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什么现在人喜欢丧文化?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现在人喜欢丧文化(全世界大行其道的)

为什么现在人喜欢丧文化

(原创文章,欢迎阅读,抄袭洗稿必究) 文 | 诸神的恩宠 今年八月,网上突然流行起一个梗——“网抑云”。 这个梗,出自于网易云音乐 APP。这款音乐 APP,以各种音乐评论闻名。在每首歌的评论区,都能看到五花八门的留言,有科普音乐的,有八卦歌手的,而更多的,是在抒发颓废情绪。 随便摘录几条,一起来感受下: “曾经有人问我,失去的东西回来了还要吗?我说,曾经丢了一粒扣子,等到找回那粒扣子时,我已经换了衣服。”——出自《放过自己》评论区。 “俄罗斯方块教会我们 : 如果你合群就会消失。”——出自《文爱》评论区。 “喜欢上一个人,第一感觉是自卑。” ——出自《爱的故事》评论区。 “成年人的生活真的太苦,大多数时候我们甚至连逃离都没有勇气。”——出自《春天里》评论区。 作为网易云的骨灰级用户,一开始看到 “网抑云”的梗,有种被冒犯到的感觉。乐迷在自己喜欢的音乐底下抒发一下感悟,为什么会成为全网嘲讽的对象?不过再一想,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有着深层的文化原因。 近些年,“丧文化”席卷全球,而网易云评论区的很多留言,都有着明显的“丧文化”气质。这就难怪人们会造出“网抑云”这个梗了。 一、 什么是 “丧文化” 丧文化,是指人们在学习、工作、爱情等方面受挫后,所表现出的沮丧言行。它可能是一句颓废的话、一个绝望的表情,或一段哀伤的音乐等。 近些年,丧文化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还有一种饮料,就叫“丧茶”。而各国也拍摄了不少有关丧文化的影视剧,比如,美剧《马男波杰克》、日剧《不求上进的玉子》等,这些剧集让丧文化在全球蔓延开来。 在美剧《马男波杰克》中,波杰克年轻时曾是受人欢迎的巨星,而现在,他只是个过气的明星。为挽回人气,波杰克在经纪人卡罗琳的催促下,决定出版一部自传。整个故事就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 剧中,有许多经典语录。而这些语录,无一不透着丧文化气息。比如这句,“看似与众不同的人,实际上跟自己一样脆弱一样会受伤,他们的孤独感会减少。”,再比如,“人生总是如此:你要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却得不到;要么得到了,可是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还有这句,“爱到最后,要么伤人,要么受伤,有什么意义呢!”这部剧看到第三集时,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总觉得有块大石头堵在胸口,让人喘不上气来。 另一部很丧的剧,是日剧《不求上进的玉子》。 玉子和爸爸一起生活。大学毕业后,玉子一直宅在家里啃老。她每天只知道吃饭睡觉看漫画,连内衣裤都要爸爸洗。爸爸实在看不下去了,一天吃饭时,他劝玉子“好歹也去找工作啊!”,玉子立刻回复说:“等时机到来我也会行动的!”玉子不求上进,浑身散发着颓废的气质。爸爸希望玉子能振作起来,独立生活,玉子内心深处既想独立,又恐惧独立。 最后,为了让玉子能真正独立,爸爸提出一个请求,请玉子搬出去住。此时,玉子不但没生气,反而有些释然。故事结尾,玉子搬出了爸爸的家。面对着未知的未来,她心底第一次生出对生活的渴望。 除了这两部剧之外,国产剧《我爱我家》中,也出现过一个很丧的人,那就是“二混子”季春生。 季春生是个民科爱好者,整天不务正业,最后跑去贾家蹭吃蹭喝蹭住。来贾家前,据季春生自己说,他已经三天没吃东西,八个月没洗澡了。接下来两天里,他一直待在贾家,活动范围仅在厨房和沙发之间。季春生的招牌动作是,斜着半边身子瘫在沙发上。 季春生一天到晚不务正业,口头禅是“什么都不想干”、“只想这么瘫着”、“活着没意思”等。这些,都属于典型的丧文化。季春生生不逢时,如果他活在 2020 年,他的各种丧,一定会引起大众的强烈共鸣。说不定,他还能借助社交媒体收获一大批粉丝呢。 葛优瘫在沙发上这个姿势,后来被网友做成表情包,取名“葛优躺”,风靡全网。“葛优躺”这个词条还入选了“ 2016 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 不过话说回来,季春生的丧,和波杰克和玉子的丧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是空想加动嘴皮子,而后两者多少还付诸了行动。所以,他们的丧并不完全相同。 二、丧文化现象的成因 当代人为什么越来越丧?