,下问“龙生九子名目”,仿佛记得少年时曾在“杂书中”见过,但仓促之间又答不上来,就问编修罗玘,罗玘说曾听老师说过,只记得其中五六个名目;于是又问吏部刘绩。刘绩说家中有一本旧册子,“册面上备录此语”,取来一看上面果然记有“九子”之名,但却未记出自何书,无从查考。皇帝的垂询不能拖延太久,李东阳无奈,只得凑合“据以复命”回答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足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负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遗像。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不过在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只要知道龙生九子的形成过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龙生九子有这么多的说法。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如果非要选出九子来的话,也应该选出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九个。李东阳也是一时急于交差,所提之名单并不具代表性。下面是目前流行最广的一个版本:

1、老大囚牛(qiúniú),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

龙生九子貔貅是第几子(龙生九子分别是哪9个)(2)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

龙生九子貔貅是第几子(龙生九子分别是哪9个)(3)

­3、老三嘲风,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龙生九子貔貅是第几子(龙生九子分别是哪9个)(4)

4、老四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龙生九子貔貅是第几子(龙生九子分别是哪9个)(5)

5、老五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

龙生九子貔貅是第几子(龙生九子分别是哪9个)(6)

6、老六赑屃(bìxì)(霸下),龟形有齿,气大好负重,常背负石碑于宫殿中,是长寿、吉祥、走鸿运的保护神; ­

龙生九子貔貅是第几子(龙生九子分别是哪9个)(7)

7、老七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龙生九子貔貅是第几子(龙生九子分别是哪9个)(8)

8、老八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

龙生九子貔貅是第几子(龙生九子分别是哪9个)(9)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好张望,常站立于建筑物屋脊,作张口吞脊状,是宅院守护,驱邪纳福,安居乐业的神兽; ­

龙生九子貔貅是第几子(龙生九子分别是哪9个)(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