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樊英

这几天,虽然期待中的开学“入校”没能如期而来,但不少学校都举行了线上的开学仪式:升国旗、唱国歌、分享假期生活、校长讲话、班主任叮嘱……

形式有些不一样,但这也意味着,新学年真的来了。

对于开学,其它年级的家长都已经有了经验,但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们,可能内心里会稍微有些忐忑——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切从头开始,有点期待,但也充满未知。

的确,小学新生入学,考验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有些家长初衷不错,很想多做一点配合,但是,跟老师的交流毫无章法,甚至用错了方法,家校之间并不愉快。

怎么配合更顺利?我们采访了几位有过小学一年级经历的老师,在他们看来,多做甚至不如少做。

尤其以下这些行为,都是老师们极力吐槽的,请各位小一家长对号入座,今后尽量避免。另外,我们还梳理了一些非常有实操性的准则,请家长收藏。

老牌公办小学老师:

理解不了家长们的脑回路

李老师是一名相对年轻的老师,现在是4年级的班主任。“我第一次带一年级的时候,真的崩溃了无数次。总是在想,家长们的脑回路究竟是怎么构成的?”

先说家长们吐槽最多的QQ群微信群。班上有两个群,一个QQ群一个微信群。吸取了各种QQ群的奇葩状况,李老师把QQ群设成了禁言,专门用来发班级和学校的各种通知,让家长能够一目了然,避免因各种无效信息漏了通知。但是,就连这么“清静”的群,有很多家长都是不看消息的。有的家长确实忙,无法及时地看到,可以理解。但是,孩子放学后,晚上睡觉前总该看一下吧?

发在QQ群的消息不看,然后又在微信群各种问。比如,第二天学校有活动,要求穿某套校服。李老师会请学生示范穿上,正面反面都拍照然后上传到群里,其余同学按照示范穿就可以了。但是,有的家长不看老师发的通知,然后就开始在群里一遍遍@老师各种问。

又比如,学校通知里说了“要求下午6点以后的核酸报告”,就开始有家长问“一定要6点以后的吗?”“8点以后的行不行?”……

家长不要让老师寒心(小学老师最怕哪种家长)(1)

图源摄图网

再来说问题最多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问题。先说家长的生活习惯。你没有看错,就是家长的生活习惯。新开学的第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有家长@班主任,送水杯、送衣服、送作业本、送文件夹、送药送各种东西到学校,全是当天早上出门忘记了的。送到门卫室然后@班主任去领,“大家肯定想象不到,有家长是从来不检查孩子的书包的,我每天都要给孩子削铅笔!”

还有更严重的,是家长瞒报孩子病情。“曾经,班上有个孩子呕吐了,当时正好是诺如病毒爆发。学校要求症状消失72小时候才能回学校。结果,孩子被送到了学校后,没多久又开始呕吐,其实孩子病情一直没有好。”

最夸张的,是放学没人接孩子!老师给家长打电话,爸爸说妈妈来接,妈妈说奶奶来接,结果奶奶还在路上,而且连学校大门都找不到。

再来说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好坐在座位上这都是轻的,有孩子桌子永远是乱的,第一节课后衣服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

上厕所这件事,有的孩子因为紧张也因为好玩,一节课要举手好几次,说要上厕所。相反的是,有的孩子不敢举手,课堂尿裤子拉粑粑的都有。“这些我们老师都觉得是正常的,才6岁的孩子,又是新环境。”而且,为了孩子心理上不受影响,情感上不受伤害,老师会表现得非常自然,尽量弱化这件事的负面感觉,都会告诉他没关系,老师帮你换洗!不会因为这事去批评或者斥责孩子。小朋友也就放松下来,不再一到想上厕所的时候就紧张,也敢举手请示了。但是,有不懂的家长,听老师说孩子尿裤子或者拉粑粑在裤子里了,劈头盖脸就开始骂,“我们所有努力被家长毁于一旦。”

家长不要让老师寒心(小学老师最怕哪种家长)(2)

图源摄图网

处理得最多的,也最说不清的,是孩子间的冲突。李老师说,有一天,她正在外面搞教研,接到一个电话,没有称呼,接通听到的就是质问的语气——“这件事你要给我个说法,否则我就投诉到教育局……”李老师在一脸懵当中才知道是两个孩子间发生了抓扯。

另有一次,家长到学校质问老师,“孩子受伤了你都没发现!这是校园霸凌,这个学校的风气这么坏,我要投诉到教育局!”原来,孩子耳朵后面有个被抓伤的口子。因为被头发遮住,如果不是洗脸或者洗澡的时候仔细检查,一般人是发现不了的。李老师说,6岁小朋友之间的触碰或者抓扯,如果没有监控,遇到不讲道理的家长,真的是心力交瘁。

“还有,如果我们没有主动联系家长,说明孩子适应得很好,家长不要每天都问‘我家孩子今天表现怎么样’了!”

