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曹操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君乃后汉三国时候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惊世才能。骑着老马以后会看到,今天暂且按下不提。曹操有一首著名的《短歌行》,现在拿来与诸位共享。全文如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解梦的依据(原创周公姬旦会解梦的人肯定是个不同寻常的主儿)(1)

孟德公的这首诗中名句迭出,星光灿烂。尤其是最后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拉开帷幕,推出了今天我们剧中的男一号人物——周公。这位客官问了,这个周公是给全世界人民解梦的周公吗?恭喜你答对了,此周公还真就是周公解梦的周公。但是,周公不光会解梦,他的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但却指挥若定,宠辱不惊,无论在政治军事上,还是思想礼仪上,足以泽被后世,光彩照人。

废话说了不少,转入正题。话说周武王姬发在姜子牙和他的四弟周公的辅佐下,指挥大军KO了商纣王帝辛,灭了600年悠久历史的商王朝。按理说武王姬发功成名就,可以好好歇歇了。事实上姬发还真就好好歇歇了——伐纣仅仅两年后,身心俱疲的武王姬发就驾崩了,留下了个十三岁的孩子周成王姬诵继承王位。您看看当时的情况:一边是四处死灰欲复燃的江山,一边是懵懂且年少的执政者,新生的周王朝建朝伊始就摊上大事儿了。就是在这样的特殊而敏感的背景下,成王姬诵的亲四叔周公毅然代天子掌管起了国政。

周公解梦的依据(原创周公姬旦会解梦的人肯定是个不同寻常的主儿)(2)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要辅政只能留在京城,他就让儿子伯禽到封地去,临行前他和儿子来了一番很有意思的谈话:

周公:伯禽呀,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亲叔叔,你看爹地的地位怎么样啊?

伯禽:爹地真的很牛很牛了哈!

周公:儿啊,你说的对,爹地确实很牛。但是爹地在洗头的时候,如果有人来见,就用手握着没有洗完的头发去办事。吃饭的时候如果有人来见,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见人家。你知道为什么吗?

伯禽:是啊,爹地为什么这么急啊,有这个必要吗?

周公:我这样做还担心天下的人才不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后,不过是个封地的国君,可千万不能骄傲呀?

有其父必有其子,伯禽到鲁国后兢兢业业,礼贤下士,而周公“握发吐哺”的故事也为后世所称道。

周公解梦的依据(原创周公姬旦会解梦的人肯定是个不同寻常的主儿)(3)

周公这边厢呕心沥血辅着成王,那边厢却看红了一批人的眼。商灭后,纣王帝辛的儿子武庚被封在旧都城安阳,掌管商朝的移民旧臣。周武王姬发让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在各自的封地采用“品”字型策略包围监管武庚。按道理说人家周朝对商朝移民旧臣已经很不错了,让你搞区域自治,对比后世赶尽杀绝的做法已经很温柔了。但是武庚毕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骨子里流淌着一腔老爹帝辛战斗的热血,这一生终究是要闹出一点动静的。周公一辅政,武庚就活动,宣传工作下了大气力,中心思想就是煽动天下人,说周公这是要篡权的节奏啊。武庚同志这么一忽悠,竟然把管叔、蔡叔和霍叔三位姬姓皇叔给争取了过来,这三位监管也不监管了,竟然和武庚走到了一条战线上。您想想,这就像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跳到了一个槽子里,不是明摆着要坑业主吗?于是乎,武庚和监管三叔就匪夷所思的联起了手,一门心思跟刚刚建立的周王朝造起了反。

这武庚和监管三叔这么一闹腾,把召公也惊动了。这个召公也是个相当厉害的角色,武王灭商战争中,召公是仅次于周公的功臣,并且也是辅佐成王的贤臣。在谣言四起的环境里,召公也开始怀疑周公辅政的意图了。周公听到最亲爱的战友也开始怀疑自己了,心里很难过,他专门和召公推心置腹深谈了一次,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其情殷殷,其意切切。召公终于被周公的品格所感动,同意和他并肩携手,讨伐武庚和监管三叔的东征战队就此成立,两位统帅在战前建立了牢不可破的阶级情谊。

周公解梦的依据(原创周公姬旦会解梦的人肯定是个不同寻常的主儿)(4)

东征开始,面对武庚的叛乱势力,周公作为总指挥做出明确的安排:武庚和监管三叔的主力叛军由周公和召公联手解决,而配合武庚的皇协军——东边的淮夷、徐戎等几个部落交给姜子牙解决。先看看这对阵的阵容就应该知道比赛结果了。战争打了三年,结果2:0,周召战队 姜子牙战队完胜,武庚被杀,管叔上吊,霍叔革职,蔡叔充军,周王朝这艘年轻的战舰终于度过了惊涛骇浪,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平稳前行。

东征结束后,殷商的遗民旧臣的待遇就没有原来那么安逸了。为了好好管制这帮“顽民”,周朝在洛阳又新建了一座都城,把他们迁到里面严加看管,让他们好好品尝品尝敬酒和罚酒究竟有多大的差别。从此西周就有了两座都城,分别是称作“宗周”的镐京和称作“成周”的洛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周公辅政已经七年,七年间周公为周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而成王姬诵也年满二十岁了,此时此刻,周公别无他愿,将这个日渐稳固的江山交给了这个日渐成熟的执政者。

纵观周公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运筹帷幄,杀伐有度,教人礼仪,为人解梦,确是一位经天纬地的奇才。而武庚和监管三叔之流,则尽显狭隘,目光短浅,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面前妄图掀起一丝波澜,最后终究逃不过螳臂当车,自取其辱的下场。

最后,让我们记住周公的名字——姬旦,尽管读起来还有那么一点诙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