主要原因无外乎有三个:竞争压力大、心理压力大、互联网推波助澜。 第一,社会竞争激烈。 上学难、就业难、高房价、高物价……一系列生活压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人们袭来,人们渐渐感到,即便自己再努力,也无法实现理想中的生活。既然如此,不如不努力。 而且,社会阶层逐渐固化,没钱没背景的人想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跃迁,已变得越来越难了。而不同阶层间的鸿沟越拉越大,让很多人看不到希望。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努力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于是,在努力与不努力之间,很多人不自觉地选择了后者。 第二,心理压力过大。 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人与人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几乎所有人都处于焦虑状态,患各种心理疾病的人数也直线攀升。 有些人自我意识很强,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心态崩塌,怀疑人生。当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时,人们至少还可以通过丧文化降低自我期待,以自嘲的方式宣泄情感,寻求群体认同。从这个角度看,丧文化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第三,互联网共享文化推波助澜。 近年来,网络技术不断升级,新媒体迅猛发展,都对“丧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二十年前,官媒是消息的主要的传播渠道,而今天,自媒体越来越发达,很多消息反而是自媒体捷足先登。于是,发达的自媒体也在有意无意间推动着丧文化的快速传播。就像文章一开头所说的“网抑云”,几乎是一夜之间,这个梗就火遍互联网,其传播速度让人咋舌。 三、丧文化,是一无是处吗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痛点。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各自难以言说的悲伤。丧文化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表面在自嘲,骨子里却在反抗。 这一点,有点像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周氏喜剧的最大特色是无厘头,乍一看,男主角都是各种不靠谱的“小人物”,但坚持看下去就会发现,每个“小人物”最后却变成了“大英雄”。这时,我们才不禁感叹:星爷实在是高! 同样的,从表面看,丧文化是对自身命运不抱期望的精神状态,而实际上,丧文化真的丧吗 ? 不一定! 举个例子,《不求上进的玉子》故事很平淡,但这种平淡的叙事中,却带有深刻的力量,能让正处在颓废期的人们产生强烈共鸣。当我二刷该剧时,真的被治愈了。当时,我身心俱疲,每天过得浑浑噩噩。看着玉子每天吃喝玩乐,突然倍感亲切,心想:世界上原来还有人跟我一样,期望改变,却又惧怕改变。 当我们身边所有的声音都在说要努力奋斗时,这部剧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迷茫期,不必因此而厌恶自己,也不要轻易否定自身价值。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丧是人生的常态,可以允许自己丧一会儿,却不能一直丧下去。 看得出,“丧文化”并不“丧”,它本质上是为了获得一种社会认同感,为了找到一种归属感。丧,不是自我麻痹,而是清醒之后的苦中作乐。揭开丧文化的外衣,潜藏在内里的,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越丧越努力。 在生活这条泥泞的路上,没有人能一直勇往直前,多数人都是走走停停。丧,就是一种“停”。走累了,歇歇脚,是为了能更好地上路。 世界上有优秀者,就有平庸者。百年过后,我们都是历史的尘埃。对一个个体来说,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才是唯一重要的事。(完)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写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