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琰,大梁皇帝萧选第七子,靖亲王(武靖帝),少年林殊的好基友。

琅琊榜中的靖王景琰(琅琊榜人物群像之靖王萧景琰:愣头青的幸福过往)(1)

如果要问谁是琅琊榜最幸福的人,那必须是靖王殿下。他是最后的胜利者,也是众人扶保能够开启大梁一代繁华的治世明君。

外放东海 完美避祸

靖王的生母是出身低微的医女。医女,顾名思义,就是行走于乡野的江湖郎中。在古代,郎中的地位本也不高,“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靖王母亲在民间时,受人欺辱,被游历江湖的林燮(化名梅石楠)所救,为了报答,她跟随林燮入了林府。林燮之妹林乐瑶被梁帝萧选娶入后宫后,身体欠佳,靖王母亲因学医而被送入宫中帮宸妃林乐瑶调理身子。在宫里一来二去,被梁帝纳入后宫(不得不佩服萧选的能力),封为静嫔。

静嫔性子柔和,智计过人,在宫里倒也可以应付自如。靖王萧景琰的性格或多或少受静嫔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萧景琰从小受皇长兄祁王教导,与赤焰军少帅林殊从小亲近,关系铁得像穿一条裤子一般,他们一起修文习武,以天下为己任,性格耿直,中正不二,有点愣头青的味道,也是一位耿直boy。

琅琊榜中的靖王景琰(琅琊榜人物群像之靖王萧景琰:愣头青的幸福过往)(2)

梁帝萧选发动的政治风暴,剿灭赤焰军、剪除祁王集团,其实他心里是有数的,靖王萧景琰并没有过多的参与其中(因为当时萧景琰年纪不大,并不是祁王集团的主要成员)。出于父亲对儿子的保护,在祁王集团出事的前夕,被皇帝父亲以训练水军的理由打发去了东境半年。这半年,大梁朝局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赤焰军在梅岭被几乎全歼,祁王集团在金陵被悬镜司屠戮殆尽,而祁王本人也被梁帝赐死。

半年时间,萧景琰不可能不知道金陵城中的变故,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皇帝派人阻断了信息通路,把萧景琰蒙在了鼓里。因为以萧景琰愣头青的性格,知道皇帝如此对待自己的皇长兄和好机油,绝对会胡搅蛮缠的,甚至直接会带兵硬闯皇宫。如果作为平常人家,真怀疑萧景禹不是亲生的。

无论怎么样,靖王萧景琰因为远离了金陵,远离了政治风暴中心,避免了落地成盒的命运,也为日后赤焰冤案沉冤昭雪埋下了一颗种子。

出淤泥而不染的一代明君

看过琅琊榜的观众都觉得靖王没脑子,做事情毛毛躁躁,不善机变权谋,不适合做皇帝,更做不了治世明君。

错,大错特错,你绝对看错了靖王。靖王从小受教于祁王萧景禹,身边又有天才少年林殊,他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儿去。祁王被赐死后,祁王府女眷没入掖幽庭为奴,萧景琰不知从哪儿得到的小道消息(可能就是皇叔纪王),说祁王留有遗脉,他居然小心翼翼地关注和保护祁王遗腹子庭生。在梅长苏和霓凰宫内散步发现靖王护庭生这一幕之前可是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事,说明萧景琰做事情还是用了脑子的。

琅琊榜中的靖王景琰(琅琊榜人物群像之靖王萧景琰:愣头青的幸福过往)(3)

金陵城是个大染缸,人来人往,皆为利来。加上太子和誉王的党争,帝都的局势更加变化莫测,但萧景琰居然能在其中独善其身十多年,他以另类的表现隔绝了别人的关注。他虽然对处置赤焰案和祁王案不满,但并没有就此沉沦,穷困潦倒,而是四处征战,军功累累,可以称之为沙场铁将也不为过,这一点可比太子和誉王强太多了,毕竟生在乱世,懂军事的君主对国家更有利。

靖王具备君临天下的能力,他只是缺少班底而已。当时金陵城中,最耀眼、最炙手可热的就是太子和誉王,这二位在朝堂一呼百应,自然掩盖了靖王的光芒。

梅长苏进京后,假意投靠誉王,打击太子,实则扶保靖王,一步步剥开靖王的外表,露出一个能力超凡的萧景琰。其实,从很多地方是可以看出靖王装B能力超强的,一、梅长苏确定奉靖王也是主君后,靖王并没有欣喜若狂,依然保持镇定,喜怒不形于色。二、救卫峥、九安山兵变乃至金殿鸣冤都可以看出,靖王萧景琰做事情果断勇敢,用词犀利,逻辑顺畅,无懈可击。

虽然靖王讨厌党争,但历史上历代明君治世时都或多或少存在党争,党争也算一种政治生态吧,只要善加利用,一样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但在乱世之中或者是王朝正在走下坡路,大规模的党争绝对会加速国家的衰退和灭亡的。当时的大梁正是处于乱世之中,北有燕国,西有大渝,东有东海,南有楚国,还有夜秦等小国,最不适合搞大规模党争,并且在梁帝萧选统治时期,出现了土地兼并加剧的情况,这绝对是王朝走向没落的一大标志。所以,靖王萧景琰接手的皇位绝不是一件好差事,而是一个烂摊子。

从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看,武靖帝(武靖应该是萧景琰登基后年号)萧景琰凭借自己的初心,保护了大梁的一方平安,唯一痛心的是晚年的萧景琰亲手处置了自己的嫡次子莱阳王。另外,他和皇后柳氏选了一个“好儿媳”,直接导致长林军被猜忌,虽没有当年赤焰军被全军剿灭的惨案,但也让萧庭生一门被算计,未战死疆场却间接死于自己人之手,侥幸存活的萧平旌不得不远遁江湖,从此离开大梁的政治舞台。

琅琊榜中的靖王景琰(琅琊榜人物群像之靖王萧景琰:愣头青的幸福过往)(4)

琅琊榜中,靖王萧景琰无疑是最幸运,也是最幸福的,梅长苏进京,靖王日子越过越好,而太子和誉王每况愈下,不得不把皇位让出来。从此,大梁的皇位顺势传于“愣头青”萧景琰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