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在看邱妙津的《鳄鱼日记》跟《蒙马特遗书》,看《蒙马特遗书》的时候,不自觉总会想起王尔德在狱中写的《自深深处》。

有些人为爱而生,也为爱而死,像王尔德,像邱妙津。对他们而言,悲怆中自有圣洁之境。

我以前不太能分清什么是喜欢,年少的时候,有几次稀里糊涂的就跟一个人恋爱了。这种稀里糊涂的“恋爱”大多起始于聊天软件,两个人在聊天软件里打的火热时,彼此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热烈如火焰,耀眼如火焰但比火焰还要短暂易逝的暧昧情愫。这种情愫如同罂粟令人沉沦,人一直被这样浓烈的情绪包裹着,自然而然就陷落进去了。

一旦最甜蜜的那两个礼拜过完,再回过头看,就会惊讶“啊,怎么突然就在一起了呢,但没办法,还是要继续谈下去的啊,现在说分手岂不是太伤人的心了…”

总之,确实有几次恋爱我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在进行的,像是承担某种义务,在这段关系里,不得不认真的去扮演某个角色。当然,这之中,也会有一些甜蜜的,美的故事发生。但更多的是无聊的争吵,无意义的赌气、冷战,以及无穷无尽的情绪内耗。等到某个时刻,一直紧绷的神经断了,身心俱疲,我再也忍受不住了,就会突然跟对方讲,“不好意思,我们分手吧。”

我曾经在去见对方的公交车上闪过这个念头,当时,我坐在后排座位上,看着窗外的景色,脑袋里不知不觉就闪过“不好意思,我们还是分手吧”这句话。之后的公交车时间里,无数次把想要分手的念头摁下去,但它像弹簧一样又会弹跳出来。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在见到对方的第一时间,抿抿嘴,义正言辞又满怀歉意同时焦急万分的说“不好意思,我们分手吧。”

看着对方窘迫气愤发怒的样子,虽然心里觉得很愧疚,但心灵上的枷锁终于解开了,顿时,如释重负。

当然,这种恋爱只发生在青春期。那时候也许是寂寞,也许是被“爱情”这种被所有人都供奉起来,且大家都急于跃进这条浪漫河流的急躁举动给诱惑了。

但现在,又有些不一样了。

豆瓣上有一个话题叫“我们从过往的恋爱或者分离里收获了什么经验”,这个话题下面的每个回答都特别有意思。几乎每打开一个,每浏览一个,都能收获一个爱情故事,或甜或苦或涩或者恨。阅读者能从那几百字,几千字中窥见某个陌生人在某个时间段的真实面貌,那些文字把最真实、最坦诚、最脆弱的男人女人摆在网络的夹缝里,好让时间拂去他们身上的浮土。

但拂去尘土需要时间,也需要契机。有的人等不及时间,也等不来契机。

跟前任分手之后,我复盘了我们之间有过的几次大的争吵,惊奇的发现,每次争吵的原因,或者导火索都是同一个。这个问题一直横亘在我们中间,只不过有时候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抽丝剥茧仔细推敲之后,发现藏在最深处的依然是它。

而这个问题,在开始这段恋爱之前,我们也讨论过。那时候,我自信地认为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完美规避问题的发生,或者我会以一种超乎常人的包容心来包裹住这颗尖锐的矛盾的种子。

不知道为什么,人总是会过度夸大自己的爱,特别是在爱情里,有时候爱着爱着,就会在潜意识里营造出一种无比热爱对方的“假象”,这种假象蒙蔽了对方,也蒙蔽了自己,蒙蔽了最真实的爱。

分手后的某天,我们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两个人像是在放映短片一样,把在这段关系中,所有有意义的片段都剪辑拼凑在一起。最后发现,原来这里有一个地方衔接不上,那里也有一个地方衔接不上。然后彼此沉默,道歉,互相坦诚自己在关系里的不当之处,重新安抚好被彼此揭开的伤疤,最后真诚祝好,挂断电话。

