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喜福会》改编自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同名小说,小说一经问世,便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九个月,而这部同名电影被美籍电影导演王颖搬上银幕,获得当年柏林电影“银熊奖”,该片上映至今已有27年,豆瓣评分仍保持8.4的高分。

喜福会里面啥都aa的人(豆瓣8.4喜福会一场聚会)(1)

电影主要讲述了四位母亲勇敢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毅然追求自由与幸福,也讲述了她们出生在美国的女儿们,遭遇来自男性的种种困境后如何摆脱与自救,除此之外,还讲述了移居美国的母亲与土生土长于美国的女儿之间的文化冲击及理解与融合。电影内蕴非常丰富,虽然故事背景距离现在有些遥远,但本片在创作风格、人物塑造等方面可圈可点,有其独到之处。

本文我将从“创作风格、人物塑造、主题呈现”三个层次来解读这部电影的艺术魅力:

创作风格:象征手法—一“羽“贯之,双线叙述—叙事流畅,错落有致

人物塑造:性格迥异的四对母女,女儿活出母亲的影子

主题呈现:四位女儿的境遇诠释女性如何活出自我

01 创作风格:象征手法—一“羽“贯之,双线叙述—叙事流畅,错落有致

导演将内蕴如此丰富的故事叙述得清晰明了、错落有致,主要得益于一根象征意味的羽毛贯穿始终以及双线叙述,用四位母亲常办的“喜福会”为主线,穿插副线,通过闪回交代过往经历,叙事流畅。

1. 象征手法—一“羽”贯之

电影开篇,一根洁白的羽毛伴随着悠悠哀婉的音乐与低沉的画外音,缓缓飘落。这是根鹅毛,鹅是君美的母亲素云在抗战时期移民美国时上轮船前买的,商人骗素云说是丑小鸭变成的白天鹅,她信以为真,然而后来这只寄托了素云美好生活希望的鹅被移民署的人强制留下,最后素云只抓住了这根羽毛。

影片开头这根羽毛不仅仅指代母亲抓住的鹅毛,还象征着母亲对旧生活的怀恋、对新生活的向往以及愿望破灭之后的无奈,同时还包含着母亲对于即将在新环境出生的女儿寄托的希望。

喜福会里面啥都aa的人(豆瓣8.4喜福会一场聚会)(2)

这根羽毛总共在电影里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上述开篇之时,第二次在影片中间,君美母亲去世后,她要回中国与母亲不得已留在中国的同母异父的两位姐姐团聚前夕,君美的父亲把羽毛递到了她手里,并向她讲述了君美母亲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

羽毛第二次出现,君美深刻理解了母亲的苦痛,为先前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自责,也理解了母亲寄予在她身上的希望。

那晚君美收下羽毛之后,她把这根羽毛及其背后的故事分享给她好友的女儿,希望她们能够理解上一代人的良苦用心和对她们的期待。这是羽毛第三次出现,这次出现是希望的延续。

羽毛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影片尾声,君美带着这根羽毛回到了中国与两位姐姐团聚,与羽毛一同回归的是母亲对于她们几位女儿的希望。

羽毛来自于旧社会的中国,滞留美国多年,最终重返新时代的中国,这根零落的羽毛又何尝不是素云她们这四位母亲的化身,她们脱离了母体,独自飘落在外,最终回归故里,落羽还乡,落叶归根。羽毛贯穿整部影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连贯起羽毛背后蕴含的情绪与故事。

2. 双线叙述—叙事流畅,错落有致

整部影片以“喜福会”为主轴,聚会这根主线横向铺开,一场聚会,汇纳百生。

电影一开始便以一镜到底的形式,展现了君美家开喜福会的概况,中西方面孔在一个大客厅里汇集,众人互相寒暄,聊天喝酒、谈天说地,君美游走其中,招呼客人。接着画面一转,镜头转向君美家的内室,三位年长妇人围坐桌边,这几位便是喜福会的核心成员,随后君美父亲拿出相机,给三位妇人及其女儿还有母亲已故的君美拍了一张合照,照片定格几秒,预示着这部影片的副线便是照片里这四对母女的故事。

喜福会里面啥都aa的人(豆瓣8.4喜福会一场聚会)(3)

