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两年来,山西省农信社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统筹疫情防控与业务经营“两手抓、两不误”,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动对接服务山西省推进“两个转型”、太忻一体化等重大规划实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持续为“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为推动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山西农信体系建设?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山西农信体系建设(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担当)

山西农信体系建设

李明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两年来,山西省农信社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统筹疫情防控与业务经营“两手抓、两不误”,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动对接服务山西省推进“两个转型”、太忻一体化等重大规划实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持续为“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为推动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截至2022年10月末,山西省农信社资产总额16083.61亿元,较年初增加1853.6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1984.15亿元,较年初增加1534.9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367.64亿元,较年初增加802.47亿元;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813.05亿元,较年初增加807.4亿元。

不负使命当好“乡村振兴主办银行”

“对农村信用社来讲,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村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农业是我们创业的舞台,离开了农村、农业和农民,农村信用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亚说。

近年来,结合山西省情,山西农信社以七大行动22项举措汇聚各类金融资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七大行动”,即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创建行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行动、粮食增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行动、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提升行动、信用工程建设提升行动。

2022年,山西省农信社开展“百行进万村争创主办行”行动,持续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满足脱贫人口合理信贷需求,实现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截至目前,山西农信系统涉农贷款余额4962.05亿元,较年初净增556.73亿元,增速12.64%。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683.69亿元,较年初净增328.19亿元,增速24.2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5个百分点;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当年累计投放额、余额分别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75%、71%。

根据“百行进万村争创主办行”行动总体目标,到2025年末,山西农信社涉农贷款将累计净增1500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累计净增600亿元,绿色信贷累计净增240亿元,涉农及小微贷款(含贴现)占比达到80%以上,实现全省现有农户授信全覆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创建在县级行社全覆盖,金融综合服务站点总量达到14568个,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持续提升。

精准滴灌助力实体经济焕发生机

截至2022年10月底,山西农信社支持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贷款余额达1002亿元,全省国有企业从山西省农信社融资共计1178.49亿元,其中,支持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项目41个,金额53.06亿元,农信社作为全省地方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更加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亲临山西视察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开启了山西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作为省内金融主力军,山西农信社自觉融入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针对性开发推广36款金融信贷产品,服务全省重大战略、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加大惠企纾困力度。

山西省联社引导系统各级机构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照省市县各类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名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重点项目为切入点,持续开展项目对接,创新综合服务模式。

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及时关注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对接、整合创新,推进机制、流程、业务模式适应性改造。针对“三农”、小微等主要客户群体,山西农信社量身定制了36款信贷产品,不管是什么样的客户,只要有正常的信贷需求,总有一款或几款产品相匹配、能保障。以“晋享贷”小额贷款平台为例,该平台于2022年5月26日试运行,6月21日全面推广运行,采用“线上 线下”模式,可实现线上客户申请、风控准入规则校验、签订合同、绑定账户、用信和还款、线下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与审批等功能。各级机构还可依托该平台,向自然人客户发放用于消费或经营的小额信用贷款。

山西农信社积极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制定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动产融资等业务管理办法,已基本完成了供应链制度体系建设。同时,加快构建“1 6”供应链融资体系,推动涵盖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落地,推进托管贷、活体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研发,精准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2002年6月,太原农商银行对神农原粮科技(山西)有限公司授信2亿元,以神农科技集团为核心企业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

在“政采智贷”业务方面,山西省农信社已正式接入“政府采购云平台”,辖内108个县级行社可依托该平台,为政府采购供应商提供信用贷款。

山西省联社还与山西省融资再担保集团签署融资担保体系合作协议,108家县级机构和融资担保体系内机构实现共同准入,助力山西省构建三级融资担保体系,创新银担合作产品,缓解市场主体融资难题,为“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任务目标落实提供金融支持。

金融担当彰显疫情防控农信力量

为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金融服务,山西省联社制定出台《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支持市场主体抗疫情促发展十条举措》,确保涉农小额信贷不减力、不松劲,强化重点领域信贷支持不断档、不停滞。

在3年抗疫斗争中,山西农信志愿者、“逆行者”挺身而出,持续奋战在战“疫”一线;全系统干部职工克服一切困难,坚守工作岗位,全力做好金融服务保障。

山西农信社主动对接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民生保障领域各类市场主体,提前服务,满足一切合理信贷需求。及时了解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物流交通等各类市场主体经营状况,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管理,支持存量贷款接续转贷;对确实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申请帮扶的,积极响应帮助客户纾困解难。开辟绿色办贷通道,采用视频调查、远程审批、召开线上视频会议、就近网点办公的方式做好信贷服务。对受疫情影响严重,流动资金紧缺,暂时结息困难的客户,结合行业特点和经营状况,根据客户申请调整结息方式,缓解客户资金压力。按照保本让利的原则,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客户的新增融资需求,同比下调利率;用好财政货币政策工具,争取更多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和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推动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近期,山西省联社又制定了《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到期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从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严格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认真落实普惠小微企业阶段性减息政策三方面发力,提出九条措施,即:充分满足小微企业合理信贷需求,加大对与疫情密切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提高首贷户融资服务覆盖面;合理确定贷款延期还款安排,提高线上化产品的运用效能,用好用活各类支持政策;确定减息范围、方式和期限,明确减息申请流程,压实政策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农信信贷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停摆、不停步,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抗击疫情恢复生产。

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直接关乎万家灯火、百姓冷暖。今年以来,山西农信社为561户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以及蔬菜粮食生产、物资供应等民生保障重点领域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0.88亿元;为7900余户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物流交通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接续转贷资金125.86亿元;分别为518户客户调整贷款结息方式,帮助市场主体缓解现金流压力;为1450余户中小微企业节省利息支出4500万元。同时,不断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提高精细化定价水平,科学合理调整服务收费项目,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这些举措的实施,让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真正感受到了疫情防控中的农信力量,也充分彰显了山西农信“百姓银行”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