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播出的网剧《三国机密》在剧情上迎来的第一个高潮点,刺破“偷梁换柱”真相的老宦官张宇被杀下线。

三国演义老版27位演员扮演者(老版三国演义他配音超级多角色)(1)

追剧的观众突然发现,张宇就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季昌明检察长。

三国演义老版27位演员扮演者(老版三国演义他配音超级多角色)(2)

采访李建义,不同于以往做其他人物采访,需要记者慢慢引导被访者打开回忆,面对他,你只要坐在旁边静静地听就好。他能把每个问题都变成好几个鲜活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场景一应俱全,甚至还有每个人物的语气和动作,与其说是采访,倒是更像听评书。

这位前辈有哪些话想对年轻的演员说?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你。

从小“好声音”,如今看戏也关注“嗓子”

提到“好声音”,就不能不提到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李建义是20多个角色的配音。

他一直说自己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没读成研,80年代单位没放人,等90年代终于同意了,他却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已经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水平,那段时间李建义接了不少配音的工作,《三国演义》中的20多个角色,就是这个时期的成果。“《三国演义》合成的时候,有天我去中央电视台录一个专题,王扶林老师(《三国演义》总导演)正好在隔壁说到我‘怎么又是李建义!’我赶紧过去,他看到我来接着说‘嘿!你小子来了,你给我配了多少(角色),别人听不出来,我还听不出来吗!’”

三国演义老版27位演员扮演者(老版三国演义他配音超级多角色)(3)

《三国演义》里李建义饰演谋士陈宫,他还是该剧的主要配音员

而李建义的好声音,很早就被老师们挖掘,还差点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学时,擅长朗诵课文的李建义被选入了学校播音组,一把好嗓子惊艳了体育老师,老师便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发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方明。见到方明后,李建义的朗诵立刻获得了认可,方明随即引荐他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面试。

面试那天是周一,李建义还专程和学校请了假,“录音棚的门特别厚,两层门一关上,一点声音都没有。外面就坐着好几个广播电台的老前辈,我念完之后,有个老师就说‘我们确定要你’”,在专业上得到了认可,李建义却因为家庭原因没能通过最后一关,与播音员擦肩而过。

“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有很多人的帮照,我这一路上得到过很多老师的帮助。”在跟李建义的采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老师”,事后整理录音时发现,光是有名有姓提到的老师就有24位之多。他遇到过很多爱才的老师,体育老师把他推荐给方明,语文老师又把他推荐给煤矿文工团的话剧演员李太林学习话剧和小品。“现在这种辅导都是收费的,但李老师辅导我,不仅不收钱,还经常招待我在他家吃饭。”

三国演义老版27位演员扮演者(老版三国演义他配音超级多角色)(4)

年轻时的李建义。图片来自贴吧

因此李建义尤其关注表演中演员的声音,在问及看到现在年轻人的表演和做的话剧有什么评价时,李建义点出了基本功的问题:

“我看的(年轻人做的戏)不多,但是也看过一些。会感觉到基本功有些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涉及到现在的整体趋势,确实在发生一些变化。我们那个时候要求声音的基本功,首先体现在招生的时候,你具备不具备作为一个话剧演员的声音,声音不好,他就不要。进了学校之后,在你的基础上再去培养。

现在舞台上演出基本都戴麦,不好听。因为它出来的声音是平面的。如果没有麦的话,前面的观众听到的声音就大,后头声音就小。有一种距离感,这样出来的声音是立体的,现在感觉都在一块。可能是现在要求更接近生活,因为我们那时候的表演是跟真实生活有一些距离的,有舞台感和戏剧感。”

穿着工作服考戏剧学院,他从来不“演”角色

三国演义老版27位演员扮演者(老版三国演义他配音超级多角色)(5)

尽管跟随过李太林、方官德、董行佶等多位老艺术家学习,但参加戏剧学院考试时,李建义却是自卑的。曾经的播音员受挫经历和并不算帅气的形象让他面对身高长相出众的竞争者们时非常没有底气。

初试当天,李建义下了夜班后从工厂匆匆赶到考场,连工作服都没来得及换。没吃早点,内心又十分焦虑的他没等考试开始便“眼冒黑花”,被招生老师注意到了异常,老师了解情况后赶忙拿来水和饼干,还帮他调整了考试顺序。坐在一旁的李建义看完同组其他考生的表演,便有了信心。“(那组考生)长得虽然好看,但并不会演。”面试结束后,考官就直接通知他晋级复试。

那是1978年,艺术类院校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三大院校自主出题,统一招生后再分配学校。李建义通过了层层选拔,却没能留在北京,上戏看重了他的文化课成绩,专门把他要了过去,招生的老师后来告诉他,“我们觉得你即使当不了演员,也可以培养着留校教书,或者做导演、编剧。”