喜福会是君美的母亲素云生前一手操办起来的,母亲故去之后,君美代替母亲延续喜福会传统,在副线穿插上,导演刻意安排君美的故事开头,素云的故事结尾,以素云君美这对母女的故事首尾呼应,也蕴含了薪火相传、代代延续的意味。

副线穿插故事都是由旁人的一句话为楔子引出,同时运用闪回手法,重现过去的记忆,叙述皆由当事人自述完成,让观影者有更强的代入感。这种由旁人一句话引出自己一段过往的穿插手法像极了平时生活中我们由一件小事浮想联翩的场景,让观影者更能跟着导演安排的节奏,有条不紊地回顾这四对母女的经历。

这部影片主体有四对母女之多,不同于其他影片大多只有一对、至多两对主体,本片通过象征着希望与传承的羽毛及主线穿插副线的方式,将四对母女的故事错落有致地串联在一起,透过这些过往,让观影者更直观地体会到这四对母女的迥异的性格及本片想传达的人生哲思。

02 人物塑造:性格迥异的四对母女,女儿活出母亲的影子

影片中四位母亲都出生于旧社会的中国,而四位女儿都成长在当时更为开明的国度,虽然四对母女成长环境不同,但她们每一对母女的性格特质却出奇一致:林多薇丽母女聪明勇敢、素云君美母女善良体贴、莺莺丽娜母女宽容忍让、安梅罗丝母女顺从奉献。

林多自幼被定下娃娃亲,但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夫家老祖托梦,挣脱了旧社会不幸婚姻的束缚,赢得了上海的船票,她一腔孤勇,独自去往美国,开启崭新人生。她的女儿薇丽遗传了她的聪明才智,在下棋上颇有天赋。但薇丽不满母亲强加在她身上的束缚,勇敢反抗,决定不再下棋。

喜福会里面啥都aa的人(豆瓣8.4喜福会一场聚会)(4)

素云在战乱中携女逃难,无奈身染重病,为了不连累尚在襁褓中的双胞胎女儿,她把全部家当留下,独自一人离开等死,后来机缘巧合获救并随第二任丈夫去往美国,生下了女儿君美。君美遗传了母亲的善良,她会把最好的蟹留给别人,自己吃最差的,她善于体谅他人,喜福会在素云手里办起来,在君美手里得以延续,宾主尽欢。

莺莺生于富贵人家,十六岁嫁给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看着丈夫在外沾花惹草,自己在家独守空房,暗自落泪,后来她失手溺死孩子,离开丈夫,远渡重洋。女儿丽娜也同母亲一样,宽容忍让,在婚姻里放下手段,卑微度日。

安梅的故事比较特殊,没有过多介绍她的故事,而是着力于她守寡却被迫做妾的母亲以牺牲自己性命为代价换来安梅的安稳生活,后来安梅去往美国,生下女儿罗丝,罗丝温和顺从,嫁入豪门,一心以丈夫和家庭的需求为先,甘于奉献。

女儿们就像母亲们投射到镜子里的影像,亦或是女儿们照着镜中母亲的影像活着。她们有的在母亲身上寻找认同,迷失在原生家庭里,如薇丽和君美;有的在外界要求下苛求自我,迷失在婚姻之中,如丽娜和罗丝。

喜福会里面啥都aa的人(豆瓣8.4喜福会一场聚会)(5)

影片中四对母女明明境遇不同,但女儿们却不由自主地活出了母亲的影子,这不由得引发观影者的思考,为何薇丽和君美无法摆脱母亲的阴影,为何丽娜和罗丝重复着母亲婚姻的悲剧,女生究竟该如何活出自我。

03 四位女儿的境遇诠释女性如何活出自我

影片背景设在新旧中国接续之时,时代特征明显,似乎与当今社会相去甚远,失去了现实意义,但实则不然,抛开时代大背景,该片想要传达的本质其实是女性如何在家庭中、在婚姻中、在社会中活出自我。

四位母亲的悲剧大多来自于封建社会制度,但是四位女儿的悲剧却是现今社会依旧屡见不鲜的,她们一部分深受母亲影响,一度迷失在母亲的期望中;一部分深陷外界对妻子的评判,迷失在婚姻里。女儿们的境遇对于现在的我们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女性想要活出自我从来都不容易,文明发展至今,虽然没有了封建教条“男尊女卑”的迫害,但是女性想活出自我还是困难重重。

