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讨

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传入我国后,先是在云南疯长蔓延,现已扩散至广西、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对当地林木、牧草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榜首。

讨论

1.紫茎泽兰在原产地没有大肆繁殖,为什么在入侵地可以疯长蔓延?

提示:紫茎泽兰的繁殖和适应能力很强,在入侵地没有天敌等因素的制约。

2.我国曾引入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来防治紫茎泽兰。泽兰实蝇也是一种外来生物,对这种方法,你怎么看?

提示:泽兰实蝇可以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但是泽兰实蝇是一种外来物种,也有可能影响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因此在释放泽兰实蝇之前,应做好相关研究,如泽兰实蝇的生物安全性研究,野外如何布点释放泽兰实蝇,定点释放的虫量应当为多少,等等。即在确保利用泽兰实蝇的安全性后,再利用它进行防治。

思考•讨论1

讨论

1. 小组合作,尝试用文字、线框、箭头等符号,简要描绘上述两个例子中的负反馈调节过程。

提示:下图为草地上草、兔、狼之间负反馈调节过程的示意图。采用其他呈现方式也是可以的。

高中生物稳态和生态系统大题(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1)

2. 利用本章第1节图3-4(第52页),以图中的蛙、蛇或其他动物为例,描绘该种动物数量增长或减少时,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讨论反馈调节是否发挥了作用。

提示:下图以“草→昆虫→蜘蛛→捕虫鸟→鹰”这条食物链为主,分析蛙数量变化时生态系统因为反馈调节可能发生的变化(部分)。如果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则蛙数量变化导致的反馈调节过程是很复杂的。

高中生物稳态和生态系统大题(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2)

旁栏思考题1

在个体水平稳态的维持上,有没有类似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情况?

提示:人体在遇到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这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相似;人体也有恢复稳态的机制和趋势,在大病初愈时,有些功能需要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与恢复力稳定性相似。

旁栏思考题2

想一想,研究不同生态系统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方面存在的差别,对自然生态 系统的利用和保护有什么意义?

提示:在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差异,合理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干扰不能超过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范围;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差异,合理确定保护对策,如采取封育措施,补充相应的物质、能量,修补生态系统的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思考•讨论2

讨论

1.结合上述信息,并查阅有关资料,与小组同学讨论提高人工校树林稳定性的措施。讨论时,应重点考虑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并兼顾人工林的经济效益与当地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提示:从提高人工桉树林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性、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等角度检索和阅读相关研究文献,根据科学研究结果提出科学的、有效的措施。例如,从考虑经济效益的角度,可以混种其他树种,如相思树,或间种西瓜、山毛豆等其他经济作物;从保持土壤肥力的角度,可以在土壤中接种固氮菌株、根际菌株等。

2.按上述思路,选择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态系统,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过程中新形成的森林、草原、湖泊生态系统,城市建设中兴建的森林公园或湿地生态系统,查阅资料,设计提高其稳定性的方案。

答案:略。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

(2)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强度不同。 (√)

2.封山育林能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 (D)

A.封山育林控制了物质循环

B.延长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C.增加了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数量

D.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性增加

3.天然森林很少发生的松毛虫虫害,却经常发生在人工马尾松林中,合理的解释是(C)

A.马尾松对松毛虫抵抗力差

B.人工林内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C.人工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于松毛虫的生长和繁殖

二、拓展应用

某江南水乡小城,曾经是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怡人景象。几百年来,当地百姓在河流上 游淘米洗菜,在下游洗澡洗衣,河水的水质一直保持良好。20世纪70年代,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水质恶化。20世纪90年代, 当地采取措施对工业废水排放进行控制,同时将河道支流很多入水口封闭以减少污水流入,河道内水量减少、河水流速降低,水质仍然较差。

请基于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认识,回答以下问题。

1.当地百姓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 为什么河水仍能保持清澈?

提示: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当河水受到轻微污染(如淘米洗菜、洗澡洗衣等)时,河水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因此河水仍能保持清澈。

2.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以后, 为什么会引起水质急剧下降?20世纪90年代采取的措施没有明显效果,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水中,破坏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河水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会形成污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由于污染严重,尽管采取了治理措施,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仍然不足以消除污染物,因此水质仍然较差。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该地河流水质?

提示:从治理已有污染的角度,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治理,如机械除藻、底泥疏浚、在某些区段人工増氧、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染物、利用水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等。从管理的角度,应禁止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或污水、废水必须经严格处理才能排放;加强人们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执法检査;等等。

探究•实践

讨论

1.实验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

提示: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要有水、无机盐、空气、光等非生物因素。

2.生态缸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3.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有无变化?如有,是怎样变化的?

4.在生态缸中,最后留下来的生物在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4答案:略。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C)

高中生物稳态和生态系统大题(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3)

A.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物质循环往复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是自给自足的

B.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有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4.毛竹与榜树、苦楮等阔叶树形成的混交林,其稳定性比毛竹纯林的高。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D)

A.毛竹纯林易发生病虫害

B.混交林中物种多样性高

C.混交林中食物网更复杂

D.混交林中能量可循环利用

二、非选择题

1.将以下概念之间的关系分别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提示:举例如下。

高中生物稳态和生态系统大题(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4)

2.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 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高中生物稳态和生态系统大题(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5)

请据图冋答下列问题。

(1)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2)在该河流的BC段上,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 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答案: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棉铃虫是棉田常见的害虫,喷洒高效农药可以迅速杀死棉铃虫,但同时也会杀死棉铃虫的天敌,并造成环境污染。如果放养棉铃虫的天敌——赤眼蜂,虽然不能彻底消灭棉铃虫,但是能将它们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哪一种做法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什么?

答案:放养赤眼蜂。因为喷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爆发。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 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在细胞、个体、种群、 群落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吗?试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生命有物质性,即生命体都是物质实体,因此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都来自环境,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生命活动会消耗能量,能量驱动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因此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没有能量,生命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可以说什么都不会发生。信息调节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没有信息,生命系统难以维系和运转。例如,如果没有视觉、听觉或嗅觉等方面的信息,捕食者就无法捕获猎物,猎物即使近在咫尺也毫无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了。

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物质、能量、信息都发挥着作用,尽管有细微差别,但大体上是一致的,不论在哪个层次,生命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