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香港一日》的第1264期

简约公屋格局曝光 4至5人户有独立厨厕

目前,香港有超过10万户居民居住在恶劣环境,例如劏房。特区政府提出5年内兴建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解困。据港媒今天报道,早前,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带同劏房户,到简约公屋的示范单位参观,亲自介绍单位配备,包括独立洗手间、餐桌、上下架床等。

香港简约公屋选址(简约公屋格局公布)(1)

(视频截图)

香港简约公屋选址(简约公屋格局公布)(2)

简约公屋单位内已设置配备。(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何永贤形容,市民居住在恶劣环境的日子“持续多一日也太多”,“你去过便会明白,一名老人的生活空间,就像一个柜子,就是那么小。想象现时住在劏房的市民,心情、健康,小朋友的成长,生活了5至6年,对香港有什么印象?简约公屋是唯一选择,是帮助劏房居民的救生艇,价值是不可计算。”她又称,面积约300多平方呎(约29平米)的简约公屋单位,月租初步预计是2650元,期望租金是传统公屋的9折,让租户可以储蓄,更好筹划未来。有参观的劏房户高兴地表示,一家几口会住得很舒服,“可以有自己的床”。

香港简约公屋选址(简约公屋格局公布)(3)

简约公屋单位有独立洗手间。(政府新闻处)

消息指,特区政府30日将公布3个市区选址,包括启德世运道、九龙湾彩兴路,以及柴湾常安街和常平街。去年11月,房屋局公布了4个新界选址,2幅地在屯门、其余在元朗及上水。

简约公屋约3万个单位,主要提供给轮候传统公屋三年以上的申请者,以家庭申请者优先。另外,结合简约公屋和传统公屋,未来5年的公营房屋总建屋量,将增至约15万8千个单位,较上一个5年期大幅增加约一半。

另外,房屋署于2021年6月推出“现金津贴试行计划”,帮助纾缓轮候公屋期间的生活困难,截至上月,已向逾8.4万个合资格住户派发超过25亿港元的现金津贴,超过22万人受惠。

“现金津贴试行计划”试行三年,向非居于公营房屋、非领取综援,以及轮候公屋逾三年仍未获得首次编配的一般公屋申请住户,每月以“转数快”(香港小额支付系统)或现金方式,提供1300至3900港元津贴,帮助居于不适切居所的市民纾缓生活压力。

隔离令明撤销 医管局:将加强支援确诊者

香港简约公屋选址(简约公屋格局公布)(4)

所有普通科门诊诊所30日起恢复服务。(中新社资料图)

香港特区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政策进入新阶段,30日起确诊者不再获发强制隔离令,医管局专为确诊者而设的指定诊所及远程诊症服务也将停运。医管局今天(29日)表示,将加强服务继续支援确诊患者,明日起恢复所有普通科门诊诊所服务,并增加普通科门诊诊所的偶发性疾病诊症名额;同时预留诊症名额予较高风险的确诊病人。

香港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基层及社区医疗服务)夏敬恒表示,病人可透过医管局“HA Go”手机程序或致电“关爱预约专线”预约。而老人家亦可透过电话预约长者筹,医管局热线1836115将为病人提供健康建议及协助预约,或为有困难的确诊者安排远程诊症服务。

急症室服务方面,他指,特区政府会密切监察各公立医院急症室的运作情况,竭力应付服务需求,呼吁征状较轻微或较低风险的患者,向可开新冠口服药物处方的私家医生求诊,减轻公共医疗服务的压力。

夏敬恒续称,确诊者亦可按其需要到18区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求诊,特区政府会密切检视,有需要时调动资源加强服务。另外,公立医院特别探访将有新安排,由下月1日起,除隔离病房外,所有访客每日可获安排两小时探病时间,毋须预约,而同一时间最多两位访客探病,期间亦可换人,上限为3人。不过访客仍需提供48小时有效核酸检测证明。

陈茂波:收紧财政政策无可避免 未必一刀切取消所有纾缓措施

香港特区政府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将于下月发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9日在网志中表示,随着社会步入后疫情阶段,防疫措施逐步解除,内地和香港逐步有序通关,今年的经济肯定比去年好,财政策略因此亦有需要作出调整。可以说,将近年扩张性财政政策收紧是无可避免并有必要的做法。

香港简约公屋选址(简约公屋格局公布)(5)

图源:香港01

陈茂波指,连续几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令财政储备大幅下降到8000亿的水平,相当于约12个月的政府开支,远低于3年前、相等于20多个月开支的水平。面对经济及市道受压,政府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措施,稳住民生。然而,随着经济回稳、财政措施必须作出相应调整,这是负责任的做法,亦符合香港基本法第107条所提出的原则。

不过,陈茂波又提到,尽管今年经济将较去年改善,但仍须密切观察疫后经济恢复的速度与力度,特别是经济复苏之初,市场信心比较薄弱,如在这时候大幅收紧财政开支,可能不利于巩固复苏势头。此外,不同行业的经营环境、不同阶层打工仔的收入恢复也许有滞后,市民对经济复苏的“体感温度”也许存在落差。考虑到这些因素,即使面对需要缩减公共开支的巨大压力,但亦未必适宜“一刀切”取消所有纾缓措施

陈茂波明确表示,下年度的财政政策将由“相当宽松”的扩张性取态,过渡至“中间偏松”。他说,编制新一份财政预算案的最大挑战,是面对庞大财赤,一些推出多年的纾缓措施可能需要调整。在考量不同措施时,政府会尽可能缓减对弱势社群的影响,但对于必须压缩开支的环节,以至可能须分担的额外税负,也希望获得市民的理解、体谅和支持。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29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谈及消费券,指香港经济已逐步复苏,不赞成再派发全民消费券。她又指,随着内地疫情缓和,相信专家将研究何时适合取消核酸检测。

叶刘淑仪表示,消费券是逆周期措施,而香港已脱离经济萎缩,农历新年期间食肆畅旺,加上政府赤字大、财政储备大幅缩水,再派消费券只是将有限资源烧烟花式派发。她认为,资源应帮助最有需要的人,例如综援出“双粮”、公屋免租一个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