一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家庭的影响,父母过分强势时,儿子会倾向于切断与父母的联系,但女儿却会更加努力迎合父母的需求。影片中即使强势独立如薇丽,尽管她勇敢地反抗了母亲强加的束缚,但她内心深处还是一直期盼着母亲能赞同自己的选择,而且最终她还是妥协重新下棋,却又因为得不到母亲的支持而失去兴趣;君美也一直活在母亲素云的期盼当中,因无法满足母亲的期盼而自卑受伤,无法肯定自己。

喜福会里面啥都aa的人(豆瓣8.4喜福会一场聚会)(6)

另一方面,女性更容易有“冒充者综合症”,即她们认为自己配不上所拥有的。这种心态让女性在婚姻中更容易把自己放在低处,忍气吞声、甘于奉献。影片中丽娜处在一段完全不平等的婚姻中,却不敢提出质疑;罗丝嫁入豪门,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及丈夫的珍贵,一味奉献,逐渐迷失自我。

喜福会里面啥都aa的人(豆瓣8.4喜福会一场聚会)(7)

那么,女性究竟该如何活出自我呢?

第一,敢于表达诉求。想让别人了解我们的诉求,首先需要我们敢于表达自己。影片中,不论是想得到母亲肯定的薇丽和君美,还是想在婚姻中得到尊重的丽娜和罗丝,她们都是在大胆表达自己的诉求之后才重拾自我。

薇丽和君美在表达了自己这么多年对母亲给的期盼与爱的看法,才换来了母亲的推心置腹,最终达成和解。丽娜在表达了自己对尊重与爱的需求之后,才看清那段婚姻不适合自己,从而挥别错的,与对的相遇。罗丝在表达了自己真正发自内心的声音之后,唤醒了丈夫对自己的爱与理解,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婚姻,重获幸福。

第二,果断挥别错误。影片中丽娜的婚姻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丈夫和她结婚只是想找个搭伙平坦生活费的人,丈夫工资是丽娜的七倍,却处处占丽娜便宜,丽娜一直隐忍不发。

生活中像丽娜这样忍辱负重,勉强维系摇摇欲坠婚姻的女性并不少见,也许是在一起久了,成了习惯,害怕打破这一境地;也许是还对那段错误的婚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于这样一群在感情中迷失自我的女性,不妨借影片中丽娜母亲问丽娜的问题问问自己:你想从这段感情中获得什么?

“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除非他给你这些,否则别回头,

诚心地去要,

失去他没什么大不了,

而你会被爱,被珍惜。”

喜福会里面啥都aa的人(豆瓣8.4喜福会一场聚会)(8)

正如歌词中所唱到的那样:“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勇敢结束错误,是为了给自己一个重拾自我,重获新生的机会。

第三,肯定自我价值。摆脱依赖外界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不自信,看到自己真正的价值,重构自我。影片中,薇丽和君美一直以是否达到母亲对自己的要求为评判自我的标准,而长期得不到母亲正面肯定的二人,一度怀疑自我,无法客观评估自己的价值。而丽娜和罗丝一直以外界对妻子的要求衡量自己,努力迎合,逐渐迷失自我。

一个人如果无法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儿,便会希求从他人的响应中获得自己的价值所在。而一旦无法获得,便会不自觉地为了取悦对方而将自己扭曲,将自己变成连自己都不熟悉的人。其实,我们价值就在于聆听内心的声音,活出真正的自我。

芸芸众生,别人已经有人做了,你只需要做自己就是为这世界增光添彩。

结语:

《喜福会》这部影片内涵丰富,用带有象征意味的羽毛及主线喜福会串联起整个故事,通过闪回和忆者自述的方式插入副线故事,展现了四对母女的人生过往,传递给观影者女性该如何活出自我的哲思。

电影主体背景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虽然与当今社会情况截然不同,但是传递出的内核却仍旧适用于今。作为女儿,不必委屈自己迎合父母;作为妻子,不必降低身段讨好丈夫。无论何时,女性应该勇敢表达诉求,果断挥别错误,肯定自我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