民办学校老师:

“甲方心态”的家长大可不必

王老师是成都近年发展蒸蒸日上的一所民办学校的老师,刚好带了一届毕业生了。

这所学校是可以住校的,有生活老师,所以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哪怕不足,很多时候也有生活老师兜底。“但是还是想给家长们建议一下,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还是要掌握。比如,现在很多家庭是马桶,但学校普遍是蹲坑,有的孩子就不太会。”王老师特别提醒,孩子的病史一定要提前跟班主任沟通。举个例子,现在孩子生活环境过于清洁,过敏情况比较多。她班上有个孩子,核桃放在她面前眼睛都会肿,这样的过敏反应,家长或许也不知道,或者是忘记跟老师交代。但是,过敏反应的后果有时是非常严重的。

孩子间的抓扯在民办学校更是矛盾的焦点。王老师说,六七岁的孩子,有时候会用拥抱等肢体接触表达喜欢,但有的孩子不喜欢。尤其是有些保护意识很强的家长,事先跟孩子说了不要让别人有身体接触,就会非常抵触,甚至发生争吵和推搡。民办学校的家庭,经济能力都不错,在孩子的交往上,总觉得有自家孩子不能吃亏的底气。但是,6岁刚进小学的时候,是处理不好孩子间的复杂情绪的,不懂什么叫主观故意,什么叫不小心,掌握不好分寸,更不理解有同学是喜欢他才抱他。而一旦出现孩子间的摩擦,家长也是动不动就上升到校园霸凌的高度。

王老师也想借此呼吁:建议家长不要太敏感了,多跟学校沟通,不要气头上就下判断甚至就行动。

最让王老师理解不了的,是家长的“甲方心态”,总觉得交了几万元的学费,学校就该给孩子给家长服务,孩子交到学校,就该还给家长一个优秀的孩子。学校从上到下都在强调服务意识,“不是因为你采访我才这样说,在我们这里,爱学生是首要条件,不爱小孩子的人,也不会坚持当小学老师。”

王老师有个学生,在寝室跟生活老师说,你该给我们打扫卫生照顾我们的,我们是给了你们钱的。“当然,这样的孩子是个别,但是她的想法,大概率是来自父母。”

但是,同样的,这个群体的家长,一部分无所谓,觉得有家庭经济基础兜底,孩子只需要健康快乐就好。但是另一部分,望子成龙的程度极其高,需要孩子非常优秀。“有时候他们给到(孩子)的压力,我们都觉得心痛。希望这部分家长,能够真的站在孩子角度,不要有‘龙生龙’的执念。”

这6点建议

请家长收藏

成都另一公办学校的老师,总结了这些年的新生开学经验,梳理了给新小一家长的几点建议和操作手册,在开学的这个急迫的时间段,希望家长们牢记。

1. 在第一次新生家长会上,不要玩手机,手机调成静音状态。当老师家长会上有要求家长互动时,积极举手参与。

2. 家长会后想和老师沟通的家长很多,不要一直长时间和老师沟通。如果确实有很多想表达的可以通过微信、QQ或者老师方便的时候电话,这样更好。

3. 改变自己的角色,咱们已经是小学生的家长不是幼儿园的家长了,所以没必要事无巨细地和老师说孩子的情况,但是如果孩子有什么病史、饮食禁忌、特殊习惯之类的一定要单独跟老师沟通。

4. 一年级新生,在班级管理方面会有很多细节要求是为了孩子早日养成良好常规,作为家长们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

5. 尽量及时地看QQ、微信群。群内如果比较热闹,可以调为静音,一般有重要事情老师会@所有人,当听到@提示音时一定要及时打开看。

6. 孩子们每天的情况老师会通过QQ、微信群和家长沟通。所以开学两周以内,如果老师没有主动联系家长,就证明孩子情况比较稳定,暂时不用打电话询问孩子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