像完成一套简洁而又顺畅的程序,挂完电话后,我躺在床上,头脑无比清醒,内心也没有任何情感的起伏。这几年里,我像一棵树一样扎根在那个地方,风拂过我的枝叶,只不过最后风又吹走了。

很久之前,我不知道怎么去爱一个人,也不知道怎么进入亲密关系,我不舍得付出,总是在渴求,或者明明付出了但仍然摆出一副极度渴求的姿态,畏缩,忐忑,胆怯,矛盾。我总是拉着对方跟我玩一场猜心思的爱情游戏。最后,谁都没猜对谁的心思,反而因为费尽心思的猜测而耗尽了所有,以至于最后提前结束游戏。

慢慢地,我知道给了。主动给出自己的爱,主动给出一个真诚坦率的自己。但有时候,热烈的火焰也会灼伤人的眼,伴随着热烈情绪而来的,除了足够的安全感,还有妒忌和狭隘。当两个人爆发剧烈的争吵,什么狠话都忍不住往对方身上扔的时候,我甚至会用我的付出来捆绑对方,会说出“我都这样爱你了,为什么你还是这样?”的话。

其实,在一开始,我就为对方,为我的付出,为我们的感情预设了一个期待,当那个期待没有降临,我就会反复陷入“为自己的付出而不值得”的困境,而这种困境直接推翻甚至抵消了我给予对方的“爱”,甚至把我拉进爱而不得的深渊。我在这样的深渊里焦急,愤恨,后悔,怀疑自我,怀疑他人,怀疑爱。

在最后的那通电话里,我坦白承认了自己的狭隘。承认因为自己的狭隘而给对方确确实实带来了伤害,而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忽视了那些伤害。人处在悲伤里,就会放大悲伤,甚至让悲伤繁衍悲伤,好巩固自己受害者的地位,以求一个心理上的稳定与和谐。我们处于弱势地位的时候,总是更容易接纳自己。

但现在,坦白来讲,我从那种主动给出爱的经历里得到的东西,比我失去的东西,多太多了。全身心的享受爱情,享受付出爱而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那一两年里我一直都处于内心愉悦,精神丰足的状态。只要看着那个人,内心就会长出对抗一切的勇气,而在那样的勇气的供养里,我也找到了更好的自己,更坚定了要写下去的想法。“无论如何都要爱,无论如何都要写下去。”我怀着这样的坚定去生活,去做每一件事。

我现在仍然在主动的给,但会把握一个度,尽量不让我毫无保留的爱灼伤对方,也尽量不让过多的给而伤了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让自己陷入“我爱你,你也必须爱我”的泥沼中。

我依然给的坦诚,真实,但更无拘无束,更坦坦荡荡,更自由自在。

如果让我回答从过往的分离里收获了什么经验,我的回答是“如何更好的做自己。”克服性格里自私,自大,狭隘,冲动的部分,学会给予跟分享,学会承担,享受付出,拥有勇气,并且是拥有不求回馈的勇气。

我想说,不要抱着任何一种目的进入恋爱,抛弃“爱情能让我成长”、“爱情能让我收获”的想法,只单纯的,听从自己内心的,去爱一个人,去享受这种全世界唯一的,比雪还要洁白的,由一颗心向另外一颗心发出邀请的独特体验。不要计较你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会失去更多,更不用担心,你会因为爱情的失败,从此在生活里一蹶不振。抛弃一切恐慌,放弃任何“技巧”。倘若你彻底打开自己,你也会由此看见新的世界。

当然,在恋爱之前,别相信所谓的我这种人在社交软件上分享的上述一切关于爱情的“忠告”。爱情没有准则,也没有法则跟技巧,没有所谓的经验,所有的爱情忠告都不具有指导性。每个人的爱都独一无二,都熠熠生辉,否则,那怎么可能是爱呢!

最后,去爱吧!

应该怎么去爱一个人(如何爱一个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