在没有高铁,通信工具也不发达的年代,北京和上海的距离很远,李建义非常担心毕业后无法回来。“我从小跟姑父姑妈一块长大,他们没有孩子,年纪也很大,我考大学的时候他们就70多岁了。那时候学生的命运也是很悲惨,靠分配来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但命运再一次眷顾了他,毕业时国家话剧院想从上戏招一个老生类型的演员,类型符合,品学兼优的李建义,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这个机会。

三国演义老版27位演员扮演者(老版三国演义他配音超级多角色)(6)

进入戏剧学院后的十年间,整个社会在飞速发展,也是李建义成长最快的阶段。

那时李建义开始了密集的阅读,从《高老头》、《老人与海》读到了萨特、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等哲学家的著作,水锥子的图书市场是他每隔一段时间必去的地方。正是这些旁人看来枯燥的理论书籍,给李建义的演员生涯带来了重要的给养。

李建义曾说配音演员、影视剧演员和话剧演员里,最爱的还是话剧演员这个身份,因为“话剧演员这个身份对我来讲意味着一次完整的艺术创作。电影是支离破碎的,导演再把它连接起来。而在舞台上,大幕一拉,就是我的了,更多体现出来的是演员的表演。 “

而在诠释角色时,李建义从来不说“演”角色,而是“创作”。

“我上学时候接受的教育都说是创造一个角色,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不说‘演’。拿到剧本,首先找到它的文学性,也就是说它写的是哪一段历史,什么样阶层的故事,什么样的人物,人物的命运是什么。剧本有的时候给的尺度时间段是很短的,有的戏就是一个小时、一天,作为演员来塑造这个人物,要把这个人物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我们那个时候的作业是要写人物小传,你要把他的前因和以后的命运都设想出来。”

李建义在话剧舞台上塑造过很多不同的形象,让他最难忘的就是1995年的《伐子都》。这部剧的形式非常新颖,但在表演上却有很大的难度,为了创作这个亦真亦虚的人物,李建义思考了很久之后,甚至一度血压升高,最后他想到了中国的传统戏曲。

三国演义老版27位演员扮演者(老版三国演义他配音超级多角色)(7)

图片来自网络

借助戏曲的表现形式,李建义终于在现实和虚构中找到平衡点,使郑庄公成为了一个活的人物形象。这个角色也让他获得了1996年话剧研究会的金狮表演奖。

因演宦官受到关注,他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大演员”

在年轻人的认知里,李建义的标签是“宦官专业户”,他在电视剧《少年天子》中饰演的宦官吴良辅获得了观众和行业的一致好评。

三国演义老版27位演员扮演者(老版三国演义他配音超级多角色)(8)

三国演义老版27位演员扮演者(老版三国演义他配音超级多角色)(9)

《少年天子》里的吴良辅

对于这类角色的成功把握,源于30多年前的一段记忆。当时还在读小学的李建义有天去爷爷家玩,在门口碰到一个人,他张口便叫“奶奶”,却被姑姑纠正“应该叫公公”,从大人们的谈话中,他知道了对方曾经是皇宫里的太监。“送他出门时,他的眼神和神态,一下就刻在我脑海里了。演吴良辅的时候,我就模仿了他的走路方式。” 李建义回忆到。

小时候学画画时,李建义时常拿着画板去写生。成为演员之后,他也继续着自己的“写生”,只不过把画笔变成了眼睛。“我会在马路边的栏杆上那么一趴,叼根烟”,李建义一边说着一边比划起来,“看,那男的跟这女的不像夫妻啊,什么关系呐。”

琢磨表演的事贯穿着李建义整个演员生涯,包括后来研究和调整话剧、影视剧不同的表演方式:

“我在89年去苏联的时候看了很多小剧场戏剧,从那个时候我开始反思在不同剧场表演这件事。小剧场更接近生活,观众离你很近,一定要提醒自己,这是小剧场,你的声音、语言、形体,要更接近生活,更接近你的观众。在镜头面前那就更要收着了。另外,镜头前出现的是你的形象,但你演的是你内心的形象,也可能我脸上没表情,但还要通过你这个没有表情的脸把它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课题。 有时候是声音,有时候是一丁点的动作,有时候就是眼睛,眼睛里一定要有戏。”

三国演义老版27位演员扮演者(老版三国演义他配音超级多角色)(10)

《人民的名义》里的季检察长

做演员,李建义一直信奉这么一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大演员。“配角你要给人家配好,有些演员抢戏,本来是应该你配的,结果你喧宾夺主成了主角,这戏就不对了,人物关系就不准确了。所以作为配角必须要给人家配好,这才有艺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